沈青燕剛回到自己的攤位上,宋翠花就上前一把拉住她,一臉嗔怪地說:“你跑哪兒去了,今天集市上人多的很,可別被人擠散了,你走丟了的話,你叫青玉怎么辦?”
“對不起,小姨,讓你擔心了,我只是到對面成福記去問問,看他們需不需要冬筍,這樣我們的筍就不愁銷路了。”
沈青燕一臉苦大仇深地看著眼前滿滿兩大袋冬筍,“那些好位置都被別人占了,而且賣冬筍的也不是我們獨一家,咱們要不想想法子,到晚上也不一定賣得掉。”
“燕兒啊,沒事的,賣不掉就賣不掉,一會兒回去到姨父家拿點糙米面回去,姨父家也沒什么好東西,可也不會看著你們姐妹兩個挨餓。”劉春生以為沈青燕此舉是為了她們姐妹的冬筍,畢竟她們不比自家,自家好歹還有兩畝薄田,自己也有手藝在身,平時維持一家幾口人的生活還是可以的。
旁邊的宋翠花聽了也勸,“是啊,燕兒,你才13歲,這么小的年紀怎么出去和人家談事情,那個成福記看著就不小,里面的掌柜哪會聽你一個小孩子的話,他們那種大酒樓都有自己固定的送貨人,你去被人趕出來那是輕的……”
正說著呢,一個伙計模樣的人晃到他們攤位前,扒拉了一下袋子里的筍,又別有深意地看了沈青燕一眼。
“客官,您要筍嗎?”劉春生看見有客人上門,忙對宋氏使了個眼色,讓她暫時住嘴,幫著一起做生意。
宋翠花收到自家男人的暗示,也暫時放過沈青燕,積極地拿了個大個的冬筍在手上推銷,“客人,您看俺家的筍多大,多嫩,全是俺們娘幾個才在深山里挖的,新鮮著呢,您要來幾斤啊?”說著拿起秤就要秤。
看不出來,平時不聲不響的宋氏做起買賣來倒是挺能說會道的。
“不用秤了,看見對面的酒樓沒有。”伙計用手一指對面的成福記,“你們一起幫我把這些冬筍和白菜都搬過去,到那兒再稱,我們掌柜的說他全要了,價格好說。”
“啊,”劉春生夫妻倆被這消息砸暈了,不約而同地看向一臉笑意的沈青燕,“燕兒,這是咋會事?真的有這樣的好事啊?”
沈青燕沖著兩人點點頭,于是劉春生帶著宋氏和沈青燕成福記沈青玉一起幫著伙計把冬筍幫進的后廚。
“這袋五十七斤,這袋六十八斤,市面上一斤三文,一共是三百七十五文,拿好了。”掌柜親自把錢袋子交到劉春生手中,還對沈春燕點了點頭,“姑娘以后要是還來趕集,直接送到我們這兒來好了,老頭子叫盧成福,姑娘不嫌棄的話,就喚老頭一聲福叔好了。”
“好的,謝謝福叔。”沈青燕乖巧地說,想起宋翠花在路上提過一句家里還做了點木炭,想著再過些日子就更冷了,許多大戶人家不是都靠生炭取曖,盧成福認識的大戶人家多,于是便問:“福叔,有件事想向您打聽,這鎮上有沒有哪家大戶人家要買冬天取暖用的木炭,我小姨夫家里還有點自己做的木炭,也想拿出來換幾個小錢”
“青燕,別老是麻煩人家盧掌柜,他收了咱的冬筍已經很好了。”春生心里滿滿的都是感動,這話青燕完全是為自家問的,可是這木炭又不是啥值錢的玩意,一般人哪會要,不能賣也就算了,只是兒子的明年上私塾的錢又泡湯了,不過娃子懂事,想來也不會怪家里的。
“不麻煩,不麻煩,我這是開酒樓的,冬筍是做菜的材料,我跟誰買還不是買,又不是多付你們銀錢了,有什么關系。”盧成福擺擺手,不甚在意地說,“至于說木炭,這個我倒是聽一些食客說過,不過當時也沒在意,要不你下次來鎮上時再來問問,或者干脆帶來寄放在我店里,我幫你留意著有沒有買家?”
“這個……”沈青燕看向劉春生,這東西不是自己的自己不好作主,“姨父你看呢?”
“如果能這樣,就太謝謝盧掌柜了,只是我就先不帶過來了,那東西還挺占在方的。”劉春生想了想說。倒不是舍不得那些炭,這個老實人是怕占了人家的地方。
“好說,好說,那行吧。”盧成福也沒太在意,反而看向沈青燕問:“小姑娘,你叫青燕,以后我也這么叫你可好,我們家老洪這會兒正在研究你的方法呢,直說他以前怎么沒想到,多虧了姑娘,以后有空還請你多來坐坐,只要是你來,飯菜一律免費。”
“福叔這樣說我以后可不敢上門了,您打開門做生意,我怎么好來白吃白喝,不過是個小竅門,不值什么的。”沈青燕推托。
見沈青燕這個樣子,盧成福越發高看了她一眼,“話可不是這么說,要不是你的小竅門,老洪和我還一直沾沾自喜呢,所以你一定要常來玩,最好是多點這種小竅門,這樣說起來還是叔賺了呢。”
“可……”
“別可是了,要是來回不方便我讓伙計駕車去接你。”盧成福像是看穿了沈青燕的心思,一口道破。
人家話都說到這份上了,劉春生夫妻覺得他們不能再不說話了,畢竟沈青燕是個還是個小女娃,就這么讓她一個人到鎮上來他們還真不放心,何況她還有個妹妹要照顧,尤其是宋氏,簡直把沈青燕她們當成自己的女兒了。
因而她開口了,“盧掌柜,按說,我一個婦道人家不該多說什么,可這孩子的娘才沒了,底下還有個小妹,再說了,她一個小孩家家的能干什么事情。”
“大妹子,這你可有所不知了,你這個外甥女本事大著呢,是吧青燕,如果我沒猜錯的話,你應該還能做不少好吃的。”盧掌柜也是個老油條,從細微處就能看出真章來。“至于大妹子擔心的別的事,都不是個事兒,最多以后讓她妹妹跟著一起來,我身邊也沒孩子,正好讓小的給我解悶。”
于是在盧成福和洪定山的共同努力下,沈青燕決定隔兩天到成福記一次,說是跟洪定山學廚藝。其實,洪定山和盧成福心里都明白,到時候誰跟誰學還不一定呢,不過在沈春燕的暗示下,他們是這樣跟劉春生夫妻說的。
最后,他們和劉春生約定,過兩天他到鎮上做活的時候,順便把那袋木炭也帶來,盧成福的理由很簡單,到時候有人買的話,總要讓人家先看一下貨才行吧。
老實的劉春生覺得多了,也是這么是理兒,賣東西總要有貨讓買家看到,興許運氣好的話,真能賣出去,那兒子大明上私塾的錢就差不多了,那些木炭可都是無本的東西,滿打滿算不就費點柴嗎,自己勤著去砍一點不就是了。因此,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