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思思現在還顧不上青瑤,相公一回來,就說了要回錦衣衛的事,讓她有些措手不及,錦衣衛對于大明的所有朝臣來說是噩夢,是惡魔,甚至是恨不能食其肉的地步。現在相公好不容易有機會脫離錦衣衛,怎么還要回去做那個千夫所指的錦衣衛?褚思思不但自己竭力阻止,也叫身邊的兒子女兒一起阻止。
“爹,兒子也求爹了,兒子不想也不會進錦衣衛,爹!”李如松聽娘叫自己勸爹,當然,自己從內心來說也是不可能做人人鄙視的錦衣衛的,盡管那是祖制,自己真的是死也不會進錦衣衛的。
從小被儒學洗腦過的李如松知道,錦衣衛就是大明的毒瘤,敗壞朝綱的禍害,可偏偏自己爹就是錦衣衛的千戶,這叫自己心里極為難過,一直不愿習武就是對這個祖制的抵制,但爹后來用不給自己看書制約自己,才逼得自己不得不用半天的習武換的半天的習文。剛剛聽娘這么說,自己當然愿意聽娘的話。所以就一頭跪在爹的面前求著。
李倩聽娘叫自己求爹,也陪著大哥跪在爹面前,在李倩心里,也知道錦衣衛是世人鄙視的,當然愿意爹再也不要做錦衣衛了。李倩甚至還想過自己要嫁給一個儒生,而不是軍戶,要是爹不做錦衣衛,做總兵官,也許就有這個可能,但如果爹一直做錦衣衛,自己根本就不可能找一個儒生,這是娘曾經說過的。
李倩當然也向往儒家主母的尊貴。受世人敬仰。這是娘心靈深處的缺憾,李倩也知道,但裝著不知道。畢竟這么多年,爹對娘的感情自己也羨慕,那是真心的愛護。甚至李倩少女的心里做過比較,如果有一個像爹一樣的被世人鄙視的男人,卻深深愛著自己一個人,那自己還會想要那個尊貴儒家主母的位置嗎?
那可是跟許多女人一起服侍儒家男子的生活,自己愿意嗎?李倩現在還是很迷茫。甚至李倩幻想會有一個儒生像爹一樣真心疼愛自己一個人,但卻不會是世人皆鄙視的人,這樣就好了,這是一個少女美好的幻想。
“你,你們?行了,我知道你們意思了,你們兩個暫時陪著你們母親,我先出去見見青瑤,回頭再跟你們說這個事。”李傲再次嘆氣,這一次思思用如松來逼自己呆在這個總兵官位置,如松也這樣逼自己,連女兒都這樣逼自己,可他們哪兒知道這個家的危險?要真是說了,他們會相信嗎?能相信朝廷大臣派了邊軍過來殺了這些錦衣衛?
也許甚至他們會跟那些朝臣一樣的想法,殺了那么多錦衣衛是為國除害,那才是李傲不敢跟家人深深交代的畏懼,最怕就是在聽到他們這樣的話,對自己的打擊實在是太大,不想跟他們說這些了,說了也白說,道不同啊!
“相公,那個青瑤,你不能再留她了?你知不知道她竟然殺了那么多的流民?還是帶著你的私衛殺的,世人不知道是她青瑤殺的流民,只會把這筆賬算我們頭上,相公,你叫人送她回去吧?不管是送她回杭州,還是送她去西安他爹那兒,總之,不能留在府邸,相公?”褚思思聽到李傲說到青瑤,這才想起青瑤的事還沒來得及跟相公說。
李傲腳下一頓,呆了一小會,什么也沒有說,還是先走了,去見見青瑤,就知道了,從來都知道妻子不喜歡青瑤,如今妻子連青瑤不愿留下,誒,李傲深深嘆氣。
“青瑤,你怎么收拾包袱?是知道我想回去了?”李傲一進青瑤的院子,入眼的就是青瑤收拾好了包裹。
“爹要回去?”青瑤很是詫異,還沒來得及跟爹好好談談,就忽然聽到爹說要回去,實在是驚詫不已。
“嗯,來,我跟你說,青瑤,這一次我們失策了,我們想做的事短時間內不會有效果,而他們卻利用這個時間要我們的命。時間上我們等不起。
青瑤,你知不知道,我們是盡量避免跟流寇交手,拖時間建立我們安身立命的地方,可是那些人不給我們時間,他們竟然出動陜西,山西兩個省的邊軍,就是為了殺我和那一千的錦衣衛,想一想就不寒而栗啊!誰能有這么大的手筆?除了內閣還是誰?雖然最后那些千戶被我拷打出來,他們是聽了兩西巡撫的命令行事,但兩西巡撫陳啟跟我從沒接觸過,他好好的巡撫不做,跟我過不去干嘛?
只能是那些朝臣,內閣,是他們迫不及待的要我們的命,才順順利利的給了我們半年的糧餉,想的就是把我拉出錦衣衛,出了我們錦衣衛的圈子,進入他們文人的地盤,就都由他們說了算,包括要我們的命。
他們這些人對我們錦衣衛恨入骨髓,我一直知道,但我以為他們就是恨不得我們全死了,也不會用那么多的邊軍做兒戲,那可是用來守護邊疆的軍士啊!
可他們這些大儒們不管,他們不管韃子是否進犯,不管流寇四處搶掠,不管女真是否在統一,他們只管自己心里的那個所謂的道。
青瑤,我出了錦衣衛就是出了自己的保護圈子,進入由他們這些朝臣編制的網里,跟隨我的剿寇的所有陜西千戶,都想要我的命。在遇到激戰的時候,他們不是想著要去殺敵,而是想著要圍到我身邊來,伺機殺我,只因為這是兩西巡撫的吩咐,更甚至是兩西巡撫要山西的邊軍扮作流寇,拿著我大明邊軍的火器,冒著炸膛的危險,來狙殺我帶來的那一千錦衣衛,也幸虧有一千的錦衣衛跟著我,不然,這一次我就被他們謀害了。”
李傲說到這里也是心里很是沉重,如今大明已經是到了這樣的境地,自己全家也危在旦夕,可惜的是自己的妻子女兒卻無一人能明白,一想到回頭還要跟妻子女兒說回去的話就很是低落。
什么?當青瑤聽到爹說的話后,嘴巴哈著,自己對當初的情形估計出現嚴重失誤,當初自己也知道爹的名聲狼藉,那些朝臣對爹恨之入骨,想到他們會讓爹離開錦衣衛當什么陜西總兵官,就想到他們是在利用流寇來殺爹,想叫爹死于流寇手里,或者是他們想著流寇到處流竄,哪有什么金庫?或者就是有金庫,也會那么好找,他們想著爹不能完成皇上的指望,爹很有可能會被皇上殺了泄憤。
所以青瑤才不至于在意這件事的嚴重性,青瑤根本就不了解這些大儒,他們天天治理朝廷,怎么會做這樣本末倒置的事?難道就不怕韃子沒人防御?流寇沒人剿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