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升起,晨光暖暖地照在靜靜的村莊上。吃完早飯,波莉姨媽做了禱告。第一篇禱告詞完全出自《圣經》,不過,還有點自己的東西。兩者被勉強地結合在一起,這種結合就像是在西奈山頂上宣布“摩西律”一般。
然后,湯姆振了振精神,一本正經地背起了《圣經》。希德幾天前就把該背的段落背了下來。湯姆挑了最短的基督《登山寶訓》來背。大約半個小時,他才對要背的內容有了模模糊糊的記憶。但是,他此刻早已心不在焉了,胡思亂想著,手上的小動作更是多的不行。瑪麗拿起他的書,要聽他背誦,湯姆在那摸著腦門兒費心地想,磕磕絆絆地往下背:
“有福之人是—呃—呃—”
“窮人—”
“對—窮人;有福的人是窮人—呃—呃—”
“精神上—呃—精神上—”
“在精神上;有福之人是精神上的貧乏者,因為他們—他們—”
“因為他們的—”
“因為他們的。有福之人是精神上的貧乏者,因為天國是他們的。有福之人是那些哀慟的人,因為他們—他們—”
“必—”
“因為他們—呃—”
“必—”
“因為他們將—下面我不記得了!”
“必—呃—”
“噢!必!因為他們必—因為他們必—呃—呃—必哀慟—呃—呃—被保佑的是那些必—那些必—呃—那些將要哀慟的人,因為他們必—呃—必什么?瑪麗,你干嗎不提示我?非得這樣小氣么?”
“噢,湯姆,你這個小笨蛋。我可不是在逗你玩。你必須重新背背。湯姆,我相信你,你一定會背下來的—你背熟了,我會獎給你件很好玩的東西。”
“什么好玩意兒?”
“這你就別問了,湯姆,我說好玩兒,就是很好玩兒的東西。”
“說話要算數哦!那好吧,我再好好背一背。”
在對獎品好奇心的驅動下,湯姆真的認真地去背了,他全神貫注地學了一陣,最后背的滾瓜爛熟。瑪麗掏出一把嶄新的、價值1角2分半的“巴露牌”小刀。湯姆高興地跳起來。其實,這把小刀什么也切不了,但因為它是“地道”的巴露刀。在西部的孩子們眼中,擁有一把這樣的刀,意味著一種極大的榮耀,雖然這把刀也有可能是偽造的,但誰都不知道到底是不是。湯姆拿著這把刀在碗櫥上亂刻了一通,正準備拿衣柜下手,卻被叫出去換衣服,準備去主日學校。
瑪麗給他倒好洗臉水,遞上一塊香皂。湯姆端著臉盆走到門外,把它放在一個小凳子上。他把香皂蘸了蘸水,然后放下,卷起袖子,偷偷地把水潑在地上,轉身就走進廚房,拿起門后面的一條毛巾使勁地擦著臉。這時,瑪麗使勁地把毛巾從湯姆手中拽走,說道:
“喂,你不害臊嗎?湯姆!真是服了你,臉都懶得洗嗎?”
湯姆撇了撇嘴。又重新往臉盆里倒滿了水,這一次,他在臉盆邊站了一會兒,深呼一口氣,開始洗臉。之后,湯姆走進廚房,閉著眼睛伸手去摸毛巾,肥皂水直往下淌,算是他真的洗過臉的證明。可是,擦完臉后,發現只有腮幫子和下巴上面的部分洗干凈了,看上去像戴了假面具似的。在下巴以下和腮幫子兩旁沒洗干凈,黑乎乎的。瑪麗氣呼呼地把他拉過來,梳洗打扮一番,完畢后,湯姆的臉不再是白一塊黑一塊的了,頭發也被梳得整整齊齊,短短的卷發還被弄成了漂亮的對稱樣式,有點紳士派頭。(他認定卷發總有些女人氣,為自己天生的卷發十分懊惱,曾偷偷地使勁按著滿頭卷發,想讓他們緊緊地貼著頭皮。)后來,瑪麗拿出只有星期天他才會穿的那套衣服,而那套衣服已經穿了兩年了—由此我們可知他的全部衣物共有多少。湯姆自己穿戴完畢后,瑪麗又幫他“整理”了一番,把上衣的衣扣統統扣上,一直扣到下巴底下,又把襯衣領子往下翻了翻,搭在肩上,又給他刷得干干凈凈,又在頭上扣了一頂有花紋的帽子。這一下子,他顯得極漂亮,但心里也極不舒服。因為還要保持衣服的整潔,這對他來說是種拘束,所以他心里相當煩躁。他懇求瑪麗別讓他穿鞋子,她還是要求他把鞋子穿上,并按照當時的習慣,在鞋子抹了一層蠟油。湯姆惱火了,抱怨老是讓他干自己不愿意干的事,可是,瑪麗勸道:
“湯姆,要做個好孩子哦!”
湯姆邊嚷著邊穿上那雙鞋。瑪麗也很快地準備好了,三個孩子就一塊趕往主日學校—湯姆最深惡痛絕的地方;但是,希德和瑪麗卻很喜歡那里。
從九點到十點半是上課時間;剩余時間,就是做禮拜。瑪麗與希德總是留在那兒聽牧師布道,而湯姆因為調皮也總是被留下來。教堂里一共可坐三百人,座位靠背很高,沒有墊子。教堂規模不大,有點簡陋。屋頂上安了一個松木板做的盒子似的裝置當作尖塔。在門口,湯姆故意放慢一步,跟一個穿著星期天服裝的同伴打了招呼:
“喂,貝利,你有黃色票嗎?”
“有啊。”
“你想用什么東西來換呢?”
“一塊糖,外加一個釣魚鉤。”
“東西呢?”
湯姆拿出糖和魚鉤給貝利看。貝利很滿意,于是,雙方交易成功。接著,湯姆又用兩塊白石頭子換回三張紅票,又用其他一些小玩意兒換回兩張藍票。每當其他的孩子走過來時,都被湯姆攔住,繼續收購著各色各樣的票。大約十幾分鐘過后,湯姆才和一群穿著整齊、仍喧鬧著的伙伴們走進教堂。剛走到自己的座位上,湯姆便和一個離他最近的男孩吵起架來。老師是位面色嚴肅、上了年紀的男人,叫停了他倆,然后就轉過身去了。湯姆一刻也閑不住,又揪了坐在另一條板凳上的男孩的頭發,那男孩猛轉過頭,湯姆已經假裝在全神貫注地看書。接著,只聽見另一個男孩子“哎唷!”一聲慘叫,原來,湯姆又用一枚別針扎了人家一下,被老師狠狠地罵了一頓。整個班里,一直在吵吵鬧鬧、東搗西戳,這幫孩子一刻也沒有安靜過。背誦經文時,每一段必須不斷地給予提示,才能背下來。但是,他們還是勉強過了關,各個都得了張藍色的小紙票,每張紙票上都印有《圣經》里的一段話。要背兩段《圣經》的經文才能得到一張藍色紙票。十張藍色票可以換一張紅色票,十張紅色票又可以換回一張黃色票。如果攢到十張黃色票,校長就獎勵一本簡裝的《圣經》(經濟景氣的時候,值4角錢)。親愛的讀者,誰會去費勁地背上兩千段《圣經》經文,只為換取一本簡裝版的《圣經》呢?然而,瑪麗卻耐心地背了兩年之久,最后,得到了兩本簡裝版《圣經》。此外,一個有德國血統的男孩拿到了四五本。他曾一下子背誦了三千段《圣經》。但是,可能是腦力的過度勞累,自此以后,差不多成了一個木偶—每逢盛大的場面,在許多來賓面前,校長總是叫這個男孩出來“露一手”。只有那些年齡大些的學生才堅持努力用功,為了獲得一本《圣經》,努力得更多的票。所以,每次頒發這種獎品都能轟動整個校園。
得獎的同學顯得很偉大、很光榮,以至于每個在場的學生都想努力攢票來獲得一本《圣經》,這種想法往往要持續一兩個星期之久。湯姆可能從沒想過要獲得這種獎品,不過,這些天來,湯姆一直費盡心思地攢著票。看來,湯姆也被這種榮耀所迷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