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亞尼的死者之書之外,埃及館另外一件重頭戲的寶貝就是羅塞塔石碑。是一塊制作于公元前196年的大理石石碑。
說是重頭戲的寶貝,其實對于像我這樣普通的游客來說,這羅塞塔石碑背后和本身的故事沒有亞尼的死者之書來的那么精彩紛呈,就是一塊普通的刻有埃及國王托勒密五世詔書的石碑。
如果硬要說背后的故事的話,可能只有一個故事稱得上稍微有一些趣味——羅塞塔石碑,本來是拿破侖的東西。拿破侖占領埃及之后無意間挖到了這塊石碑,并且根據挖到石碑的地方的名字給石碑取了羅塞塔這個名字。但是石碑還沒捂熱,就被英國人搶走了。從那之后的兩百多年里直到今天,羅塞塔石碑也沒離開過英國,幾乎都在大英博物館里呆著。
雖然我對羅塞塔石碑無感,但是對于考古界來說,這羅塞塔石碑卻是寶貝中的寶貝,重要性甚至還要超過亞尼的死者之書。因為這塊石碑同時刻有同一段文字的三種不同語言版本!對于那些考古學家來說,這羅塞塔石碑就是一本能夠讓他們得以有機會對照各語言版本的內容后,解讀出已經失傳千余年的埃及象形文之意義與結構的字典!也正是因為這個,羅塞塔石碑也被認為是今日研究古埃及歷史的重要里程碑。
為此,設址于開羅的埃及古物最高委員會的秘書長就曾經公開表過態,英國應該將羅塞塔石碑歸還給它真正的歸屬地。
英國政府的態度很簡單,鳥都不鳥你,你愛呼吁呼吁愛抗議抗議,再公開我也當沒看見沒聽見。況且那邊希臘人抗議了好幾年要把巴特農神廟大理石歸還給他們,甚至因為這個還差點影響了我們倆之間的外交關系,就這樣哥都沒鳥他,你一個不知道哪里冒出來的秘書長算哪根蔥?
走馬觀花的逛了一圈埃及館之后,我按照地圖上的路線直奔第二站——33號展廳而去。
大英博物館的33號展廳是專門陳列華夏文物的永久性展廳,與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和印度展廳一樣是該博物館僅有的幾個國別展廳之一。
除了33號展廳之外,華夏還有另外數個展廳,比如在五樓的95展廳等。這些展廳都隸屬于東方藝術文物館。跟所謂的韓國日本這些地方全是為了展品的豐富性而建,只是提供最基礎的文化介紹而已的展廳比起來,華夏展廳,無疑是這東方藝術文物館最主要的部分。
走在33號展廳中,看著兩邊櫥窗里從遠古石器到商周青銅器,從魏晉石佛經卷到唐宋書畫,從元青花到明清瓷器五花八門的文物。手里的講解器的聲音清晰的傳入耳中,
“幾乎囊括了華夏整個藝術類別,幾乎所有標刻著華夏歷史上各個文化登峰造極的國寶在這里皆可見到,且可謂門類齊全,美不勝收。除了展出的這些文物之外,大英博物館還存有東晉顧愷之《女史箴圖》的唐代摹本?!杜敷饒D》世界上只剩兩幅摹本,其一為宋人臨摹,被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筆意色彩皆非上品。”
筆意色彩皆非上品…這話的潛意思是不是就是這大英博物館所保有的那副就是上品?
我低頭看了一眼講解器,心中升起一股沒由頭的煩悶,突然很想把這玩意兒狠狠摔在地上砸個稀巴爛。忍住了這股沖動把講解器關掉之后,我看向兩邊的文物心情漸漸變了。
如果說剛剛在埃及館我還能站在弗勞爾的立場上透過那些文物去想象一下日不落帝國曾經的輝煌的話,站在這33號展廳里,我完全沒有了這種心思,剩下的,只是一股沒由頭的煩悶和好像巨石一樣壓得我喘不過氣來的沉重。
在異國他鄉,在別的國家的國家博物館的講解器里,聽到了有個聲音對我說,你的祖國最大最權威的博物館里的那件藏品,不是上品。,真正上品在我手里。我發現我不知道是該用怎樣一種情緒面對這個聲音。
走到展廳的中央,墻上有幾十平方米的敦煌壁畫,其上割痕猶可見,卻難掩其久遠的鮮麗及三位菩薩的雍容華貴。而這,也只是在這大英博物館中的華夏國寶之一,還有更多的,都沒被展示出來。那個年代有多少東西被運到了這大洋彼岸,這個問題的答案除了英國人自己,再也沒人能知道。
弗勞爾注意到了我的眼神不對,走到我身旁拍了拍我的肩膀沒有說話。這個話題太過沉重,并不適合我們。
作為一個華夏人,我當然覺得這些是華夏的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理應歸還給華夏。但是站在英國人的立場上,他們也許會覺得這些是我的戰利品,憑什么要還給你華夏,如果開了這個頭,那不要一個月大英博物館豈不是要被搬空。
我扭頭看了一眼弗勞爾,笑了笑示意自己沒事。
扭頭看著壁畫上的三位菩薩,我悲哀的發現我現在安慰自己唯一的話就是,站在文物的角度上來看,當初英國雖可以說是一種掠奪,但作為人類文明的共同遺產,這也不失是一種對文物的保護。
但,僅僅是這樣嗎?只能這樣如鴕鳥一般把腦袋埋在土里安慰自己嗎?
我死死盯著壁畫,心里有個聲音越來越響,祖國華夏,49年建國,距今67載。67個春夏秋冬以來,祖國華夏從默默無聞,世界倒數到全球第二,令人側目。祖國華夏,每一天都在繁榮強大。第一個67年我們的實力還不夠,還不能讓英國把這些文物送回來。但是第二個67年,第三個67年,乃至第四個,第五個…總有一天,這些文物終將回到祖國的懷抱!那時候,《女史箴圖》,無論上品的摹本還是下品,都將在而且只在故宮里展示!
那時候,我們的先烈必將在天上指著曾經在人世間對自己趾高氣揚的英國將士們開懷大笑,感謝他們替華夏保護了這么久的文物!
終將有那么一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