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千變萬化的陣法
相傳后羿的射日弓乃是上古十大神兵利器之一,射日弓以弱水的建木為干,以東海囚牛之角為角,以吳西雷澤中的神龍之筋為筋,以泰澤的龍龜制成龜膠,一北極冰蠶的天蠶絲為絲,以虢山漆為漆。
最后,再以蛟龍的筋制成共線,以自身元靈融合于弓上位其靈,再將其置身于昆侖之巔,吸取日月精華,天地靈氣。
最后,弓上的器靈化成蛟龍飛升而起,射日弓才終于制成。
從制作到制成總共用了七七四十九年,此弓制成之日,天驚地動,日月無光,仿似世界末日。
昆侖之巔,竟然在此弓出世之時降下萬道晴天霹靂,被硬生生的劈短了八百丈之高。
煉制箭支的材料,乃是女媧補天遺留下來的玄石,箭支上的靈羽乃是浴火鳳凰的羽毛所制。當時的材料一共制成二十支箭支,后羿射日用去九支,剩下的箭支隨著射日弓的消失也銷聲匿跡于人前,再沒有人見過。
鳳驚鴻拿起手中的弓箭仔細端詳了起來,弓箭之上光華靈動,隱隱有蛟龍之氣蔓延,弓上的絲線乃是真正的天蠶絲,此弓制作精良,用料絕非碧海大陸所有,難道這就是傳說中射日弓。
再看了一眼手中的羽箭,羽毛五彩斑斕,色彩艷麗,如同鳳凰的羽毛一般包裹著淡淡的光華。雖然沒有見過何為玄石,但是看箭支的堅硬程度也并非碧海大陸尋常的箭支材料制成。
想到這里,鳳驚鴻心中一喜,看來這就是上古十大神器的神兵利器的射日弓無疑了。
有了神兵利器射日弓,射下兩個太陽,對鳳驚鴻來說也并非什么難事。更何況鳳驚鴻的箭法本就高超,說是百步穿楊、百發百中也不為過。
運足身體里的內力,鳳驚鴻提氣瞄準高空之中太陽的方向,使盡全力猛的射去,一支羽箭以極快的速度噌的一聲飛射而出,像長了眼睛一般朝著高空中的烈日穿透而去。
力度、速度都精確計算的剛剛好,一絲不多一絲不少,羽箭正中太陽的圓心,在射中的那一刻,高空中的烈日迅速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縮小并消失。
看到太陽被射下了一個,鳳驚鴻心中暗喜,不愧是神弓利箭,神兵一出,所向披靡。
鳳驚鴻的腦中飛快的運轉,精密的計算出剩下的一個太陽所在的位置,要射出的力道,距離,速度。直到精確的精算完畢,鳳驚鴻才運足全身的內力,把內力都集中到手中,噌的一聲,最后一支羽箭也以鷹擊長空的氣勢,飛快的朝高空中炎炎的烈日射去。
鳳驚鴻抬頭看去,原本掛在高空的太陽此時已經漸漸的笑容,最后慢慢的小成一個小光點,直至完全消失。
當太陽完全消失之后,天瞬間就黑了下來,原本晴空朗朗烈日高掛的天色,立刻就黑云壓頂,狂風大作,還伴有陣陣鬼哭狼嚎的嘶鳴,仿佛來自十八層地獄里常年不見天日的深淵惡鬼的叫聲。
不時,還伴隨著一陣陣哭天抹淚的哭泣聲,有大人的,有幼童的,還有老邁的老人的。隨著哭泣聲越來越清晰,鳳驚鴻的四周浮現出一具具四處漂湯的幽魂,以包圍的姿態將鳳驚鴻圍攏起來。目測,足有幾千具之多。
有的長發遮著眼睛,看不見面目;有的沒有了頭顱,只有一具無頭的尸身;有的沒有了眼睛,空蕩蕩的眼睛里冒出殷紅的鮮血,猙獰的面目上血盆大口還在放肆的狂笑,給漆黑的夜色更添幾分恐怖的驚悚之意。
有一具漂浮的幽魂快速的向立在中間的鳳驚鴻襲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的撲到鳳驚鴻的身上,張大嘴朝鳳驚鴻手臂上咬了一口,鳳驚鴻感覺手臂一陣刺痛,胳膊上的肉頓時掉了一塊,露出一小塊森森的白骨。傷口上的血跡泊泊的往外流著,傷口處頓時黑了一大塊。明顯是中了尸毒的征兆。
鳳驚鴻強忍著身上的痛楚,來不及包扎身上的傷口,運足體內的九陽真氣試圖將體內的尸毒逼出。
可是,時間不等人,此時的鳳驚鴻身邊聚集了一層層的幽魂,就好似到了地獄的深淵,來到了人間的煉獄一般。這些幽魂都長大了血盆大口,隨時要將鳳驚鴻拆吃入腹。
情況十分危急,下一刻可能就有生命危險。鳳驚鴻閉上眼睛,集中精力,腦中靈光一閃,師傅曾經說過:除魔劍法可除去世上萬千妖魔,也可除去心中之魔。厲鬼和幽魂也是妖魔的一種。心魔也是妖魔的一種。
如此,便可試試除魔劍法能否除去這幽魂和幻境中的心魔。
思及此,鳳驚鴻便大手一揮,抽出身后佩戴的驚鴻劍。只見一陣銀光閃過,寶劍上發出陣陣氣勢逼人的寒光。
劍身隨著鳳驚鴻飄逸的身姿靈動的上下飛舞,一陣陣滿含正義之氣的劍氣隨風劃過,劍氣所過之處皆是滿地的幽魂。
只是一瞬間的功夫,圍在鳳驚鴻四周的幽魂已經死傷過半,其它的幽魂則是不敢再向前進一步,但是也沒有退卻的意思。
鳳驚鴻凝神靜氣繼續揮動手中的驚鴻劍,施展輕功凌云步登高而上,很快便站立于眾幽魂之上,眾幽魂一看鳳驚鴻出了包圍圈,準備往上飛起。正待這時,鳳驚鴻使出除魔劍法的最后一招:萬劍歸一。
只見驚鴻劍的劍身瞬間分化出上萬把明晃晃的劍,這上萬把劍的劍氣,出劍的力度都和鳳驚鴻握在手中的主劍驚鴻劍一模一樣。
上萬把劍剎那間發出萬道耀眼的光芒,鋒利的劍氣紛紛刺入下面的幽魂體內。一時間遍地都是身子和頭斷為兩截的幽魂,直到最后一個幽魂咽了氣,鳳驚鴻也累的單膝扶劍跪立于地上。
原本就有些憔悴的面色更加蒼白了幾分,連續高度緊張的神經,此時終于可以略微放松一下。
不知道接下來還會有什么更加困難的陣法在前方等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