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明天是第一單豆腐大訂單,陸妍早早便上床休息了。
第二天天沒亮,陸妍便醒了,想感即將到手的錢,興奮得再也睡不著。
和往常一推推開門,看到一個巨大的黑影在屋檐下,嚇了一跳。
“別怕,是我。”
不知道是因為剛睡醒還是別的原因,陸妍覺得此刻楊拙的聲音特別有磁性,讓陸妍又開始走神了。
一個人身處異世,而且一來便碰到如此窮苦人家,刁難的奶奶,被趕出來,為了生計奔走……
這個時候,有一個人站出來,陪著自己,即便是做買賣的合伙人,讓陸妍覺得不是一個人在戰斗。
感嘆完,生活還得繼續。兩人熟練地配合著磨起豆漿來。
因為有了四叔及時送來的方形木板,一次可以做十六板,一板約5斤。
點鹵后,嫰豆腐一般一刻鐘左右便可成形,成形后再過一刻鐘便可將布抽出,豆腐仍留在木框里。這樣既提高效率,又方便送貨。
用來做香干的老豆腐,則要壓半個時辰左右,在鹵水里煮上一刻鐘,泡一個時辰。
算了一下時間,可能送到壩上鎮就有十二點了。保險起見,陸妍吩咐揚拙先送嫰豆腐,并讓母親今日早點送完豬大腸和大骨湯,回來后一起送香干。
為了不耽誤時間,陸妍將香干和鹵水一起裝進桶里,這樣在路上的時間剛好一個時辰,由于是別的鎮且路途遠,母親一同去有個照應。
走到半路,就碰到了匆匆折身回來的楊拙,二話不說,接過擔子便往前走。
快到酒樓前,將香干從鹵水里拿出來裝好,鹵水是商業機密,可不能讓人學了去。陸妍可不敢懷疑中國勞動人民的智慧。想到前世擋都擋不住的山寨文化,實在是不得防。
香干送到全福酒樓時,比預計的還早半個時辰。
從王大廚口中得知,客人對麻婆豆腐及芹菜炒香干的反響尤其好,豆腐魚頭湯則是老人和孩子的最愛。
昨天好多熟客來打聽,聽說今天可以吃到,一大早就來店里喝茶了,我們酒樓只做正菜,這個點還沒到飯點,也沒啥小食給客人消遣。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陸妍便佯裝不在意地問道:
“平時來喝茶的客人多嗎?一般都是上午還是下午。”
“上午和下午都有,有二十來個,都是老頭,閑著沒事邊喝茶邊聊些見聞。”
“我有一個賺錢的主意,不知道你有沒有興趣。”
“不瞞你說,我雖是廚子,但我妹妹的公公是個不管事的,整天就知道伺弄他那些花呀草的,那些喝茶的都以他為首,妹夫又是個書呆子,更指望不上了。買賣的事我可以做主。”
王大廚一點都不敢小瞧這個小姑娘,客人中有一位在京城任過職,雖然官階不高,但卻也見多識廣,居然也不知道豆腐居然是黃豆做成的。
”我可以給你供應一些小吃,不撐肚子,又能消磨時光。”
“倒是個好主意,可吃了小食,會不會正餐就不吃了。”
“你可以規定時間,比如早上八點到十點是早茶時間,茶的品種可以多樣話,茶要收費,小吃可以份量少花樣多,這樣邊吃邊消化,也不會影響正餐。下午可以規定三點到四點之間。”
陸妍又詳細講了要注意的細節。
“倒是個好主意,可眼下我們酒樓的廚子已經很緊張,要招一個專門做小食的不容錯過易。”
“我可以供應,保證品種新穎,味道一流。”
王大廚一拍腦袋:
“對呀,我怎么就沒想到呢!妙!真是妙!”
陸妍有些小小的慚愧,這都是抄襲前世的做法,可不敢領功。
這也算是一個不小的改變,經商量,待豆腐供應一個月后,再啟動。
王大廚也是個人精,豆腐的熱潮才剛興起,待慢慢冷卻一些后,再出新意,定能興起另一番熱鬧景像。
想不到又多了一種賺錢的渠道,陸妍在回程路上,講著前世一些經典的笑話以及腦筋急轉彎,弄得其他兩人笑了一路。
回家剛歇下不久,便看到牙行的張大能過來了,回復可以按陸妍說的價格賣。即水田二兩一畝,旱地600文一畝,合計十四兩四百文。
陸妍回屋拿夠銀兩,并另用提前縫好的小布袋裝一些銅板。共拿了三個,兩個各二十文,一個一兩銀子。
陸妍可不傻,牙行是兩邊拿錢的,中間的學問多著呢。要不是有陸大夫的面子,肯定是原價出賣。
知道對方忙,也不說客氣的話,便跟著去縣衙辦手續。
陸妍遞給張大能一兩銀子,這是辦地契--包括磨坊的地契(里正只辦了村里的手續,縣衙這一塊沒辦全),另塞給了對方三個小布包。告知裝銅板的是打點用的。
張大能掂了掂,不由對陸妍刮目相看。感覺自己不是在同一個小丫頭打交道,而是和一個見多識廣的處世圓滑的成年人打交道。
說實話,就她住的那個地方,也看出之前的家境必定很差,估計走了什么好運,拿到一筆大的錢財吧。這么想著,也就收得心安理得了。
有錢好辦事!這個鐵的規則在哪個時代都行得通。不過半個時辰,交錢,畫押,蓋印,地契便到手了。看著上面自己的名字,陸妍真是有種恍若夢中的錯覺。
自己真的辦到了!通過自己的雙手,終于有了屬于自己的田地。心里也踏實下來。
一切都會好起來的,陸妍給自己加了把勁,堅定地朝家的方向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