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葉開點了點頭道。“但是至少現在不會。”
“為什么呢?”南德不解地問道。“A1是微型車,A2是中小微型車,A3是緊湊型車,A4是中型車,剛好可以形成一個系列啊!”
葉開苦笑著搖了搖頭,發現一時半會還真的無法向南德解釋清楚,因為追溯A2的歷史,會發現這是很難拼湊出一個完整的車型體系出來,而且時間跨度很長,但車型不但是少,每段歷史也是那么短短的幾年時間。
前世的NSU品牌在74年正式從歷史上消失,從NSU延續下來的澳迪50存在時間也不長,只有區區的四年,然后澳迪就一直在中高級車系里打拼,直到澳迪的AI2概念車出現,介于當時澳迪A8的全鋁合金車身推出后,全鋁合金的車架與車身已經成為了又一個高科技的代名詞,澳迪公司和本田兩個車廠為了誰才是全鋁合金車身的爭執已經跨越了車廠的層面,但最終輿論的天平還是傾向了本田。內憂外患的澳迪不得已才推出建立在Al2這項研究基礎上的、完全秉承了Al2概念車的外貌及先進的技術A2車型。
之所以叫A2,跟后來出現的A1沒有根本上的聯系,只是因為它是第二輛采用全鋁合金車身的車型,第一輛當然是他們當之無愧的A8車型了。
A2采用澳迪全鋁空間框架車身(ASF),這是世界上第一種大批量生產型全鋁車身轎車。由于應用了ASF空間結構,使A2的鋁車身比傳統鋼制車身輕,它的車身重895公斤,比這種型式同樣大小的車的通常重量輕150公斤。因為車身輕巧,A2的燃油消耗也低于那些相似性能的車。
盡管A2的車身全長3.82米、寬1.67米、高1.55米,然而它并沒有減少乘員的空間,這是一輛有極為寬敞內部空間的轎車。由于它內部空間充分地合理利用,使用了“地板空間概念”,即后座的腳坑比前座的低,從而創造了更多的后部乘坐空間,以至乘員可以采用最為適宜的乘坐位置。A2的后座椅能被分別或整體折疊,也可以整體移動,這為裝運龐大的行李物提供了便利。
但是就是這么性能卓越的A2車型,在市場上反應卻出奇地遭遇了冷遇,生產了5年銷量才17多萬輛,不得已澳迪只能將之停產,之后澳迪便一直沒有小型車的項目。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前世的2010年,澳迪推出的A1在市場上獲得了成功之后,澳迪公司才開始重新啟動A2的研發。
“你也知道A2是中小型車,和我們即將研發的A1區別不是很大。”想清楚了澳迪A2在前世的波折之后,葉開也想到了解釋的辦法。“在我們的A1沒有在市場上取得車主的認同,樹立澳迪在微型車體系里面的名聲之前,冒然地推出A2車型,不但會讓車主對我們的車系感知很混亂,也不利于A1在市場上競爭,因為和它區別不大的A2,會在某種程度上讓車主選擇困難。”
“老板,你說的有道理。”南德想了想,覺得葉開說的還是很有道理,現在就開始研發A2不但耗費人力物力,而且還會對A1造成沖擊,等A1的名聲打響之后,再推出也不晚。“既然A2因為與A1容易引起混亂暫時不能研發,那么作為緊湊車型的A3,現在研發應該沒有什么問題吧?”
“什么叫沒有問題,問題大發了。”葉開開始后悔自己為什么要回答南德那個問題了,因為現在明顯就不是研發A3的時機。
第一代的A3誕生于前世的96年,4年之后進行了小改款,是當時澳迪公司的入門級車型,使用的是大眾A4型平臺,由于是以第四代高爾夫為基礎進行研發的緣故,第一代A3在當時的澳迪車系中罕見地采用橫置引擎擺放方式。
由于引擎為橫置的緣故,A3所提供的部分引擎與當時一些大眾車型的引擎為同款發動機,因此驅動方式分為前驅和四驅兩種形式。
第二代的A3于03年發布,使用的是大眾A5型平臺,仍然是以同平臺的高爾夫為基礎的車型。但是都統一安放了澳迪公司專門開發的引擎,不在使用大眾的引擎。
與此同時,在A3發布之后的第三年,澳迪S系列再添新丁----澳迪S3。S3是在A3的基礎上進行了全面的大幅度改良,包括動力、懸掛、制動以及外觀和內飾,同時搭載了直列4缸引擎、以及與A3同款的四驅系統。因此,正如其它S系列的車型一樣,S3同樣以性能車的身份駕臨于A3這個澳迪的新車系之上。
而說到澳迪的S系列車型,就不得不解釋一下S所代表的單詞Sport,Sport是運動的意思,代表了澳迪家族性能版車型系列。
而S系列的鼻祖更是追溯到前世85年發布的最后一款拉力賽車S1車型,此后的日子里隨著澳迪革新技術的不斷研發,91年,首款在普通公路上使用的S2Coupe車型正式呼之欲出。隨后包括S3、S5、S6、S8均相繼踏來,這也促使著奧迪S高性能系列陣容日益強大起來。
而澳迪著名的quattro全時四驅系統,安裝在S系列車型上,能夠大幅提高車輛的抓地力,在激烈駕駛時依然能夠保證車輛轉彎和加速時的穩定性。而且這套系統能夠自動分配前后軸的扭矩,并且在某個車輪出現打滑時,可以將動力完全轉移至其他車輪,從而保證任何路況下車輛的動力和操控性。
按照前世歷史軌跡的發展,現在顯然不是里面研發A3車型的最好時機,因為A3是基于高爾夫第三代的平臺研發的,而現在第一代高爾夫還在繼續生產,葉開完全可以等到流線型設計開始普及之后,在80年代中期之后,推出第三代高爾夫外形的A3。
但是現在怎么解釋呢?葉開高速運轉的大腦瞬間就想到了辦法。“現在還暫時不能研發A3,因為我們要集中精力研發A1、A4和A6,等我們的這三款車型在市面上取得成功之后,不用你提醒,我都會督促你們盡快研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