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生之旅,有過很多的破敗,但也有一些收獲和值得回味的東西。它們叫我在頗感絕望的同時,又由衷地感到分外快活。如果不是及時記下這些稍縱易逝的情感和時過境遷的景物,它們絕大多數便會與流走的歲月一起被埋葬。所以,我十分感謝生活的豐富多彩,人生的崎嶇坎坷,和自己對文學的情有獨鐘……
當然,如果沒有大自然的生機無限的饋贈,沒有歲月的蹉跎,沒有一顆善良、易感的心,也不可能有這么多的思辨與頓悟。是文學讓我找到自信,找到抒發的窗口,找到精神的寄托;是文學讓我于困頓、潦倒之時仍舊保有尊嚴和勇氣。
今年夏秋,我于不幸之中有幸行走了武漢、鄭州、合肥、長沙和BJ等幾個城市。一路上,我見證了都市的繁華,過客的浮浪,凡塵的浮躁,結識了一些文學界、學術界的老師、朋友,與闊別近三十年的高中同學異地重逢,以及見識了一些過去不曾見過的不能理解的東西。如在家鄉英山上學時讀過的“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這句,想象著春天江水應該是碧波蕩漾才對!哪知從山里走向長江邊時,每每在黃岡、宜昌、黃石、九江等地見到的江水卻是渾濁不堪的,便一直以為白詩不合情理咧。今夏,我到長沙橘子洲頭看風景,為眼前的一江碧水驚詫不已!此時,我才自愧知識的貧乏與生活的膚淺。
是的,行走本身就意味著生命本能的恢復,創作資源的蓄積與靈感的給養。我在感受大自然美麗的同時,真的醫治了些許積久的病痛,盡管多年的積蓄消耗殆盡。
我常感老之漸至,但正如秋之收獲,我收獲了過去努力過的成果,盡管這些收成還很蕪雜、不夠飽滿。生活像旅行一樣久生疲憊,小憩的片刻,我沒有忘記疲憊給予我的警醒——不時清洗精神垃圾,做瞬間的休整。那些于我而言頗感驚喜的人生大事,那些值得紀念或揚棄的東西,讓它們在我身心尚能隨心使喚的時候,借我這顆心這支筆留存在流水一樣的生活里吧。哪怕這流水一樣的曾經擁有抑或付出如落葉漂流在溪泉,最終的去處不得而知。
我決定從花費我三十年心血所寫的約一百五十萬字的文稿中精選五十萬字出版作品集,以趕上當今這個唯出書不讀書的年代,不做落伍的追悔者。當我重新讀曾出版過的小說集《哦,純姐》時,我為一些篇章的稚嫩、拙劣而羞愧,如果繼續留在集子里,則大掉胃口,也許過一段時間回頭看現在增刪修改的這本作品選的小說篇,同樣有如此感覺。
我還是努力將身邊的人和事概括、提煉,提升到時代、社會發展的高度去發表我對社會與人生的看法吧,希望本來美好的明天更美好。我相信,這些作品和人物會活在熱愛我作品的讀者心中的,會或多或少地為他們說出心底的憂傷、不幸、痛苦與焦慮……我力求將人物塑造得豐滿些,將作品寫得深廣、厚重、精粹些,在這個崇尚輕松、愉悅的時代。我盡了最大努力,但我沒有忘記仍然在思考,在努力。為了表達在浮躁的年齡對浮躁的時代作些旁觀者的鞭策與冷靜的思考,表達對精神游牧、迷茫一代渴望本真回歸的呼喚,我反復考慮還是選小說集中的《我想回家》為篇名,或許更能表達我小說創造的愿望。
我不堪回首曾經的擁有與失落、快樂與痛苦、寂寞與幸福,但文字讓我留下了這些。如果不是文字,我不能感覺到曾經的風風雨雨、春夏秋冬、友愛真情、家的溫馨、生活的要義、生命的本質……經歷過,才懂得珍惜現在,才懂得憧憬未來;追憶著,證明有過美好,說明現實的無奈抑或缺失;留戀了,那是因為美的魅力在感動一顆多愁善感、善良正直的心;不憚前驅,是執著的體現,無論為了個人還是國家,時代還是人類。總之,我感謝我自己,能夠及時將瞬間的思緒、悸動的情感、友誼的憑證,及時流于筆端,傾瀉于網絡。我日益呆滯的大腦,不因往事的逝去而蒼白,不因自己的自私、虛偽、脆弱、懶惰而寬容,不因世事艱辛、人心險惡而消沉。我發泄了,便沒有缺憾,沒有抑郁,而是保持樂觀的情緒、昂揚的斗志、蔑視一切丑惡的勇氣,面對自己和世人走下去。由此才走過一段坎坷的人生之旅,才有了隨筆篇《秋的思緒》。
盡管《秋的思緒》寫得零零碎碎,斷斷續續,沒有學者散文的旁征博引,給人豐富知識,沒有游記散文的寫景狀物,讓你身臨其境,沒有散文詩的語言優美,讀起來如嘗珍饈,沒有記敘散文的注重神韻,讀后經久難忘。但是,我有感而發,發乎真情,或者沉思多日,思慮所得,對生活與生命、個人與社會作了較為深刻探討,尤其是對自己進行了無情的解剖。每一篇散文,都凝聚了我的心血,裸露了自己的靈魂。
散文篇中還收錄了平時朋友們委托我寫的書評,我以點評為主,不去就具體篇章或細節作深入探討,看起來四不像,但我認為對一本書、一篇文章的評論主要抓其要領,找出其創作特色,至于研究則另當別論,而且盡量給予鼓勵居多。老實說,在當今時代能夠靜下心來寫作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渴望誠信與自由寫作的官方文壇對我的這些文學朋友不見得垂青。他們需要的是鼓勵與認可。我首先要如此做,一來他們的文章有些地方做得并不比一些所謂名家的差,有的甚至是這些盤踞文壇的大家們不見得能做得出的,尤其是讀這些名家的成名后的作品,會令你大失所望,哪怕這些令人大失所望的作品繼續被評上這獎那獎的;二來我對他們抱以真誠的敬意——默默無聞,不惜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親情友情愛情,乃至生命去為文學、為理想而不辭辛勞、筆耕不輟!
一些同學、朋友說,我的詩比小說寫得好。其實,我的小說是注重形象的塑造、主題提煉的,散文是富于思考,講求深厚的,我的詩多數是出自內心的,而且盡可能讓喜歡它的讀者看出我心底的私秘。我都珍愛,都不忍讓它們老去或遺失。
為了盡可能不讓我的詩過早凋零抑或成為大方人家的笑料,我精選了這些年所寫的近兩百首、相對成熟點的詩作,輯錄成集。因為它們大部分是年輕時寫的,而且許多是抒寫永恒主題的,名字就定為《春之碎片》。
當我在客棧里編完這本書后,我確感疲憊的身軀由衷的神清氣爽。起身,站在一座天橋上,曬著深秋溫暖的太陽,看地鐵如巨龍滑過,京都宛如一位巨人放眼世界,我的心如夏日夜來香瓣,亦如出水芙蓉慢慢舒展開來。往日那些灰色的念頭驀然似晨霧,經風一吹,無蹤影了。
我知道,這是本書對自己沉睡靈魂的召喚。我毫不猶豫地向世人獻出我的最愛!
吳遠道
2011年深秋•;B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