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青春是首深情又沉重的樂曲,譜者含淚帶笑,聽者憂如潮涌;都說初戀是張簡單而傳神的素描,無需濃墨重彩,亦能美到極致。每個少男少女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很長很長的花季故事,無論純凈潔美,還是清冷悲涼,那段如夢的韶光都是淌在心間的泉,結在心頭的繭,甘美且永恒。
驕傲如他,宋南柯,一個如此帥氣多才的少年,讓他傾心并愿意為之低眉的竟是林宛若這樣一個算不上十分優秀的女生。也許,他們之間的愛情就像場已經寫好結局的悲劇,所有多情的開始都是為最后悲情的落幕所做的伏筆;也許,他們之間的故事就像他們的名字一樣,宛若南柯一場夢。
那本該是一段白紙做杖,黑字為梯漫長艱難的奮斗歲月,卻因了一個男子的出現成了她深藏心中最美的傾城時光。從此,執筆作畫,描圖繪色,只為了那個面如冠玉,目若朗星的少年;從此,奮筆疾書,翰墨四濺,只為了那個堅如磐石,韌若葦草的信仰。
與可可相識,是偶然更是緣分。初見她的文字是在一次歌詞大賽時,她的詞清麗雋永,很有味道,如同她的小說一般,仿佛有一種魔力將你深深吸引,隨著情節的起落不斷變換著悲喜。第一次看到《宛若南柯一場夢》這個題目時,心中莫名生出一種感動。我想到了“年少的多情相許”,想到了最后的無奈擦肩,想到了花季華美的綻放,想到了青春明媚的憂傷。那大概是種陪一個人曾經滄海,過盡千帆后與另一個人塵埃落定,地久天長的感覺吧。
青春的癡迷終將會被熙攘的人事擠入時光最卑微的角落,在那樣的年華里,彼此擁有的不過是曇花一現的幸福,始終逃不過各安天涯的宿命。“那年初秋她執筆畫一段相遇,多年后的盛夏她棄筆道一段別離。”到底是誰說的相似莫相負,有情人終成眷屬,曾經將彼此愛入骨髓的戀人如今卻生生地站成了兩岸。在相隔的五年里,她夜夜賣唱,飲盡孤獨,他孑然一身,相思入骨。
然而,命運的羅盤在引領他們走過一段分叉路后又將彼此綁在了一起。該怨緣分弄人,還是奈何情深,傾盡五年不見的時光去相忘的人竟是緣定一生的那個。就像歌中唱的“最怕此生已經決心自己過沒有你,卻又突然聽到你的消息……”當再一次見到宋南柯時,林宛若的內心大概是五味雜陳的,有不期而遇的喜悅,更多的該是疏途陌路的悲痛。只是她當時怎么也想不到在她離開的幾年里眼前的少年是如何拼了命地在找她,哪怕是如今干干凈凈地遠遠相望一眼也是他多少次午夜夢回時期盼的場景。他愛她不比她愛她少,只是在這份別人看來并不般配的愛情里,他沒能給她足夠的信心一直陪他走下去,她沒能擁有足夠的勇氣一直站在他身旁。
忘了在哪里看過這樣一段話:表面上并不般配的愛情,往往和諧,因為產生這樣的愛情,往往有比較深刻的內在原因;表面上般配的愛情,往往并不和諧,因為產生這樣的愛情,往往只是因為般配。在愛情里,永遠不要懷疑自己,哪怕平凡如塵埃的你在愛你的人眼里也是個耀眼的發光體。在這里,我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勇敢地去愛,不要像宛若南柯他們一樣,用了五年的時光去錯過,因為不是所有的擦肩都能夠再遇見,不是所有的愛情都可以再重來。
林胤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