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謀深算的營州都督李道亨,知道官兵的戰斗力一年不如一年,想靠武力制服管轄區內的夷族已經不可能,就越發挖空心思地施展懷柔手段,對契丹人和涑末人極盡籠絡恩服,和兩族的首領們保持一團和氣,使營州平安無事。這時朝中已是武則天女皇登基稱帝。李氏黨和武氏黨的明爭暗斗,使朝廷無一日安寧,女皇帝武則天把精力都消耗在宮廷內斗上,無心考慮邊關事務。早就應該卸印的李道亨都督,在營州大帥的位置上一直坐得穩穩當當。
大祚榮堅持每年春秋以獵代練,三萬精兵威武雄壯,士氣高昂。大祚榮一面加緊練兵,一面盼望契丹人早日反唐,他好乘機東歸。一晃又是十年過去,契丹人雖然越來越不聽從營州都督管制,卻一直沒有造反,大祚榮心急如焚。
這天,大祚榮和兩位軍師在府中議事。
大祚榮道:我部遷來營州已經二十八年,一直沒有東歸的機會。兩位軍師預言契丹會反,可是至今并無動靜,再等下去,我將虛度壯年,垂垂老矣,如何還能成就大業。
任雅湘道:契丹沒有造反,是因為李道亨的巧妙安撫。按大唐貫例,邊關大帥要定期輪換。可是高宗皇帝晚年不問政事,武則天當朝以來,尚無暇顧及邊關事務,營州都督竟然二十多年不換。這大大出乎我們的預料。
大祚榮心情不好,語氣生硬地說道:契丹到今不反,我們都沒有料到。你們不必為判斷失誤而自責,更不必去找那些不著邊際的原因。契丹反不反,和武則天換不換邊關大帥能有何相干?
任雅湘知道大祚榮有些煩惱,就耐心解釋道:這關系很大。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換了大帥,政策肯定要有變化,哪怕是微小的變化,都會成為激發巨變的誘因。
大祚榮道:照你這樣說,朝廷不換大帥,契丹就不會反,那要是李道亨老死在大帥位置上,我就沒有東歸的機會了。
崔岳林道:王爺不能這樣想。現在武則天女皇的地位已經穩固,新的權力分配正在展開。營州都督是個重要職務,也是個肥差,李道亨早已經過了退役的年齡,肯定要有武氏黨派的新人來接管。這事也許明天就會發生。王爺不能喪失信心。
大祚榮道:我并不是喪失信心,而是在考慮一個新的思路。契丹反唐,我立馬東歸。既使契丹不反,我也要強行東歸。
任雅湘道:憑王爺現在的實力,強行東歸也一定會成功,只是要付出較大的代價。十萬部眾要想在官兵追擊下安全東歸,是不可能的。如果為了東歸而損失掉幾萬部眾,那東歸的意義就大打折扣。所以,我們還是再等一等為好。
崔岳林道:王爺已經等了將近二十八年,這樣的頑強忍耐是古往今來的潛伏王者們都不曾做到的。再等下去,確實會讓人等得如煎似炙的。我看這樣,就以二年為限,如果二年之后營州沒有變化,我們就不避艱險,強行東歸。
大祚榮道:這樣也好。這么漫長的二十八年都等過去了,我們就再等二年。
崔岳林道:這二年里還要繼續增強我們的實力。這些年我們堅持練兵,人馬雄壯,成效顯著。不過我最近發現兩個問題,不知王爺是否覺察到。一是涑末部的騎兵和牧民多半沒有鞍具,馬背上光禿禿的,騎手放不開手腳,這會限制我們的戰斗力。二是兵器陳舊,有許多騎兵手中沒有戰刀,持的是木棒,打起仗來會吃大虧。
大祚榮道:過去在長白山區可以從高句麗購進馬具,還可以就地取材制造馬具刀具。到營州以來沒有添置過,原有的鞍具刀具多半已經損壞了。現在想要添置,只怕一時也無處購買。
任雅湘道:在營州購置上萬套馬具刀具,確實很難辦到。營州這地方通行實物交換。王爺只能用牲畜去換。涑末部的牲畜不少,東歸時能把馬牛羊帶走,卻很難把豬帶走。不如現在就用一些豬去兌換馬具刀具,讓外地客商們把馬具刀具送上門來。
大祚榮道:用豬兌換,這個想法很好,辦法可行。這件事就交給張雨生和大武藝去辦。他們已經長大成人,將來要擔當大任,應該經受一些磨練。
大祚榮把張雨生和大武藝叫來,吩咐道:給你們一個任務,想辦法用生豬去換回馬具和戰刀,好裝備我們的騎兵。
張雨生和大武藝接到任務,打扮成牧民,趕著一群豬到集市上招徠客商。
營州是大唐北方最大的商埠,集市上常有外地客商來往。內地的漢人客商多半帶了鐵器布帛茶葉到這里換各種畜皮獸皮,和獸身上可以入藥的臟器。邊外的夷人多半是帶了獵物和畜產品來這時換鐵器和鹽茶布帛。這種交換常常不是等價的,因為雙方的價值觀念相差太遠,再加上語言的障礙,很難實現公平交易,吃虧的總是邊外的夷人。比如,室韋部落的牧民,常常帶了貂皮前來換鐵鍋鐵盆和刀具。室韋人不知道貂皮在中原貴過錦繡,只知道鐵器對他們十分珍貴。交換時,雙方都不說話,不須討價還價,漢人把鐵器擺出來,室韋人過來解下腰間纏繞的貂皮,想換鐵鍋,就用貂皮把鐵鍋裝滿,想換刀具,就把同樣長短的貂皮放在刀具旁,漢人取走貂皮,室韋人取走鐵器,交易就算完成。若是等價交換,一張貂皮可以換五個鐵鍋。在這種交易中,漢人占了大便宜,可是室韋人也很滿意。因為在室韋人看來,貂鼠不過是一種獵物,只要勤快,就可以得到;而鐵器卻是稀罕物,花多大力氣都造不出來。
張雨生和大武藝趕著豬來到集市上,也學室韋人做生意的辦法,不主動說話,只等客商們來問。
幾個專門在市上混的閑漢走過來,看了看豬,問道:這豬是賣的?
張雨生道:不是賣的,是換的。
閑漢再問:想換什么,怎么個換法?
張雨生道:換馬鞍。一豬換一鞍。
閑漢搖頭道:高了,高了,太高了。五豬換一鞍。
張雨生搖頭,不予理睬。
閑漢轉了一圈,再回來討價還價,說道:三換一。
張雨生道:二換一。不能再講了。
閑漢問道:你有多少豬?
張雨生道:五千頭。想要還有。要多少有多少。
閑漢道:我帶你去見陶掌柜,他要是肯做,就能全包。
張雨生問大武藝道:你看行么?
大武藝道:不妨一試。
張雨生道:你去還是我去?
大武藝道:我已經走得很累了。你跟他去看看,我就在這等著。
閑漢帶著張雨生來到一家大戶門前,向看門人說道:我是馬市上的王五,有一筆大生意向陶老爺稟報。
看門人道:你們隨我來吧。
進了院門,張雨生看到木架上擺著兵器,院中有兩個年輕姑娘在練習武功。
看門人道:二位在此稍候,我進去通報。
張雨生站在兵器架旁,看到架上有張硬弓,順手拿起來,反復看了看,然后抬手拉了個滿弓。這個隨意做出的動作 卻被那邊練功的兩個姑娘看得很清清楚楚。兩個練武的姑娘停下來,臉上顯出驚異之色,定定地望著張雨生。張雨生以為主人不喜歡別人亂動自家的兵器,急忙把弓放回原處,向人家道欠。
張雨生朝兩位姑娘拱手說道:請小姐原諒,我只是好奇。
兩位姑娘走過來,溫和地說道:沒關系。那邊有耙子,你能射一箭嗎?
張雨生點點頭,拿起弓,搭上箭,轉眼就發射出去,正中耙心。
妹妹歡叫道:呀,你就是我們要找的人哪!
姐姐趕緊制止妹妹,說道:妹妹不要胡說。客官請別見怪。這張弓是我爹用的八百斤強弓,從來也沒有人能拉得開,勉強拉開的也射不中耙子。象客官這樣一箭射中耙心的還沒有見過。
看門人這時出來叫道:老爺請你們進去說話。
張雨生放下弓,急忙走去。
這家的主人姓陶名永久,是營州城里有名的大戶。陶永久本是武林中人,曾在營州官軍中效力,后來因營州無仗可打,不肯在軍營中消磨人生,便棄武經商。二十年來,有許多武林中的朋友暗中相助,生意做得越來越大,已經成為營州城屈指可數的大商賈。
王五向陶老爺稟報了以生豬換鞍具的大概意思。
陶老爺說道:這筆生意我做了。三換一。有多少豬我全包。只是有個條件,你要把豬趕到我指定的地點去。
張雨生道:我出一萬頭豬,你給我四千具馬鞍。可以把豬送到你指定的地點。
陶老爺道:成交。我給你開個單子。你如數按時把豬送到,再給你馬鞍。
張雨生道:我保證準時送到。
張雨生做成了一大筆生意,心情很暢快,告別了陶老爺,興沖沖出門而去。剛走出五六十步,陶家的看門人又追了出來,把他喊住了。
看門人追上來,說道:張客官請留步,我家老爺還有話要說。請隨我來。
張雨生心中疑惑,只怕生意要吹。返回院中,見陶老爺正在和那兩個練武的女子說話。
張雨生向陶老爺問道:陶老爺要反悔不成?
陶老爺道:生意就那么定了,絕不反悔。剛才聽小女說張客官箭法超群。我請你回來,是想問一問,張客官能不能再為我展示一下箭法?
張雨生松了一口氣,說道:原來是這樣。陶老爺客氣了。我們涑末人射箭,就象你們漢人種田一樣,都是很平常的事。老爺想看,我射就是了。
張雨生說罷,再拿起那張弓。陶老爺和兩個女兒都靜靜地看著他。張雨生對準箭耙,飛快地射出十箭,全都擠插在耙心上。
兩個女兒歡叫道:,太好了,太好了!真是神箭手啊!
陶老爺驚喜道:好箭法,好箭法!不知你的師父是誰?
張雨生道:我父母雙亡。自幼跟養父學箭。
陶老爺追問道:那么你的養父是誰?
張雨生道:涑末部王爺大祚榮。
陶老爺驚喜道:原來你是大祚榮王爺的義子,失敬失敬。你還有什么親人嗎,比如妻子、兄弟、姐妹?
張雨生道:沒有。我是獨身一人。老爺問這些,是不是懷疑我的來歷,不放心這筆生意?
陶老爺直緊說道:不是,不是。對不起,我問的太多了。
張雨生道:老爺要是沒有別的事,我就告辭了。還有個兄弟在集市上等著我。
陶老爺道:好,好。張客官請便吧。
張雨生告別陶老爺,懷著疑慮出了大門。走了十幾步,不禁又回頭去看,只見那兩姐妹正倚在門上向他張望。張雨生向她們揮手。她們也向張雨生揮了揮手。
張雨生回到集市上,把和陶永久談判的結果告訴了大武藝。兩人就趕著豬群返回。路上,張雨生想起陶家姐妹,不禁笑出聲來。
大武藝問道:傻笑什么,遇到好事了?生意談成了也不至于樂成這樣啊。
張雨生笑道:我可真是遇到好事了,是你怎么也想不到的。陶家有兩個女兒,是一對神箭癡,看了我射的箭,樂得臉上都開了花,傍在大門上送我老遠呢,差點就跟我跑出來。你說這好笑不好笑。
大武藝驚喜道:會有這樣的好事?你快說說那姐妹兩個是什么模樣,是不是很美麗?
張雨生樂滋滋地說道:那還用說,簡直就是一對下凡的仙女,比咱家的金花銀花還漂亮呢!
大武藝心里癢癢地,懊悔道:可惜這么好的機會讓你撈去了。要早知道是這樣,我去談判就好了。
張雨生笑道:你后悔了,誰讓你圖清閑。要不這樣,我們再去他家,就說還有細節沒有談清,再和陶老爺商議一下。你好乘機看一看那兩姐妹。
大武藝道:算了吧,讓人家識破了,還不笑掉大牙。算你這次占了便宜,下次再有好事一定要讓給我。本書由瀟湘小說原創網首發,轉載請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