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相大祚新與大內相任雅湘和左相崔岳林,經常在朝堂上發生爭執,而被高王采納的又總是大內相和左相的建議。大祚新感到任崔二人有意壓制,懷疑高王故意偏聽偏信,不禁產生出許多怨恨。官場上因政見不同而演變成仇敵的事例層出不窮,三相之間的矛盾日積月累,終于發展成一場悲劇。
大祚新在朝堂上爭不過任崔二人,就千方百計在別的場合尋求平衡。
這天大祚新五十大壽,右相府中大開盛宴。大祚新想乘此機會滅一滅任崔二人的威風,在向朝中百官發出請柬的時候,故意遺漏任崔二人。眾官接到請柬紛紛來賀。大祚新為自已創造了這樣一個排除任崔二人,單獨在百官面前出風頭的機會,感到很得意。可是當大家發現大內相和左相沒有到場,氣氛頓時發生了微妙的變化。有些人應酬一下就提前退場了。大祚新感覺到這種變化,并沒有掃興,因為畢竟是留下來的人多。地方官員得到消息,也紛紛派人來祝壽。莫吉府都督李明啟送來巨額財帛做壽禮。大祚新看著禮單,感慨萬千。
壽宴之后,眾官散去,大祚新向兒子大乙夏說道:今天讓任雅湘和崔岳林遭到冷落,我很開心。可是來送禮的不多,又讓我很不開心。你伯父五十大壽時,不僅朝中百官爭賀,各府州縣官員也都有賀禮。我五十大壽,朝中官員多半是虛意應酬,地方官員只有李明啟來孝敬。真是人比人得死啊!
大乙夏道:伯父是一國之君,深受百官擁護,自然有眾星捧月的榮耀。父親這樣和他相比,不是自尋煩惱么?
大祚新道:想當年在營州受難之時,你伯父被限制在營州城中,是我三十年如一日,在城外荒原上安家落戶,競競業業管理部眾。那時每有大事,你伯父都要與我商量,哪有別人說話的份。現在他登基稱王了,以為用不著我了,就把我晾在一邊,只對任崔二人言聽計從。人們見我不得勢,都敬而遠之,真讓我無法忍受。
大乙夏道:父親怎能這樣想?兩位姑父也是一心為國。他們飽讀詩書,滿腹經綸,所提建議往往比父親更高明,伯父倚重他們也很正常。
大祚新道:什么正常?任崔二人有才干是不錯,他們心機多詐也是事實。每當大事臨頭,他們就察顏觀色,惴摸基下的意圖,混水摸魚,順情說話,當然會被采納。我就不信他們漢人會真心為震國效力。早晚有一天我要揭穿他們吃里扒外的真面目。
大乙夏道:我看二位姑父忠心耿耿,不會有什么邪念。父親不要自尋煩惱。倒是李明啟這樣借機送厚禮的人很可疑,很不正常。一個封疆大吏如此重禮相送,必是有不可告人的目的。父王應該提防著他,不要被小人蒙騙了。
大祚新道:有什么可提防的?有人送禮總比沒人送禮好。除了國王,哪個當官的不想摟點錢,所不同的只不過是摟得多少而已。我辛苦大半生,官運已經到頂,再不想法摟點錢,就太虧了。你還年輕,不懂其中奧妙,慢慢就會明白。
次日早朝之前,大祚新又故意當眾向任雅湘和崔岳林致欠,說沒發請柬是因為怕大內相和左相無暇賞光。任崔二人淡淡一笑,說不知右相大壽,沒能到場祝賀,實在抱欠。
過了十幾天,大內相任雅湘在朝會上向高王奏道:莫吉府都督李明啟有急報,報高州遭室韋烏羅護部襲擊,掠走人口八百,財帛無數,請求賑濟。
高王建國以來很重視鄰國關系,主張和平外交,很少發生邊境糾紛。現在聽說莫吉府和室韋部之間出了問題,感到有些意外,就追問道:室韋九部一向與震國交好,從來沒有紛爭,為何會出這等怪事?
任雅湘稟道:現在只有李明啟一面之詞,情況不明,尚難判斷,臣不敢妄言。
右相大祚新以為任雅湘又是在順著高王的思路往上靠,不由得怒上心頭,又因為有意維護李明啟的報告,就上前奏道:李明啟的報告說得明明白白,不知大內相還有什么不能判斷?室韋九部在北方坐大,早晚要與震國相爭,此時不除,后患無窮。烏羅護部的挑釁是他們狼子野心的大暴露。基下正可借此機會興兵討伐。臣愿請兵掃平室韋九部。
任雅湘道:李明啟的報告中只說遭劫和請求賑濟,并沒有說明沖突原因和情節。一個州的財帛被洗劫一空,不是件小事。怎么能憑一紙含胡不清的報告就下結論?事情因何而起,來了多少劫匪,官兵有沒有反抗,遭到劫掠的都是哪些財帛,這些細節,右相能替他說清嗎?
左相崔岳林奏道:臣以為不能輕啟戰端,應該先派人去調查清楚,再作結論。
高王道:好了,不要再爭了。中正臺御史陶永久聽教!
陶永久是張雨生和大武藝的岳父,建國時封為大將軍,現在是中正臺的主管。這人武功高強,又精于商道,一向沉穩持重,正氣凜然,忠心耿耿,不輕易發表意見。
陶永久當時應聲出班道:臣在。
高王道:你去莫吉府調查此事。務必查明真相,弄清原委。不能象李明啟那樣含混其辭。
陶永久道:臣領教。
陶永久來到莫吉府高州,見城廓完好無損,不象遭到過攻擊,百姓見了官員如見虎狼,驚恐萬狀,奔走逃避。陶永久心中不禁產生了許多疑惑。
高州剌史單喜,是莫吉府都督李明啟保舉上來的官員。單喜原以為上報了遭劫的表章,很快就會得到錢糧補帖,對王廷派欽差來調查本州遭劫的事毫無準備。現在欽差來了,也只好硬著頭皮出面接待。
單喜前來向陶永久稟道:不知欽差大人前來,有失遠迎,還望恕罪。
陶永久道:是本官來的突然,讓你措手不及,你又何罪之有?高州出了大事,你是當事之人,應該知道本官關心的是什么。你還是說說正題,就不要虛意應酬了。
單喜道:陶大人說的是。下官就說實際的。烏羅護部夜襲高州,瘋狂劫掠。高州損失慘重,州庫已經空空蕩蕩,官員和差役的月俸無力支付,急需王廷賑濟錢糧。
陶永久道:州衙有衛士五百,難道沒有抵抗嗎?
單喜道:下官親自率五百衛士拼死抵抗,怎奈寡不敵眾。
陶永久道:既是拼死抵抗,一定會有傷亡。本官要去慰勞死者家屬和傷員。請你帶路。
單喜道:雖然有戰斗,卻沒有造成死亡。傷員都已妥善救治,陶大人公務繁忙,就不必看了吧。
陶永久道:那么一定有遭到劫掠的百姓。本官要去察看。
單喜道:受劫掠的主要是州庫。平民損失不大。
陶永久道:原來如此。本官就去看一看州庫。想必州庫離州衙不會太遠,請你帶路。
單喜道:州庫已被洗劫一空,破房一座,沒什么可看。
陶永久道:本官此來,是受基下之教,怎敢草率行事。既然是州庫遭劫,本官就一定要察看,就算是一堆廢墟,本官也要親眼看一看。請你帶路!
單喜不能再找借口推托,只好帶路去看州庫。
來到州庫院中,只見庫房整整齊齊,外觀完好無損。陶永久心中更加疑惑,卻不動聲色。
陶永久進入庫房,看到許多陳糧舊帛,擺放整齊,空架上灰塵老厚,沒有被人亂碰亂摸過的跡象,已經心中有數。
隱永久平靜地對單喜說道:本官現在要把州庫查封。讓管庫役到驛館來向本官報一下帳目。
單喜此時只有聽命,無法阻攔封庫,更無法阻攔查帳。
管庫役抱著一大摞帳冊,跟在欽差后面,戰戰競競來到驛館。
陶永久把管庫役帶到房中,聲色嚴厲地說道:法網恢恢,疏而不漏。本官已斷定你那庫中鬼道重重。你手中的帳冊也一定是偽詐連篇。本官曾是營州巨商,算起帳來是毫不留情的。你如果用假帳來應付,可逃不過本官的眼睛。你是等我查出來罰你,還是主動交待?
管庫役道:小人只是管帳,并沒有做假,不知大人要我交待什么?
陶永久道:你那庫房漏洞百出,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破綻。你如實招來,本官可以饒你。如果和本官對抗,小命可就難保了。
管庫役撲痛一聲跪在地上,哭訴道:不關小人的事,都是剌史大人指使的。
陶永久道:一一說來,不許遣漏。
管庫役道:剌史大人是莫吉府都督李明啟保舉的官員。這人一向對李都督孝敬有加。今年李都督老母六十大壽,剌史大人要送大禮,庫中值錢的東西全都掏盡了,還嫌不足,又向百姓加征捐稅。現在州庫已經空了,百姓也紛紛逃亡。
陶永久道:這么說庫中物資是被盜空的,烏羅護部劫掠之事并不存在?
管庫役道:牧民之間偶有糾紛,卻不曾大動干戈,更沒有發生州庫遭劫的事。
陶永久道:你現在就把單喜貪臟的財帛一一列出清單。
管庫役道:小人知道這樣瘋狂盜用國庫,肯定會遭報應,怕日后說不清,早已將清單整理出來。請大人過目。
陶永久拿到證據,再傳單喜來問道:管庫役已經如實交待,所有貪臟枉法的事都是你指使的。現在你有何話說?
單喜知道混不過去,索性將挪用州庫物資給上司送禮之事如實說出,并且在記錄上畫了押。
陶永久道:你有三項死罪,一是貪臟行賄數額巨大,二是擅征暴稅逼走百姓,三是謊報軍情亂軍亂國。按律當斬。
單喜狡辯道:下官知道有罪,可是罪不致死。死罪要由基下親裁,陶大人無權決斷。況且所有財帛,都送給李都督了。向烏羅護部栽臟,也是李都督上的表章。陶大人應該去查辦李都督。
陶永久大怒道:虧你還知道些律法,竟然如此喪心病狂地禍國殃民。本官忠心為國為民,甘愿越權受罰,也不會容忍你這樣的惡賊活在世上。
陶永久當即傳令,把單喜押赴鬧市,親手將他斬首,再張榜暴尸示眾。
高州百姓見敖東城來的欽差大臣,轉眼之間就把貪臟枉法的剌史單喜給殺了,無不奔走相告,歡呼慶賀。逃亡的百姓也紛紛歸來。
陶永久再到莫吉府去查李明啟。李明啟自恃有二親王大祚新在朝中撐腰,根本不把陶永久放在眼里。他若無其事地把陶永久接進府中,置酒款待。
陶永久不動聲色,應邀入席,在酒桌上向都督李明啟問道:高州出了臟官,李都督可知道?
李明啟道:本官不知。請陶大人指教。
陶永久道:那你回答我,你老母過大壽,是不是收了單喜一筆巨財?
李明啟道:是有些禮物,并非陶大人所說的巨財。
陶永久道:那可是高州一年的稅賦,你還嫌少嗎?
李明啟道:陶大人不能聽他一面之詞。高州遭烏羅護部劫掠,州庫損失巨大。單喜為了推卸責任,才胡說給本官送了巨財。本官愿和他對質。
陶永久道:你也不必狡辯。單喜已被處死,想必你已知道,就不要虛張聲勢說什么對質了。你既然承認收了單喜的禮品,現在馬上退臟。
李明啟道:本官清明如鏡,何來臟財?親朋好友之間互有饋贈,難道也犯了國法嗎?陶大人擅殺地方大員,才是知法違法,死罪難逃。
陶永久道:證據在本官手中,你狡辯也沒有用。你不服本官調查,也沒有關系,請你和本官一同到敖東城面君,自有公論。
陶永久回到敖東城,在朝會上向高王稟道:臣已查明,高州剌史單喜貪臟枉法,鯨吞州庫財帛,擅征暴稅逼走上千百姓,按律當斬。臣未經請教,已經越權將他就地正法了,甘愿領罪。
高王道:陶永久查明貪臟大案,不負孤望,應加官一級,與左右相并列。陶永久擅殺地方大員,知法違法,應降官一級,以示懲戒。升降相抵,不賞不罰,仍事原職。
陶永久道:謝基下恩典。莫吉府都督李明啟,貪臟受賄,數額巨大,謊報軍情,圖謀不軌,按律當抄沒家財,罷官發配。
二親王大祚新上前奏道:陶永久所奏未必屬實。李明啟已經在殿外聽召,請基下準他上殿解釋,才能辯明真偽。
高王道:準李明啟上殿自辯。
本書由瀟湘小說原創網首發,轉載請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