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龍馬在長白山森林中奔走如飛,把隨行人員遠遠甩在后面,載著高王來到一塊巨石前,突然駐蹄不走。高王覺得奇怪,就下馬到巨石前面觀察,發現那巨石酷似喜利媽媽。
大祚榮叩頭道:喜利媽媽在上,大祚榮給您叩頭。
話音未落,火龍馬長嘶一聲,撒蹄而去,轉眼之間就奔入森林,不見蹤影。
大祚榮道:喜利媽媽是來收回火龍馬的嗎?
四周只有松濤聲,沒有人回答。
大祚榮倚在喜利媽媽身邊坐下,沉思起來。
大祚榮恍恍忽忽來到一座宮殿中,燈火輝煌,鼓樂悠揚,正中有一位女神,竟是喜利媽媽。她周圍有百多位神人,全都是長白山周圍的水神河伯,好象是在開會。大祚榮不敢冒然打擾,又不甘心悄然離去,就隱入石柱后面,側耳細聽。
只聽喜利媽媽說道:長白山是一座水懸山,五百年搖晃一次,全靠你們這些水神河伯拱托著,才沒有發生大的災難。我這個山神要感謝你們了?,F在又是五百年了,大家還要多多費心關注。
喜利媽媽話音剛落,宮殿就輕輕搖晃起來。
水神河伯們叫道:長白山又要搖晃了,我們要各自回歸本宮去穩住鎮水神器。喜利媽媽后會有期。
喜利媽媽和水神河伯們轉眼不見蹤影。宮中一片漆黑。大祚榮聽到有一個聲音在呼喚:基下醒來!睜眼一看,原來是大乙夏在耳邊呼喚。
大乙夏是怎么來到高王身邊的呢?
原來大乙夏追不上高王的火龍馬,被遠遠甩在后面。眼看高王被火龍馬載入深山隱入林中。大乙夏帶著親兵拼命追趕,正愁找不到方向,忽然傳來火龍馬的嘶鳴聲,便循著火龍馬的嘶鳴聲尋來。到了近前,見高王酣睡在地上,卻不見了火龍馬。
大乙夏上前叫道:基下醒來!
高王睜開眼睛,見是大乙夏,便問道:這是什么地方?
大乙夏道:這里離仙人橋不遠。
高王道:我是倚在大石頭旁邊的,那大石頭怎么不見了。
大乙夏道:那邊有一塊大石頭,離這約有一百步。
高王來到巨石旁,說道:正是這塊大石頭,怎么會移動了位置。
大乙夏道:剛才大家覺得腳下有些搖晃,可能是發生了地震。基下快看,這石上有兩行字。
高王轉過去看,見那石頭上面刻著兩行大字:
風光十五代,祚傳二百年。
高王道:這就怪了。這是洪云仙師留給我的偈語,怎么只有后兩句,沒有前兩句?
高王話沒說完,聽見山上一陣響,一塊圓溜溜的鵝卵石滾下來,正好停在高王腳下。高王拿起來,見上面有兩行字:
磨礪三十載,榮華二十元。
高王驚呼道:這正是仙師偈語的前半段!
大乙夏道:既然是刻有仙師偈語,基下就帶回去吧。
高王道:奇怪,我剛才怎么好象是進了喜利媽媽的宮殿,看到喜利媽媽和許多河伯水神在開會,轉眼之間又不見了。
大乙道:基下是不是作夢了?火龍馬怎么不見了?
高王道:這就對了,確實是喜利媽媽來過?;瘕堮R是讓喜利媽媽收回去了??磥砦铱v橫馳騁的歲月真的要結束了。我們走吧。
大乙夏把高王扶上自已的戰馬,回營。
夜晚,高王在帳中不能入眠,把那塊鵝卵石放在手上細看,從字里行間看到許多活動的影象:有海蘭江邊的老營盤,有千朵蓮花山的仙人臺,有高句麗國的太妃宮,有長白山的喜利媽媽和火龍馬,還有遼陽城下與薛納交鋒的舊戰場,天門嶺上打敗李楷固的指揮臺。五十年的往事歷在目。高王猛然間領悟到了,我這一生該做的事業都已經完成了,洪云仙師偈語的前半段已經被體驗了,完成了,就要讓我帶走了;后半段還留山上,等待后人去體驗,去完成。我將滿載碩果走進天堂神殿。高王想到這里,心中豁然開朗,立時感到身心輕松了許多,就心安理得地進入了夢鄉。
次日,大乙夏按例早早起來安排進山前的準備??墒沁^了晨時,還不見高王出帳。大乙夏到帳前請示。
內侍出來說道:基下今天有些不適,請大將軍稍候。
到了中午,還不見高王動靜。
大乙夏感到不妙,到帳前問道:基下怎么了?要不要喚薩滿大巫師來看一看?
內侍出來說道:基下說他只想多睡一會兒。
到了下午,內侍慌張來報:基下手臉熱得燙人,好像是病了。大將軍快傳薩滿大巫師。
隨隊的薩滿大巫師和陶永久、大乙夏進入高王大帳。
陶永久問道:基下感覺哪里不舒服?
高王道:渾身無力,只想睡覺。
薩滿大巫師上前看了看面色,試了試手溫,說道:基下受了風寒,正在發熱。
大乙夏道:那還等什么,趕快醫治!
大巫師道:大將軍莫急,有備用的藥丸,服下即好。
高王服下大巫師的藥丸,又睡了一下午。到晚上吃了些粥湯,又接著睡。大乙夏守在榻旁,憂心忡忡。
次日晨,高王醒來,對大乙夏道:孤王還是渾身無力。今天不能進山了。
大乙夏道:是兒臣該死,沒有照顧好基下。
高王道:這不能怪你。休息兩天就會好的。
過了五天,高王病情依舊,仍是咳吐不止。薩滿大巫師連日作法請神。陶永久和大乙夏焦慮萬分。
高王在山中耽擱了幾日,只怕會誤了赴長安朝覲的行程,心情越發焦急起來。受了風寒再加上著急上火,高王的病情越發重了,薩滿大巫師的藥丸竟然不起作用。
這天高王喚陶永久和大乙夏來吩咐道:這樣耽擱下去,只怕會誤了朝覲。你們去安排車仗,明日啟程回京。
陶永久道:基下尚未康復,怎能經受路上顛簸,不如到附近縣城休養幾天,待身體康復了,再回京不遲。
高王道:孤王奮斗一生,經歷過無數磨難,哪會被這點小病嚇倒。不過騎馬怕是不行了。乙夏,你去安排車輛載我回京。
大乙夏安排了一輛錦帳軟墊車,載高王返京。一路上,高王忽而高燒,忽而猛咳,卻一心想著朝覲,執意不肯停歇。隨行的陶永久和大乙夏心急如火。
高王從長白山回到敖東城,已是冬末時節。
高王在宮中休養,無力過問朝政,就讓副王繼續代行郡王職權。高王每天只關心一件事,就是讓任雅湘和崔岳林來報告朝覲的籌備情況。
任雅湘道:基下安心休養,保證在二月中旬初啟程。
到了臘月初,高王病情如故,卻不聽薩滿巫師的忠告,不肯安心靜養,只顧催促朝覲隊伍如期啟程。
任雅湘道:基下身體欠安,朝覲之事應該放一放。明年再去也是可以的。
高王道:朝覲天子是孤王多年來的愿望,現在將要成行,豈可半途而廢。況且這次是孤王主動要求朝覲,皇帝已經批準,怎能變卦不去?你們速去安排,務必準時啟程。
任雅湘和崔岳林約了副王大武藝,來勸高王暫緩朝覲。
高王道:有一件事我沒有告訴你們。我在長白山上見到了喜利媽媽,她給了明確的啟示,我這一生的事業和生命都憶走到盡頭,隨時都會與世長辭。朝覲是我最后一個心愿。你們怕我體力不支,為什么不怕我失去機會呢?我這一生,傾慕中原,敬仰大唐,即便是死在路上,靈魂也要飛向長安去朝覲天子。孤王之意已決。朝覲不能緩。明日務必啟程。
這天晚上,高王讓貴妃高貞玉坐在身邊,拉著貴妃的手說道:孤王今生有你這位貴妃相伴,真是幸運已極。如果來生還能相遇,一定要再作夫妻。
高貞玉道:我能與基下同甘共苦,暢享人生,也是非常滿足。如果真有來世,我愿世世代代與基下相依為伴。
高王道:明日我就要去朝覲了。也許這就是我們的最后一個夜晚。
高貞玉道:基下不說,我也明白。我們都已是長壽之人,不怕談論生死?;掠惺裁丛挘埛判恼f吧!
高王道:我將洪云仙師所教,寫成十卷秘冊,要傳給后人。我已交給張雨生和大野勃每人兩冊,足夠他們平生所用。還有六冊,你替我保存,將來可以傳給品德優秀的子孫。
高貞玉道:我記下了。這是你一生的心血,是子孫強盛 的根基,我一定會妥善處理。
高王又叮囑道:我對武藝的能力和人品都有些不放心。三弟大野勃還在長安入侍。他文武兼備,能擔大事,以后他如果從長安歸來,你可以讓他輔佐武藝。
高貞玉道:基下放心吧,這件事我一定會辦好。
次日,高王在內侍攙扶下,勉強上車。百官聚在宮門前為高王送行。
高王喚大武藝到車前,叮囑道:渤海郡是孤王奮斗一生的成果,來之不易。你這五十年也是飽嘗艱辛,不能忘本?,F在孤王要去長安朝覲,回來時也不再過問國事,郡國大事都交付給你。你要精心治政,上敬大唐天子,下恤渤海百姓,不可恣意妄行。
大武藝道:父王的教誨,兒臣一定謹記。
高王再對任雅湘吩咐道:在營州時你給先父開的藥方,讓我至今難忘。是那八個字,臥龍雛鳳,讓我記憶猶新。渤海能有今日,全仗臥龍雛鳳肱股之力。你是開國首相大臣,務必善始善終,率領百官,好生輔佐副王。
任雅湘道:臣遵教?;露喽啾V?。
高王又喚崔岳林來吩咐道:你和雅湘從營州跟隨孤王到海東,歷盡艱險,終有今日。你要繼續努力,讓敖東城象長安城一樣,充滿文明之聲。
崔岳林道:臣謹記?;略缛ピ缁?。
高王道:孤王此去,不僅要暢游長安,還要游遍中原,閱盡九州,體察文明,感受歷史,暢快淋漓,盡興方歸。
百官道:?;乱宦菲桨?!
高王儀仗隊出了敖東城,在長白山區早春二月的漫天雪花中向前行進。
儀仗隊前頭是兩幅大旗:大唐渤??ね?,朝覲天子皇帝。
伴駕的張雨生和大門藝護衛在高王的八駕高車兩邊。
車中不斷傳出高王的咳聲。
張雨生在車邊小心問道:基下感覺可好?
高王道:很好。只管前進。
行了一程,車中的咳聲更加猛烈。
大門藝在車邊小心問道:父王,要不要停下來休息一下?
高王道:只管前進,再要說停,就是死罪!
一陣猛烈的咳聲之后,車內平靜得令人發悚。
高王咳出了一灘濃血,覺得舒服了許多,有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高王帶著這種感覺昏沉沉地臥在車中,好像進入了夢境。在他的眼前,出現了中原的城廓田野,出現了波濤洶涌的長江黃河,出現了雄偉壯麗的長安城,出現了大唐皇帝金壁輝煌的皇宮。他向皇帝高呼萬歲?;实郯阉銎饋頂y手傾談。階下的大唐百官都在向他招手致意。他從皇宮出來,在中原大地上忘情地奔走,他的身邊擁擠著中原的父老鄉親,他的身后跟隨著渤海國的男男女女。他看見前方有一群神在向他招手,那是偉大的先祖伏羲大帝、神農大帝、軒轅大帝、少昊大帝、顓頊大帝、帝嚳大帝、唐堯大帝、虞舜大帝。他的臉上綻露出非常愜意的笑容。這笑容漸漸地凝固了。
大唐開元七年三月初八日,公元七百一十九年四月二日,渤??じ咄醮箪駱s,在走向中原的朝覲路上,闔然長眠,享年七十一歲。
五月春花之季,從靈波山飛來一只仙鶴,飛到長白山天池旁,在一面百尺峭壁前面盤旋三匝,鳴叫三聲,再沖天飛去。后來人們發現那峭壁上出現了一首贊嘆詩。丈余方的碩大字跡,深嵌入巖三尺許;遒勁的隸體書法,酷似洪云仙師丁令威手筆。詩曰:
神山靈氣孕王臺,
天降豪杰展雄才。
多難興邦礪錚骨,
泱泱大風表東海。
鐵騎縱橫五千里,
虎踞敖東勝世開。
襟帶蘺國朝天子,
不負仙家苦心栽。
本書由瀟湘小說原創網首發,轉載請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