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陽春三月三,桃花坳滿坳的桃花全部爭艷斗放,在燦爛在陽光下,放眼望去,是粉紅色的田園春景圖。
這世外桃源、這人間仙境……桃花坳,又迎來一個新的黃金旅游高潮,人影如潮,歡聲笑語,處處揚溢一片喜悅的氣氛。
桃花坳的父老鄉親們沉溺在幸福之中,臉上盛開了嬌艷的桃花,喜迎來賓光臨。向思武和女兒蕊兒是本坳土生土長的,也是心甘情愿,不計個人得失,終身為桃花坳景區游客服務的工作人員。
向思武自高奮勇承擔景區最臟最累的活,打掃景區角角落落的清潔衛生,給游客一個舒適的、干凈的游玩環境。女兒蕊兒今年十七八歲了,長得身材高挑,很有一點姿色,在景區做義務導游,專為游客指路、解答疑問。同時,她還有另外的一個重要的職業,一個重要的身份,伴演人面桃花,免費和游客合影留戀。真的還別說起,讓蕊兒擔當此任是最合適不過的,她穿上那套為人面桃花特制的粉紅色的民族服裝,再在眉心正中帖上一朵粉紅的桃花,按照人面桃花的雕像一樣打扮,簡值太像了。只要見過她的游客都會贊不絕口,“太像了,太像了”還有的游客會用懷疑的口吻說,“你就是這人面桃花的女兒吧?”
沒想到,游客們一半懷疑,一半開玩笑的話語會成為現實。游客們也萬萬想不到蕊兒這女孩會十分驕傲地說,“是的,您猜的沒錯,人面桃花正是我的娘了。”游客們以為她也是玩笑話回答,就一起哄堂大笑了,
“我們此次不枉虛行,雖然不能親眼目睹人面桃花本人了,但看到她的愛女了,也是總算差不多見了真佛吧。”
自從桃花坳旅游景點開放那時起,蕊兒是經常遇見類似的情景,她時常以此而自豪,也是這樣驕傲地如實說的,只不過有時會讓她想起自己伴著桃花坳旅游景點,陪在母親身邊,生活在母親的身影里,已有五個多春秋了,總少不了在夜深人靜時流淚思念母親,同情母親在世時種種不幸的人生經歷。
她和父親堅持這些年來,從不說什么怨言,因為父女倆心中都有兩個不同的信念支持著。蕊兒是為了母親能名揚四海,無怨無悔地做著母親的影子。父親向思武是人面桃花在生時第二任丈夫,蕊兒娘在生時,他對她極其不好,虧欠得太多太多,若她在天有靈的話,希望用這種方式恕罪,懇求她的寬恕。又加上女兒懂事后,老是抱怨與指責自己曾經對她娘的種種劣跡,心中更是自責,難以安眠。他有時獨自一個人坐在蕊兒娘的陵墓前懺悔自己,求得內心一時的安定。
今天一大清早,向思武忙中偷閑,帶著蕊兒在桃花坳山口等待多時,正準備迎接一位遠方來客。
向思武是在一個月前收到這位客人的來信,信上面的地址是來自江浙。這位客人信上說在今天三月三日準時到達這里,來完成這十幾年未了的心結,誤必懇請向思武老兄當天接待,落款沒有寫名,只寫了三個字“恕罪人”。
當他看完這封千里飄來的短信,既感到十分吃驚,又十分不可思意。不過,他一下子就醒悟過來。“哎!要想今日這樣,又何必當初那樣,為什么?為什么在失去之后才珍惜她的可貴?我們倆彼此,彼此……”他目光深沉而又黯然,深深地嘆了一口氣,淡淡地說著。
蕊兒也看過這封信,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明白是非曲折。這都是她父親親口告訴她的,當她看完信,只狠狠地扔下一句話說:“虧得他還有臉回來。”說得他父親心里一陣陣地難過,慚愧之極矣。
一年一度,現在是桃花坳最熱鬧的季節,也是桃花坳的工作人員最繁忙的時候。就在這么一會兒的工夫,向思武和蕊兒就接到領導打來的催促電話,叫蕊兒先到某個地方接待一批游客,后到某某地和游客合影。蕊兒說:“我馬上就去。”放下電話轉身就走了。
“蕊兒,你到哪去?我們再等一會兒。”向思武喊著她說。
“我沒有這空閑的時間等他,要等你自個等吧,干嘛硬要拉著我呢?”蕊兒頭也不回,邊走邊說著。蕊兒可是這里的主角了,忙的不可開交,剛才在山口等這會工夫,就接受了好幾位游客的合影請求。
“蕊兒,蕊兒,我不是早就和你商量好了嗎?”向思武又喊著她說。
“爸,你不要逼我,我確是這會兒有點忙,你接到他了再打電話通告我,行了吧!”蕊兒站了下來,回轉身看著父親,心里很是煩燥。
向思武望著女兒遠去的背影,心里突然想到這事與蕊兒毫無相干,與他也沒有關系,蕊兒本來不想見到他這個人的,在他好說歹說,她才勉強點頭應充了。蕊兒這孩子已是很懂事了,不要難為她了,若他來了,我還是給他打個電話,來不來也就看她自個愿意不愿意了。
一曲美妙的《梁祝》古箏音樂突然響起,打斷了向思武的沉思。原來是手機鈴聲,一看又還是那個電話號碼,這已經是第三個電話了,是他的領導打來的。叫他趕快到桃花小學附近打掃清潔衛生,那里有好多的垃圾,游客已經投訴了。向思武聽著電話只有滿口答應的份兒,雖然領導的口氣不是那么很嚴歷,但他也聽得出來領導指責與批評的口吻,他很明白領導已給了他足夠的面子。
向思武馬上拿出電話,按照遠方來客給他信上留的電話打了過去,簡明扼要地說明了情況。對方很通情達理,“你忙就自便吧,我是隨旅游團來的,正在車上,快要到了。”
“那你到了再給我打電話,我可能在桃花小學門前等你,桃花小學你問導游就曉得了。”向思武接著他的話頭說。
“好,那就這樣定吧!”對方回答的很爽快。
雙方都說了一聲:“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