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芳華和杜氏正在屋子里說貼心話,就聽得外面傳來王若謹的聲音:“夫人可在房里?”
還不待守在外面的丹靈回答,就又聽得一聲低低的輕笑傳來,說不出的輕佻,繼而就是丹靈又嬌又媚,又慌又急的聲音低低的響起:“國公爺。”
聽得這聲音,屋子里的謝芳華和杜氏瞬間臉色全都沉了下來。
杜氏是沒想到王若謹竟然這樣不將謝芳華放在眼里,竟然在她房門口就調戲她的貼身丫鬟,這樣打她的臉。
想想女兒這些年來嘔心瀝血,費盡心機的保住這偌大的國公府,連自己的身子都拖垮了,最后竟然得到了這樣的下場,真是又氣又怒,正好看到王若謹挑簾進來,頓時兩眼如冒火光,若不是謝芳華即使按住了她,她就要出聲教訓他了。
王若謹本以為里面只有謝芳華,卻沒想到杜氏也在這里,再見她一臉的寒霜,想起自己剛才的作為,不由得就有些尷尬,連忙上前見禮:“小婿見過岳母大人!”
杜氏終究是氣不過,轉身讓開,并不受禮,只冷哼著說道:“國公爺真是要折殺老身了。國公爺是什么人?堂堂國舅爺,老身是什么牌子上的人,怎么受得起國公爺的大禮呢?”
王若謹聽到這話,又是尷尬又是惱怒。
即使她是當朝首輔的夫人,自己也是當朝的國舅爺,身份比她可是高貴了不止一點兩點,自己已經這么低聲下氣了,她竟然還這樣不依不撓,真是不識抬舉。
不過他即使心中有不滿,面上也不敢露出來,謝芳華的父親謝如潮如今圣寵正盛,皇上對他多有倚重,且他入閣多年,在文官間的名聲也是極好,在朝中的影響力比他只高不低的,將來大皇子要繼承大統,還少不得謝家的助力,所以是萬萬不可為了這等小事得罪了杜氏。
當下王若謹只是尷尬的笑道:“岳母大人真是說笑了。”
杜氏冷哼一聲不理他,謝芳華見母親這樣為自己撐腰,心里不無感動,她性子本是要強,自幼被父親當做男兒教養,胸中有大才,堪比男子,對于內院這些婦人之爭甚是不屑,也不肯拿這些小事去讓父母擔憂,是以這些年來對著家里,都是報喜不報憂的,如今卻感受到母親的憐意,怎能不讓謝芳華心中熱乎乎的?
當下她微微一笑,扶著杜氏站起來,笑道:“母親再不走,外面的戲可就要唱完了,到時候您又得可惜沒能聽完了。”
杜氏也懶得再在這里看著王若謹,這畢竟也是女兒女婿房里的事,她作為岳母并無插手女兒女婿房里事的道理,當下就順著謝芳華的話笑道:“瞧你說的,好像我八百年沒聽過戲似的。”
“母親想聽戲,自然是什么時候想聽都可以的,但是能跟這么多夫人們一起聽戲,可不是什么時候都有的,只怕劉夫人她們都在等您呢!”謝芳華笑著道,送了杜氏出了芳菲苑,又讓個小丫頭帶著杜氏回戲臺那邊了。
謝芳華轉身回到正屋,正好看到丹靈從屋子里走出來,目光不由得一閃,丹靈看到謝芳華走過來,不由得臉上露出畏懼,低下了頭,不敢看謝芳華一眼,上前給她撩起簾子。
丹朱冷哼一聲,上前將她擠開,撩起簾子讓謝芳華進去,謝芳華看也不看丹靈一眼,徑自走了進去,丹靈在外面急得眼淚汪汪,楚楚可憐的樣子。
丹朱十分不耐,低聲喝道:“你這一副委委屈屈的樣子做給誰看?”
“你誤會了,我只是給國公爺沏茶而已。”丹靈連忙將眼淚收起來,但是那小臉蒼白的,卻更顯得楚楚動人,丹朱見了心煩,就說:“誰管你做了什么?好了,這里有我看著就好,你回屋子里去吧!”
丹靈咬唇看了一眼丹朱,卻未敢頂撞她,皆因她是謝芳華身邊最得倚重的心腹丫頭,不是自己這個通房丫頭可以比擬的。
當下她也不敢說什么,只得磨磨蹭蹭的往自己屋子里走去。
丹朱看著她的背影,暗呸了一聲,真是不知羞恥的賤人,夫人心胸寬廣,大度容人,不說好好的服侍夫人,竟然還敢當著親家太太的面打夫人的臉,有得你哭的。
謝芳華不知道外面丹朱已經替她教訓了丹靈,進了屋子,見到王若謹坐在一旁喝茶,神色怡然,聽得聲音抬頭看到謝芳華,不由得露出笑容:“你回來了?”
謝芳華神色淡淡:“國公爺不是在外院陪客嗎?怎么回來了?”
王若謹知道謝芳華這是生氣了,頓時有些訕訕的,摸摸鼻子說道:“我回來換身衣服。”
謝芳華就轉過身起來:“我讓丹靈來伺候國公爺換吧。”
王若謹就抓住她的手:“這些事,自然是夫人一手操持的了,哪里輪得上那些賤婢插嘴?”卻是在變相的跟謝芳華道歉,見謝芳華神色軟了下來,就又說:“更何況,我也有話跟夫人說。”
謝芳華其實一點都不想伺候他,她今天一早就起來,忙得腳不沾地的,好不容易偷了個懶,卻還要伺候他大老爺的,真是要命。
不過,他既然遞了話過來,她也不好拂了他的面子,當下取出一套深色云紋暗繡長袍出來給他換上,聽他說起:“你可曾聽到消息,聽說皇上打算恢復靖國公府的爵位。”
靖國公府?
謝芳華想了好一會才想起來。
靖國公府,先祖鄭淵跟隨太祖皇帝秦翰一起長大,后又跟著秦翰走私發家,一起經生歷死,結成了生死之交。彼時正是元末,蒙元暴政,加上天災人禍不斷,農民不堪重負,各地起義軍紛紛揭竿而起,太祖皇帝也不甘落后,帶領眾兄弟成立了起義軍,迅速占領了城池,建立了基地,一步步發展起來,最后與朱元璋,陳友諒三足鼎立,太祖皇帝采取連橫合縱的策略,先是聯合與己方實力不相上下的陳友諒一起將當時實力最強的朱元璋給滅了,朱元璋狡猾多謀,決戰時設下毒計,太祖皇帝判斷失誤,陷入重圍,險些被滅,幸得鄭淵率兵來救,方免一死,反敗為勝,后戰敗陳友諒,取得天下,封賞功臣時,以鄭淵為最,賜下丹書鐵卷,封為靖國公府,掌管西北兵馬,世代守衛西北,不得讓蒙元侵擾邊疆。
百多年過去了,靖國公府已傳承數代,代代忠良,上一代靖國公鄭權,因當時宣文帝偏寵貴妃呂氏,敗壞朝綱,多次欲廢太子而立呂氏之子,老靖國公仗義執言,多次上書駁回,徹底的激怒了呂氏,后來呂氏以謀逆罪陷害先皇后和太子,靖國公府亦被牽連,呂氏本欲將靖國公府滿門抄斬,后因靖國公府在西北聲望太高,若將靖國公府滿門抄斬,很可能會引起西北兵變,又兼靖國公府乃出自五姓七家的滎陽鄭氏,若是呂氏執意斬殺靖國公府眾人,必定會引起這幾大家族的強烈不滿,宣文帝雖然糊涂,卻還不敢拿江山來賭,因此不得不退步,將靖國公府奪爵,毀去丹書鐵卷,斬殺了所有十六歲以上的成年男子,婦孺全部貶為庶人,流放到西南險惡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