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歷史還能停止,如果一切還可以從來,云陽想自己絕對不會那么對劉弗陵。至少她會說,其實自己也還是將他放在心上的。只是一切都沒有了結果,云陽不能知道最后的結果。劉弗陵竟然在一個深夜駕崩。
她甚至還沒來得及聽到劉弗陵說話,他就這樣地走了。
漢昭帝的一生很短暫,可以說是極其短暫的。可是在歷史上同樣留下了令人難以忘卻的功勛。這樣在人們記住他的同時還會記住這樣一個人,手握大權的大將軍霍光。
劉弗陵不是霍光一手提拔的,但他卻實實在在是霍光輔政坐上皇位的。沒有人會懷疑霍光到底有什么。只有劉弗陵自己知道,所有的臣子并不如表面的那樣。看得清楚的又能有幾人?
所以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劉弗陵在深夜沉思他的一輩子。
做了很多事情,卻沒有一件事為的是自己。唯一令他滿意的是他終于能夠和云陽在一起。或者歷史的塵埃中再也找不到云陽這么個人,可是他的遺囑上面清清楚楚的寫了一段這樣的話。
生死既是天命,朕欲皇考,將之成列。特以批文,為之而已。
沒有人看懂了這句話,但是霍光看懂了。他知道劉弗陵有意要和云陽合葬在一起。可是禮法制度上這完全是不可能的。
先不論云陽的身份為何。最后看到了劉弗陵的處境也只能知道其實霍家的權勢滔天已經達到威脅皇權的地步。
物極必反,盛極必衰。這樣簡單的到底沒有一個人會不明白。
只是當大家都沉浸在一場改朝換代的時候,霍光卻想下令將云陽殉葬。
漢朝自開國起殉葬制度就不明顯,霍光想讓云陽殉葬無疑是想將自己的罪證毀于一旦。云陽在劉弗陵身邊很久,了解劉弗陵的一切。她知道霍光的所有行動。因為劉弗陵會告訴她霍光的行動。
知道的太多未必是一件好事,可是不知道更令人迷惘不安。
所以劉弗陵其實是將所有的事情安排好了才離開的。云陽若是不測,霍光必誅。這句話是留下的最后密詔。
霍光動不了云陽,想起了武帝的另外一個兒子。昌邑王劉賀,那個在昌邑的同姓王。
所以歷史是這樣寫的,霍光連同皇后上官氏立昌邑王劉賀為帝。那一年是漢昭帝在位的最后一年。
“夫人您也許就成了這段歷史的塵埃了。”云陽身后的小宮女道。
云陽見到小宮女笑道:“歷史的塵埃?不見得。所有人都會成為歷史的塵埃。陛下又何嘗不是?我只想完成他的遺愿,不要讓外戚了結了這漢室的江山。”
小宮女沒有再說話,而云陽同樣也沒有說話。
之后幾日,她竟然親眼看見上官氏對著昌邑王說:“皇上是否應該讓先帝的云陽夫人離開宮中?”
昌邑王劉賀卻道:“太后如此艷麗無比,昭帝卻獨寵了云陽夫人這么些年。朕以為云陽夫人過人之處遠高于太后。太后覺得朕會怎么做?”
云陽以為昌邑王真的是一個很有趣的人,興許當年劉弗陵的決定是錯的。劉賀說不定也是個好皇帝。
可是就在云陽聽到這個事情沒多久,就聽到大家說起了劉賀調戲太皇太后。調戲太皇太后這樣的事情,在那個朝代都是禮法所不能容忍的。所以當上官氏和霍光異口同聲地指定劉賀。劉賀也沒有辦法了。
若是知道后來的歷史,上官氏也許一輩子都沒有被劉弗陵碰過。不知道后人又會做何感想。
不過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之后的接班人是誰。
這下霍光竟然找到了劉弗陵早就安排好的接班人。那個在牢房里長大的皇曾孫。按輩分昭帝應當是他的爺爺輩。戾太子劉據的孫子劉病已。這個人云陽僅僅見過一次,隔著未央宮的大門見到他裝成小吏前來覲見。
正當云陽見到劉病已之時,他正牽著妻子的手說話。
云陽仿佛看到了幾年前的自己,那時候同劉弗陵在一起的快樂。
在民間丈夫稱呼自己的妻子為夫人,在未央宮中,皇帝稱皇后為梓潼。在私下呢,云陽和劉弗陵總是學民間的稱呼來打趣對方。其實再多的話也不如當初的美好罷了。
“云夫人朕記得你。”劉病已此刻已經改名為劉詢。可是見到云陽他依然說自己見過云陽。云陽笑了笑,眼睛突然落到了劉詢身邊的女子。她的眉目清秀,算不得很好,但絕對是一個可以令人心靜的女子。或許正是這樣,劉詢才會不顧一切要立她為皇后。
“陛下記得本宮許是因為當年在未央宮的宮門口。本宮站在長樂宮殿門前,瞧著先帝召見您。一切都還仿佛昨天一般。”云陽看著劉詢突然笑了。
之間她竟然發現身為皇后的許平君,一直在劉詢的身側默默無聞。
“云夫人是先帝寵愛之人。朕知道所謂的情愛與之帝王的界限。即使只是淡淡的情,也只藏在心底,永遠不能說出。所以即使喜歡一個人,也不是嘴上說說的那般。”劉詢用很堅定的語氣說道。
云陽卻是笑了:“陛下還未可知,所謂的喜歡與地位全然不能構成正比。先帝在時本宮就常說‘天命之說,雖不信,卻不可不信’”。天命這種東西,雖然可以不信,卻萬萬不能全部不信。
劉詢不大相信這種東西,他反駁道:“云夫人這樣的人,竟然也相信命。”
云陽道:“陛下富有四海,便知世間萬物皆有命說。得失不過一念之間。”
劉詢起初不大相信這么一說,他認為云陽說的太過玄幻。一直到許平君被霍顯毒死,劉詢才相信了那句話。
命。
然,無論如何都回不去了。正如所有的事情最終都會回到起點一樣。他的人生也在見到許平君難產而死而回到起點。其實又有什么人不一樣?只是每每想到曾經在一起的妻子竟然不見了,他才發現帝王之于種種雖富有卻不富有。
霍氏一門在霍光死后,也步入了蕭條。
之后更是因為許平君之死而陷入癱瘓。當年謀害先皇后的人全都死的死,牽連的九族也無一幸免。
興許歷史正是這樣,要來的遲早會來。
就算再怎么躲也是沒有辦法的。
沒有人會敵得過自己種下的惡果。
歷史終歸還會回到歷史……至于之后會是怎樣,只能留給后人無限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