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安宮的側殿,宜臼滿身傷痕,蒼白著臉,氣息微弱昏迷不醒的躺在床上。周幽王,大后和幾個官員坐在屋子里,神色疑重。
“王兒,這些刺客實在是太可惡了,居然敢在我大周的王宮放肆,你一定要好好的查清楚了,把那幕后之人千刀萬剮了”太后的臉上滿是著急,宜臼是自已所有的希望啊!
太后和周幽王一同站在床邊,周幽王的眼神有些復雜,因為對宜臼母親的厭惡,自己實在是無心認宜臼,也并不希望他死在自己的王宮里,對于有人在自己的王宮隨意出入,自己固若金湯的地方,自己和家人的生命令到威脅這點異常憤怒,“母后放心,兒子一定會把這件事情查清楚的,”
“你說哀家的乖孫子才進宮幾天啊!到底礙著了誰的眼啊,居然狠心把他制于死地,是不是有天認為哀家這個老婆子也礙眼的,話,連哀家也一塊殺了呀!”太后的話里意有所指,認為是褒姒母子怕宜臼威脅他們的地位,痛下殺手的。
“母后,這件事情兒子一定會盡快的查清楚,在真相未明朗前,希望母后不要妄自揣測,冤枉了他人。”周幽王清楚這事絕對不是褒姒所為,但此事受益的卻是褒姒母子,額角犯疼,走到宜臼的面前,掀開被子,仔細的看著胸口的傷,滿臉的審視。
“姬宮涅,你是以為此事是哀家和宜臼設下的苦肉計,用生命為賭注,誣陷褒姒嗎?”太后看看周幽王那審視的眼神,忍不住的吼道
“母后,兒子沒有這么說,但是這件事情表面看起來褒姒母子受益最多,但是宜臼不管有事沒事,大家都會先懷疑褒姒母子,但是宜臼若是無事,寡人為了安撫天下的好奇心,也一定要盡快舉行滴血驗親儀式,承認了他的地位,母后,你說兒子分析的可對。”周幽王實在是不愿意相信是褒姒所為,也不愿意大家把臟水潑到她的身上,決定把此事攪開,讓大家多方揣側。
“哀家和宜臼問心無愧,李丞相,王尚書,周府尹,各位大人,大王把此案交給你們,你們可得用心查了,哀家累了,先走了。”太后看著周幽王為了維護褒姒,無所不用極其,甚至毫不顧忌自已,終干忍不住拂袖走了。
“眾位愛卿都說說對此事有何看法。”周幽王看著戰戰兢兢的幾人,問道,
“回大王,臣發現刺客的武功高強和當年大王和王后大婚遇刺的人極為相似,應該是一伙子人。”李丞相站了出來恭敬的回道
“是的,臣覺得刺客的打扮,武功,都有些像歷史記載商朝暗衛的特征,”王尚書想了想后也站在李丞相的后面小心的回答。
“寡人就把此事教給你們了,一定要盡快了,周府尹,宜臼的事情查的怎么樣了。”周幽王滿臉疑重的問道
“回大王,臣已經查清楚,宜臼卻是大王的骨肉。”周府尹忙起身恭敬地回答。
“禮部尚書,寡人打算明日準備滴血驗親議式,你去簡單準備一下。還有寡人不希望有不利王后和太子的留言出現,明白嗎?”周幽王想了想后吩咐。這是目前最好的保護褒姒母子的辦法了。
“是”幾個官員都恭敬地回到道。幽王點頭后大步離開了。
“王尚書還真是能干啊,短短的一晚就能夠找到前朝得資料,為大王分憂啊,”李丞相和王尚書一向政見不同。酸溜溜的道
“為大王分憂,是臣的本分。不敢邀功。”王尚書想到今早神不知鬼不覺擺在書桌上的書簡。上面的一句話,若是不按自己的要求辦事,就殺了自己全家幾個大字,也是渾身冷汗啊。
“咱們騎驢看唱本,來日方長,走著瞧。”李丞相聽了他的話后,更加的氣憤,誓要一決高低。沖沖地離開了。其余幾人也互相拱手散了。
次日,周幽王攜帶褒姒當著文武百官的面在乾清宮舉行了滴血認親儀式,為了洗清這次的刺殺對褒姒母子的流言。親自把宜臼記在了前王后申玉兒的名下。歷史上有名的東周的周平王。開始了他的歷史舞臺。
“我的乖女兒。好兒子,你們看著吧?爹爹馬上就要為你們報仇了。爹要讓整個天下為你們陪葬,亂吧?天下大亂吧。都去死吧?都去陪我的孩子們。”一個小小的黑屋里,供職著兩張牌位,一個駝背的男子滿頭銀發的中年男子,傷悲而又瘋狂的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