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影子:屬于日耳曼文化的某些地區,人們相信吸血鬼是沒有影子的,影子和映像都是靈魂的象征,因而吸血鬼沒有靈魂就沒有影子和在鏡子里的映像。
長而尖利的犬牙:吸血鬼通常通過牙齒切入被害人脖子來吸取鮮血,有些在平時狀態能隱藏該特征——這已經變成了吸血鬼最主要的特征之一。
能夠變身為蝙蝠:目前吸血鬼總是和蝙蝠聯系在一起,而且它們的周圍通常有蝙蝠圍繞,自身也能變成吸血蝙蝠。
以墳墓和棺材作為棲息場所:在白晝吸血鬼往往在棺材或墳墓里休憩,以尸體方式存在。只有在陽光消失后才活動。這是普遍的沒有異議的吸血鬼特征,人們認為吸血鬼懼怕陽光。
其他特征:基于現代在藝術領域對吸血鬼的加工美化,它們還具備以下特征。
男的面貌英俊,體型修長高大,女的則妖嬈美麗,它們往往有自己的城堡,而且本身是貴族。這是在中世紀幾個歷史人物為原形的基礎上所衍生的。著黑禮服,并有外黑內紅或全黑的披風和斗篷、皮膚慘白,嘴唇紅艷,眼睛多為紅色且發結很高。手指能變為堅硬的爪子。身體冰冷。有極快的速度,能飛行——有些吸血鬼通曉魔法,并具有不可思議的靈力。力量極大,除了致命弱點外不怕任何攻擊,擁有不死之身。有著很高的智慧。
“我對以色列的孩子說,你們不可吃任何活物的血,因為那就是它們的生命,否則你們就會受到懲罰!”(摩西律法,《舊約·利未記》)
中世紀的基督教世界里,血仍然被賦予超自然的能力,同時它得到了鬼神學的輔助和渲染,于是吸血鬼迷信正式出現登場——這迷信本身有很大的基督教煽動性,在當時甚至一些巫師和醫生認為血有贖罪功能,同時出于對圣母瑪麗亞的崇拜,他們是以處女的純潔之血為藥方來治療和延緩衰老。
最早的吸血鬼形象難以確定,但一般來說有以下論點:
1、該隱(圣經,創世紀4:1-16),因殺兄弟而受上帝詛咒。他是亞當和夏娃的大兒子
2、猶大,出賣耶穌的門徒,后來因后悔而自殺(圣經,馬太福音)。傳說上帝使他不死,永遠孤獨,作懲罰。所以,現在的吸血鬼,都須保持神秘,永遠孤獨。
事實上,在18世紀前是沒有現代意義上吸血鬼一詞的。英語中第一次出現這個詞是在1732年。有人認為,當時歐洲應該已經有吸血鬼神話了,那時爆發了大規模的狂犬病。
3、撒旦:他之前是天界的天使叫路西菲爾,后來因帶領眾天使叛逆于上帝被打入魔道。
在早期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古希伯來文明、古羅馬文明等的神話傳說中,都有吸食人類精氣的魔鬼。但真正現代意義下的吸血鬼形象的建立,主要來自于18世紀時對東歐地區口頭流傳的民間傳說進行匯總。指的是死后能夠從墳墓里爬出來吸血的尸體。在醫療不發達的條件下,有些沒有真正死亡,只是休克了的人被下葬,而后在蘇醒的時候或者復又活動起來,被當成不死的存在。歐洲黑死病流行的時期,在人們極度恐慌的情形下會產生這類對死者繼續活動的懼怕,因而出現帶有傳染黑死病能力的德國吸血鬼傳說。為了防止這些死者可能會變成吸血鬼,一般會進行特殊的葬儀(例如:面朝下埋葬、在尸體旁放置鐮刀以驅散意圖占據死者尸體的惡魔、在尸體上放置十字架,等等)
關于吸血鬼傳說起源的臨床解釋是白化病、肺結核、全身僵硬癥等等。都涵蓋了僵尸的某些特征。此外吸血蝙蝠在民間傳說中和吸血鬼其實就是一回事。另外,有些人認為歐洲中世紀的一些傳說人物,比如德古拉伯爵,也是文化來源之一。
本書由瀟湘書院首發,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