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宋昔讓林捕頭備的材料很簡單,一百根截成三至五尺長的竹筒,在方圓五里內按一定的距離分布,深深地插入積雪下的泥土中。
一切準備妥當后,宋昔一聲令下,“放狗!”
只見那六條經過衙門里特訓的狗在一百根被插進泥土的竹筒之間不停的徘徊,宋昔則陪著知縣大人在一旁觀察,只等六條狗的反應。
約摸一盞茶的功夫過去,神奇的景象出現了。
就見六條大小不一,品種不同的狗,居然齊齊聚在一根竹筒的跟前,一邊不停地狂吠,一邊還用爪子扒著積雪,似乎是在竹筒下面發現了什么。
李知縣見狀,立即命人在發現異常的竹筒底下挖掘。
“大人,派去孫家暗中監視的捕快說,抓到了正欲帶包裹遣逃的楊秀姑,他們現在已經將人帶到了現場!”林捕頭說完,便命人將楊秀姑押到了李知縣的面前。
李知縣神情嚴肅地掃了楊秀姑一眼,沉聲問道:“孫楊氏,為何要鬼鬼祟祟離家?”
“回稟大人,民婦,民婦這是去走親戚!”被抓現形,楊秀姑依然嘴硬如鐵,比起宋昔在孫家見到的那個病弱的女子判若兩人。
“走親戚為何將所有身家都帶上,分明是心虛,本官現在無暇審問你,待到公堂再做定奪!”李知縣剛說完,挖掘的那邊,傳來了一聲叫喚,“大人,有發現!”
聞聲,宋昔與李知縣同時沖向被掘了一個大坑的地點。
但聞一陣惡臭撲面而來,一具呈高度腐爛的尸體呈現在眾人眼底。
由于那臭味實在嗆鼻,連李知縣都停在了五步以外不敢前行。
就見宋昔從工具袋里找出一個紫色藥瓶,遞給李知縣,并說:“大人,這瓶子里是我自備的麻油,您抹一些在鼻孔處,就能屏蔽尸臭。”
李知縣接了過來,試著按宋昔所述的方法,抹了點油在鼻孔呼吸處,效果果真是立竿見影。
解決了尸臭的困擾,李知縣與宋昔近一步靠近那被挖掘出的尸體。雖然那具尸體的尸身已高度腐爛,但從還未受損的衣著打扮來看,確認系一名男子沒錯。
但要確認是否就是已然失蹤多日的書生林晨風還有待進一步驗尸驗證。宋昔不經意間扭回頭,赫然見到不遠處還未被帶回衙門的楊秀姑,心中就忽然有了主意。
她朝林捕頭揮了揮手,“捕頭大哥,請你讓他們將楊秀姑帶過來!”
林捕頭微微點頭,就讓人強行將楊秀姑拖到坑前。
被拖行過程中,楊秀姑極端的抗拒,“我不過去,我不過去……”
就聽宋昔突然一聲重喝,“楊秀姑,你們為什么要殺了林晨風,從實招來!”
驚嚇中的楊秀姑,本能地應道:“我們也不想的,是林晨風欺辱我們家小玉被我和相公撞見,這才一時失手……”
說到這兒,楊秀姑知道事情已然敗露,再無回旋的余地,便撲嗵一聲跪在冰冷的雪地里,抽噎著說道:“大人啊,民婦和相公有罪啊!”
李知縣聞罷,眸底劃過一抹厲聲,“有什么話,留到公堂上再說!爾等把人和尸體都帶回縣衙,本官要升堂問案!”說完,縣大人撫袖而去。
這時,遠處的李賢滿面笑容地沖了過來,“爹,挖出尸體了嗎?”
“賢兒,你怎么來了,你今日不是要去參加鄉試嗎?”知縣大人望著兒子,放柔放緩了口吻問道。
“我去了!”李賢一臉無所謂地表情說完,便撇下李知縣朝宋昔這邊走來。
在遠遠地瞥見坑中的尸體時,李賢忍不住問:“小昔,當真找到了林晨風的尸體了?”
“現在還不確定是否是林晨風的尸體,一切還待進一步驗尸結果!你今天不是去參加鄉試嗎?這么快就回來了?過了沒?”
就見李賢露出一抹迷人的淺笑,朝宋昔眨眨眼,“本來想跟大家賣個關子,但是本少爺可以先給你透露消息,我不僅考過了鄉試,還中了舉人!”
“行啊,大少爺!”宋昔難得地露出一抹贊許的笑意,在她的印象中,李賢不過就是一個整日不學無術,玩世不恭的紈绔少爺,能一口氣考中鄉試和舉人,確實讓她對他刮目相看一番。
如此難得地得到宋昔的認可,李賢被一種莫大的幸福感包圍著,他甚至連知縣老爹都懶得搭理,一路寸步不離地陪在宋昔身邊,滔滔不絕地講敘考場考試的經過,并且還繪聲繪色地描述他是如何在上百名生員(秀才)中脫穎而出的。
可惜宋昔只是最初回應了幾句,并無心思聽紈绔少爺大肆吹噓自己,她一路走著滿腦子卻是孫小玉與那具無名尸之間的關聯。昨日她復驗孫小玉的尸體時,根據她右側腰腹部的那個從上至下傾斜的傷口發現,其實孫小玉并不是他殺,而是自殺。
得出這一結論時,連宋昔自己都暗暗震驚不已。究竟是何原因,讓一個懷有身孕的女子,絕然到了輕生的地步。難道真如楊秀姑所說,孫小玉是因被林晨風欺辱后還懷了身孕,羞愧于世這才選擇自殺。
即然是選擇輕生,為何要在身中劇毒來到林晨風被埋的地點不遠,選擇自殺?
思來想去,諸多問題,讓宋昔困擾不已。
偏偏旁邊的賢少爺并未察覺,還在口惹懸河。
就見宋昔忍不住吼了他一句,“賢少爺,去跟知縣大人一路吧,請你別打擾我思忖案情!”
李賢立即收斂了笑,不安地看了看宋昔一眼,悶悶地說:“我閉嘴還不行嗎?你別把我趕到老爹那邊去,那該多悶啊!”
宋昔不理李賢,重新將心中的疑惑全部串連起來。
李賢見狀,冒險說道:“小昔,你有什么困擾說出來,我同你分析分析,如何?”
宋昔聽罷,頓住腳。本以為她會繼續趕李賢走,不想她卻說:“假如孫小玉是自殺的話,你說究竟有哪些理由讓她選擇在林晨風遇害埋尸的地方了結生命?”她爹爹在世的時候說過,萬一遇上實在解不開的案情,不妨問問旁人,或者能得到想要的答案。這就是所謂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緣故。
李賢聽后想了想,很肯定地說道:“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女子為男子——殉情!”
就見宋昔聽后,露出一副茅塞頓開的樣子,隨后自言自語道:“我怎么就忽略了這一點!”如果這個謎團的突破口當真是因為孫小玉為了林晨風殉情的話,那么所有的疑問便一一迎韌而解了。
不過,在知縣大人升堂之前,宋昔還要請林捕頭前去紅楓村找一個人。因為有一點疑問還需要得到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