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剛過,朝中發生了一間不大不小的事,黃繼祥將軍逝世了。
閆唯云來報時,莫馨羽正在和上官塵商量收服李廣宣的事,上官塵聽到這個消息時只說了句“李廣宣怕是不易收服了。”
閆唯云說,黃繼祥的夫人懇請太子準許她帶著黃繼祥的尸首回湘城老家安葬。上官塵還能說什么,黃繼祥是因心病而死,自從收了他的兵權后,他就一直不甘心。
這幾個月,有一大半的時間都稱病不上朝,兩次遞上辭表,稱年紀過大,想告老還鄉。莫馨羽兩次都想準了,可是閆明卻總是不同意,幾次上柬勸莫馨羽三思,莫馨羽想,我三思什么啊,是他要走,你去勸他三思啊!不過,卻還是沒有反駁閆祁,畢竟黃繼祥曾經確實為南國立過戰功,如今,卻收了他兵權,雖然封了個義勇侯,但也不過是個虛銜。
上官塵點點頭準了,閆唯云一走,上官塵也沒有興致在議李廣宣的事,讓內侍李映山換了茶,慢慢與莫馨羽品茶。
“這漫城產的茶,的確是好茶,但若說沒有這湘城燒的紫砂壺泡制,卻也是少了一分雅致。”上官塵接過李公公奉上的茶說道。
“紅花自然也得有綠葉做陪襯嘛。”莫馨羽端起茶喝了一口,突然想到一件事問道:
“剛才閆唯云說黃繼祥老家在湘城?”
“恩,好像是,怎么,有問題?”
湘城,莫馨羽在腦海里慢慢過了一遍,嘴角上挑:
“黃繼祥為南國立過不少功勞,如今逝世,你說我們姐弟倆是不是該表示表示?”
上官塵蹙眉:“姐姐要怎么表示?”
莫馨羽揚眉:“親自送他回湘城如何?”
上官塵雖然不知道莫馨羽打的什么注意,但還是點了點頭。
黃繼祥去世,讓朝中大臣心里一顫,黃繼祥因什么原因去世,大家心里都清楚,因為莫馨羽這姐弟兩搶了人家兵權唄。黃繼祥的下場就像是給朝中老臣的一個警示,怕是這些自詡功臣、老臣的官員們,以后都沒有好日子過了,個個心里寒的跟冰塊似的。連一些后起之秀也在懷疑,跟著這樣的君主,以后會不會也落得個年老棄之的下場。
不過很快,大家就釋然了,這樣的明主,怎么會做過河拆橋的事呢!
義勇侯黃繼祥,為人正義,剛直不阿,屢立戰功,且不居功自傲。然,天妒奇才,義勇侯歿,國之損,百信悲。故,順民心而立,晉國公之位,追封一等公爵。另,黃夫人,品性溫婉,賢德兼備,乃女子之典范,特封一品誥命夫人。欽此!
黃夫人及幾位兒子接到懿旨時,很是驚訝,但遠遠不及莫馨羽的另一道懿旨來的震撼,豈止是震撼他們,連整個南國都震撼了。
國公大人曾為南國立過不少功勞,公主姐弟兩之所以能夠保存國體,曾為四大將軍之一的黃將軍功不可沒。可公主姐弟還未來得及報答,黃將軍就去世了,所以,公主決定親自護送國公大人回湘城老家安葬,國公大人曾經帶領過的四萬精兵也一同前往,為國公大人護靈開道。
莫馨羽來到湘城已有半月,黃繼祥的后世已經辦得七七八八,剩下的也就只是一些后續工作。但她還是沒有回東河城的打算,因為她的目的本就不再于此。
年前水城郡守楊洪軍發來密函,說上官齊要對付他,想讓上官塵出兵救他。那時摸不清他與上官齊到底是真反目還是假做戲,所以不敢貿然決定。莫馨羽利用黃繼祥之死,大搖大擺的調了四萬精兵到湘城。若是真有其事,那么就意味著與上官齊正式開戰,若此事有詐,四萬精兵不過是為先主奔喪而來,上官齊也找不到任何借口發難。
一個月前,上官齊的部下,第一勇士馬才勇率領兩萬大軍到達水城,說是檢閱水軍,楊洪軍卻下令關閉城門,把馬才勇楊拒之門外,僵持了半個月,既沒開戰也沒和解。直到半月前,莫馨羽率領的四萬精兵到達湘城,三方勢力互相觀望,誰也沒有進一步動作。可這里的氣氛卻是非常緊張,連三歲小孩似乎都能嗅到一股劍拔弩張的危險氣息
五天前,探子回報,上官齊的另一位將軍范英率領五萬大軍正朝水城趕來,相信楊洪軍同樣也是得到消息的。可是,五天過去了,五萬大軍在今早就已到達水城相鄰的樺城,并在樺城駐扎下來,楊洪軍卻再也沒有送任何的求救信來。水城里的情況早已打探清楚,楊洪軍手里有三萬水軍,外加一萬陸軍,這一萬陸軍也是近一年來新招募的,可能就是招募了這一萬陸軍的原因,上官齊才會懷疑楊洪軍有異心,急著對付楊洪軍。
楊洪軍是除上官齊、閆明之外唯一有兵權的郡守。上官翼還是皇子時,楊洪軍就與上官翼同在國子監學習,他們一同長大,既是君臣,更是兄弟。后來上官翼成了太子,給楊洪軍某了一個侍中之職,常伴上官翼左右。上官翼登基以后更是把他提拔成了大將軍,直接把水城及水城的水軍一并撥給他管制。沈毅軍攻占宛城之時,他率領三萬水軍前往宛城救駕,奈何沈毅軍發難突然,準備充足,等到他趕到宛城時已是三天后了,上官翼已死,妻女被俘。后來他救了上官齊,上官齊感念他的救命之恩,還是讓他繼續駐守水城,任水城郡守。
楊洪軍有異心,想要獨立,莫馨羽一到湘城就知道了。
這幾年,閆明實力上增,想到的就是如何從北國奪回城池,更是與上官齊結盟。莫馨羽有時候想,若是沒有她和塵兒,閆明會不會最終臣服上官齊,不過賢鏡大師卻告訴莫馨羽,閆明不會,因為他曾告訴過閆明,南國帝星還在,但卻不是上官齊。
三方勢力對峙,明里暗里爭奪城池鬧翻天,可他楊洪軍卻一直在偷偷養兵囤糧,近一年更是招兵買馬,很明顯就是為造反做準備。
可閆明居然不知道,他是文官,處理國家政務很有手段,七郡城的安寧民風、富庶程度就能看出。可這軍事方面,她就實在是不敢恭維了,就像閆唯云他們被沈毅軍戰敗被俘一事,被上官齊擺了一道還不知道。而這楊洪軍在背后的小動作,他就更看不見了。也許看見了,而不想承認吧,或是抱著僥幸,希望楊洪軍看在與上官翼的兄弟情義上,最后幡然醒悟,改投上官塵,從此忠心為國。
有這樣的想法,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是讀圣賢書的,始終認為‘為人臣者,當唯知有君,唯知有國,唯知有民’,并且理所當然的把這個思想強加到別人身上。
這個別人指的就是楊洪軍,可能到現在他都還不相信楊洪軍會造反,當日,莫馨羽率領四萬大軍護送黃繼祥回湘城,他還覺得過多,勸說莫馨羽,只要心誠,一萬即可。
哎!他還真以為她是為了送黃繼祥回湘城而率大軍同行呢!
又過了幾天,黃繼祥的后事已經辦妥,水城也遲遲沒有進一步發展。六匹駿馬拉著繡有金絲牡丹的輦轎在官道上緩慢行駛,身著墨綠鎧甲的戰士騎馬護在兩側,四萬大軍列隊整齊,步伐有力跟隨其后。
黃繼祥的后事完結,莫馨羽也沒有借口留在湘城,于是決定打道回府了。確實是打道回府啊!四萬大軍,沒有一個士兵留下,通通跟在莫馨羽輦轎后,中間還岔了幾輛裝著銀兩及湘城特產的馬車。可不是莫馨羽狠心收刮,而是這湘城郡守實在太‘客氣’了,非要獻給她,她就只好笑納了。
如此大的陣勢,范英和楊洪軍應該得到消息了吧,坐在輦轎里的莫馨羽細細思量,自己這前腳一走,怕是后腳,雙方就會打起來。這楊洪軍的確不簡單,之前上官齊想要滅他之時,他偷偷送信給塵兒,想用三萬水軍和整個水城做誘,引得塵兒出兵和上官齊惡斗,他好坐收漁翁之利。結果自己用了這樣一個辦法調了兵來,使得他的計劃落空,既然他現在不想自己參與,那就順了他的意,看他怎樣打發上官齊的七萬大軍?
四萬大軍跟隨莫馨羽走走停停,日行幾十里,夜晚還得扎營露宿,并且并沒有按照來時的路線回去,出了湘城后改道往西的冀城而去,到達冀城時已是半月后了。
本書由瀟湘書院首發,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