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什么叫她怎么看?
那個,她能不怎么看嗎?
滿大殿人的目光全落在了唐憶慈身上,有幸災樂禍的,有不屑的,有看笑話的。
鳳離微微瞇起狹長的眼眸,看向唐憶慈的眼神里另含了一絲意味,他倒是想聽聽這位父皇的新寵有什么高深的見解。
唐憶慈不緊不慢的咽下糕點,像是感受不到周圍人異樣的眼神,神色如常道:“皇后娘娘與太子殿下母子情深。”
這話說的有些……坑爹,并且模棱兩可。
表面上看,是主張太子被人陷害,所以皇后畫像被人換成了豬腰子臉美人圖。
可是仔細琢磨下便會聽出這話的另一層意思。
人家母子情深,這豬腰子臉美人圖興許就是人家的愛好,人家自己不介意,說不定已經習慣了。這即是認定了豬腰子臉美人圖確是太子所畫。
皇帝聽了龍眉一挑:“你倒是個會說話的!”
唐憶慈連道不敢。
事情到了這個份上,很明顯皇帝是要輕拿輕放了。眾人也不是傻子,自然沒人敢上前繼續糾纏,觸動皇帝的霉頭。
鳳離唇角微勾,繼而收回心思,將手握拳放在唇上微微咳了兩聲。
這位新寵賢妃還真是個心思玲瓏的,倒不至于太笨。
皇后向唐憶慈投過一抹復雜的目光。
雖然因為唐憶慈皇帝才沒有繼續追究太子的過錯,可是從她的話里可以看出,她還是不愿意完全得罪淑妃,主動來到她的陣營。
這是欲擒故縱嗎?想從她這里得到更多的?
皇后眼神有些發冷,這就得看她的分量能有多重了,若是不能為她所用,那么唐天瑜的下場就是她唐憶慈的!
晉王向淑妃投去安慰的眼神,笑著站起身,來到大殿中央:“兒臣恭祝母后笑口常開,年年有今日,歲歲有今朝。”
他本生的俊朗風雅,說出這等祝詞理應使人心情愉悅,可是皇后聽了卻覺得渾身雞皮疙瘩直起。為何她聽得這么瘆人呢?
“兒臣聽聞母后喜好收集古畫,尤愛前朝畫師李三白。兒臣走訪全國各地,特地為母后尋來了這《天云盡》。”
前朝畫師李三白畫風獨特,擅長山水畫,一生所作無數,引得無數人爭相模仿。但是他在晚年時卻開罪了皇帝,被處以極刑,所作畫作幾乎全數被焚燒。
所以現如今流傳于世的幾乎都是當時仿制的贗品,真跡聽聞只存在于收集天下珍奇的凌霄閣。
但是凌霄閣出價,非尋常人承受得住,作為一國之母,皇后自然不可能花高價去購得一副真跡。
晉王一副勢在必得的表情,很是自信滿滿。
皇后雖不屑,但是心里還是有些小激動。她費盡人力物力得來了也不過是高仿品,如果鳳尊真的能獻上真品,也算是了了她的一樁心愿。
待到宮人打開畫卷,眾人都瞪大了眼去瞧,畢竟若真是真品,這種機會可是難得的。
“此畫大氣磅礴、揮灑自如,果真是世間罕見,連細節處都惟妙惟肖,仿佛身臨其境般。李三白不愧為大家!四皇兄,你從何處覓得此真跡?”
第一個出言贊美的竟然是一直沉寂的被封為齊王的五皇子,鳳佑。
唐憶慈驚訝的瞧過去,她先前倒真沒注意到這個五皇子的存在。此時仔細打量了一番,才不由感嘆,皇室果然是慣出美男美女!
從三公主到那個冰疙瘩,再到太子晉王之流,再到這滿大殿的皇子皇孫,哪個不是姿色天然,占盡風流。反觀她本尊,倒是有些辱沒皇室了。
晉王一臉得意,“《天云盡》是李三白早年送給歸隱山林的好友朱放昌的畫作。李三白當年得罪皇帝被誅殺,存世杰作皆被焚毀,朱放昌因為歸隱而未受到牽連,是以這幅畫被完整保存下來。本王也是幾經輾轉,才從朱放昌的后人手中得到。”
皇帝也有些興味,命宮人將畫卷呈了上來,以便仔細觀摩。
皇后摩挲著畫卷,心里還是有些激動的,即使送她這壽禮的是她最不喜歡的庶子。
但所有的激動澎湃,全部在皇后注意到落款的那一剎那消失。
畫卷被摔到了晉王腳下,皇后拍案而起,怒不可赦:“放肆!竟然敢用贗品來糊弄本宮!”
她生氣一半是因為晉王不將她放在眼里,竟然用贗品糊弄她。另一半是因為她是真的存了希望的。此刻一顆希冀的心被摔得支離破碎、一塌糊涂,她豈能不發飆?
晉王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被皇后如此斥責,心里也是存了氣,但是礙于皇帝,也只能認了。
“母后何出此言?這副《天云盡》實乃兒臣從朱放昌后人那兒高價購得,也請了業內人士鑒定,怎會出錯?”
皇后冷冷一笑:“呵,這誰又清楚?保不齊是你晉王殿下存了心的想要戲弄本宮!”
幸好她今日看出來了真假,若是錯將魚目作珍珠,日后被人瞧了出來,她堂堂一國皇后竟然對一副贗品視若珍寶,傳出去豈不是笑掉大牙?
皇帝凝眉,對皇后這樣意氣的反應很是不滿,但是為了保存皇后的顏面,他沒有當面挑明。
“世人皆知李三白作畫隨性而至,有時候因為珍視畫作完整性,甚至不會署任何名字,《天云盡》就是最好的例子!世上流傳的贗品尚且懂得模仿,不曾署名,可是你們看這幅畫作,畫工是一流,幾乎可以和原作媲美,但是落款竟然是孟巖!”
孟巖是李三白的表字。
唐憶慈瞧著總覺得哪里有些詭異,可是又說不上來。
太子驕傲獻畫,卻將皇后畫得像個夜叉。
晉王又得意獻畫,卻弄巧成拙是個贗品!
到底是這二人狗咬狗,互相弄砸了對方的壽禮,還是有幕后黑手在操作這一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