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言到廚房看了看,灶臺邊有兩個橙黃色的廣口甕,一個里面是滿滿地一甕玉米糝,另一個里面只有半甕白面。糧食上除了這些,就再沒其他的了。
蔬菜方面,廚房里除了一個布口袋里裝著些粉條,旁邊案子上放著一筐子大葉干海菜,也沒多余的東西了。
蘇言不禁咂舌,這個家里真是挺緊張的。又找了一圈,在墻角里發現用麻袋蓋著的一小堆土豆和紅薯。
看到這些紅薯和土豆,蘇言倒是想起,正屋里也堆著兩堆。不過那些土豆、紅薯個頭都比這廚房中的大,表面也比這些光滑很多。
那些都是特地挑出來的好的,等秋收過了,村里人一起拉到城里賣的。薛家村各家戶都會種些這東西,留夠自家一冬吃的,那些好的都是要賣的。
找遍了廚房也只這么些東西了,蘇言想了想,也就有了主意。在那世,奶奶最愛喝的就是紅薯粥。她自己也挺喜歡的。
不過她們的紅薯粥都是拿了黑糯米和香米放在一起熬的,在這個家里自然沒地方弄那么精細的去了。但是有玉米糝也是一樣的,更香甜呢。
進了城以后,奶奶最常嘮叨的一句話就是,“還是在那大鐵鍋里熬出的玉米糊糊香?!?/p>
想到就做,蘇言便在那堆紅薯里撿了四五塊,因為紅薯個頭不大,怕不夠,又加了兩塊。寶峰和寶珊都在地里出力氣,飯量肯定小不了。
至于做個什么菜,蘇言本想炒個酸辣土豆絲??墒且婐x筐子里只有三個巴掌大的貼餅子,想著只寶峰一人吃怕還不夠的,況且還有她和寶珊。
想來想去,只好多洗幾個土豆,用白面拌了,蒸土豆吃,方才能夠。
于是蘇言又撿了十幾個土豆放在盆里,滿滿地一盆端到廚房門口,拿瓢舀了水蹲在水缸旁邊就洗了起來。
倒是只一會兒光景,馬榮就又擔著兩桶水晃晃悠悠地過來了。蘇言忙端著盆,拉著小板凳往旁邊移了移。
馬榮放下扁擔,一手提著一桶水就往水缸里傾倒。
蘇言笑贊,“好力氣?!?/p>
馬榮聽了夸獎,臉竟紅了,支支吾吾的說不出話。蘇言便問:“你家地里忙完了?”
“嗯,昨天下午,我家的麥就都種上了。”馬榮這才沒了尷尬,回說道。
“大娘,我提水去了?!闭f過,馬榮掛上兩只空桶就又出了門。
蘇言搖頭暗笑,坐在小板凳上清洗紅薯土豆,又換了一回水,才端著一盆子土豆紅薯進了廚房。
沒有先去削那些土豆皮子,蘇言將盆放在了灶臺上,就出門舀來一瓢水,將那口鐵鍋又刷了兩遍,然后按量添好了清水,才去處理紅薯。
一時,將紅薯削好了皮。這紅薯很是喜人,磬紫色的薄皮,就是不削皮也使得。不過蘇言出于習慣,盡管手里沒有打皮刀,還是把每個紅薯細細地削了皮。
等到將紅薯切鍋時,才發現,這紅薯盡是紅心的,顏色卻不一,有淡紅的,也有淡紫的,像是輪紋一樣長著。蘇言見著喜歡,不禁生吃了一塊,倒是想不到的好吃。甜滋滋的,只是嚼起來不是那么脆。
奶奶倒是同她講過,五八年那時,小孩子們都會拿這生紅薯當零食吃,若是這個味道,生紅薯做零食倒也不錯。
雖是這樣想,蘇言卻也明白,那都是因為人太窮了。
把幾個紅薯都切大塊放到鍋里的清水中,蘇言又忙著把土豆削了皮。她苦惱難等會要將這十幾個土豆切絲的繁瑣,一抬眼卻看見那墻壁上掛著一個插籠子。在蘇喜梅的記憶中找到此物,原來是過年時用來插蘿卜做餃子餡、炸丸子的。
有了這插籠子,十幾個土豆也只是幾分鐘的功夫,都成了絲。將土豆絲放在清水中又撈了一邊,然后放在籠布上,將土豆絲的水分都擠了出來。
要說這蒸土豆的秘訣,還是從老媽那里得來的。蘇言老爸最喜歡吃蒸菜,她老媽便學遍蒸菜,其中又以蒸土豆做的最好。蘇言有時在廚房里給媽打下手時,她媽就會不厭其煩地教她。
所以,蘇言也算得了她老媽八分真傳。
當下將土豆絲在竹筐里簸了又簸,水分都散盡了才停了下來。蘇言本要用油將土豆絲先拌一下的,但是看到案邊那瓦罐里只剩下一層根兒的豬油渣,就放棄了這個想法。
過會土豆蒸好了,還要用來調,就那點子油,還不定夠用呢。
蘇言嘆了聲這家的貧窮,只好去舀面。面缸里本就有一個舀面用的葫蘆瓢,蘇言也只舀了半瓢,實在是不得不儉省些。也不知道,這家里是不是就剩這么點面了?可惱蘇喜梅是從不關心這些的,蘇言更不能知道了。
一時將土豆絲拿面拌好,都變得散散的,裹了一層白,有八分像以前老媽做的。蘇言便很高興地放了篦子,又將籠布洗凈,平平地鋪了上去,然后把那拌好的土豆絲一層層碼上。
這期間,馬榮也挑好了水,告給她一聲,就掂著桶走了。連蘇言留說“喝杯水再走吧”的客氣話的時間都沒有。
見他急急地走了,蘇言也沒去計較太多。因顧及到這家里調料不全,便把那點豬油都倒在了碗里,想配著蔥花蒸上一蒸,就可以做調料了。
不過她找遍了整個廚房,也沒翻出半棵蔥。倒是恍然想起,昨天她出門的時候,見左手邊鄰居家的墻根邊種有一畦蔥,白嫩的稈,蒼綠的葉子,長得很好。
蘇言想了想以前蘇喜梅的為人,跟左右兩邊的鄰居雖不怎么對付,倒沒撕破臉過。出去借顆蔥,應該可行吧。
“有人沒”,蘇言出了家門,就直往鄰居家門口。
“誰呀?”一個婦女應著話,手搭著圍裙從廚房里走出。
這家姓林,村里也只有他們一家姓林,一家人都不錯。這家也是兩個兒子,不過卻有三個閨女。如今閨女都出嫁了,只剩一個小兒子,還沒娶親,不過也定下了。
林家兩夫婦也都很有幾分善心,見了僧道常舍幾個錢,有那花子要飯到村里,也常端著熱乎乎的飯倒給人家。
這兩家為鄰,倒真是一個鮮明的對比。
林家大嫂走著出來了,看見是蘇喜梅,心內疑惑不已,兩家雖住的近,話卻不多。這一大早的就在門口叫人,是有什么事?
林大嫂正在疑惑,蘇言已經開口了:“我正做飯呢,要蔥使,我們家里又沒種,便想借你家的?!?/p>
林大嫂聽了,更是吃驚不已,面前這女人是那個一二十年不管家事的蘇喜梅嗎?
“哦,我說什么事呢,不過兩顆蔥使,只管拔就好了?!毙闹须m吃驚,林大嫂還是笑著接了話,說話間就拔了四五顆蔥,遞到蘇言手中。
蘇言倒真想不到這里的人都是這么友好的,愣愣地道了謝,就回家了。
林大嫂卻是看著她的背影,替寶峰兩個孩子感嘆了一回。
蘇言不知林大嫂心中的感嘆,拿了蔥就樂滋滋地去做飯了。將蔥切得細細地,又從外面墻上掛的紅辣椒串上拽下一把,同樣切了,和蔥一起拌到了豬油渣里。
寶峰和寶珊也都是能吃辣的,蘇言也喜歡,所以辣椒是沒少放的。
一時準備停當,蘇言便坐在灶臺前燒開了火。打火石她真用不慣,足有十幾下才打出火來。
未幾,薛家的煙囪內就冒出了裊裊青煙。
沒過半個小時,鍋蓋上已冒出濃濃的白煙,水開了。蘇言估計,土豆也早蒸好了,便起了鍋。
蒸好的土豆亦是散散的,還透著股晶瑩,賣相上比老媽做的都好看。見此,蘇言不禁笑了,拿著筷子將土豆一一地抄到了旁邊刷好的盆子里,又將那三個餾的貼餅子拿出來。
揭了篦子,下面清水煮的紅薯泛出一股清香。倒真是這里是無污染的世界,什么都是一股天然的氣息。
舀了些玉米糝,灑著和在了滾開的水中,又攪了攪,才將鍋蓋蓋上。因為已經灑過玉米糝,便不用怎么燒火了,蘇言只將一把麥秸填在灶內,就去一旁調土豆去了。
這里的鹽是粗鹽,卻并沒有怎么影響味道。蘇言開始還擔心那點豬油不夠,倒卻是正正好,因將那豬油配著蔥椒蒸了,辣中存香,真香而不膩。
蘇言這邊將蒸土豆調好了,那邊鍋里的玉米紅薯飯也煮的差不多了。
蘇言又忙著找出了寶珊常往地里帶飯的罐子,用水大致一沖,就過來盛飯了。她灑的玉米糝倒像是掌握著一個度似的,不稠也不稀,粘粘的正好。有的紅薯已經煮爛了,和玉米糝融在一天,比著之前,又多了一股香甜氣。
聞著飯香味,蘇言肚子咕嚕響了一下,餓了。不過她卻沒有打算先吃,等送去地里和他們一起吃吧。
蘇言將飯盛好在瓦罐里,又轉著過去找碗和筷子。
這時寶珊卻回來了,她堅持幫二哥推著耕種好那一溝田,才回來做飯。不想才一進門就聞見家里的飯香味,她為什么從昨天開始,不,從那天晚上開始就變了這么多?
“寶珊,你回來了?”蘇言聽到了身后的腳步聲,拿好筷子才轉過身,笑道:“我已經做好飯了,正要給你們送去呢?!?/p>
寶珊顯然不習慣她的笑容,只是嗯了一聲,無所謂高興不高興,就過去墻邊將時常帶飯時提的那只籃子取了下來。
“今天那麥能種好嗎?”蘇言一邊和寶珊裝籃子,一邊問。
寶珊搖了搖頭,停些時候才道:“等大哥家的種好了,牛借過來,就快了?!?/p>
蘇言知道,蘇喜梅另一個兒子寶登那里過的雖比這里好些,卻也是沒牛的。想必這牛,就是前日寶珊口中的那大伯家的吧。
后來兩個人也不再說話,只是寶珊提著籃子出門時,蘇言跟在后面道:“我也跟你一起去吧。”
“您去做什么,正忙的時候?!睂毶合胍矝]想就說道,有些嘲諷,實在是蘇喜梅以往不下地是不下地,就是下了地也是挑七挑八的找事。
“我看看地里有沒有什么菜,中午好做飯?!碧K言也想好了借口,她知道蘇喜梅那幾次在地里的情形。有好幾次,就在地里跟寶登媳婦吵了起來,引得周圍做活的鄰居都看笑話。
寶珊聽了這話,卻沒反駁,畢竟她這是頭一次在家人都在地里忙碌時做了飯。
蘇言見她不說話,就知是同意了,鎖上門將鑰匙穿兜里就跟著去了。
一路上遇到的人不少,畢竟農忙時節,有從地里回家吃飯的,也有下地送飯的。
有說:“寶珊,才剛見你過去,這飯這么快就好了?”
有說:“薛嬸子做的飯?寶珊,能賞我口嘗嘗不?”
本書由瀟湘書院首發,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