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嚴起身,在屋里來回踱步,目光有著常人沒有的睿智。他是鳳玄的舅舅,李貴妃的哥哥,李氏一族的大家長。他所有的必須得從家族的利益為優先考量。而他這個年齡能做到丞相這個位置,可見他的心思有多深。只要鳳玄做了皇帝,那他李氏一族必將更加恩寵無限,不是其他幾大家族可比的。
李嚴站定,看向看著他的鳳玄道:“這消息可靠嗎?”
鳳玄點點頭:“這是我好不容易在父王身邊安插的棋子今夜得到的消息,親耳聽父王和慕容希說的。要知道中了明月影和清風醉不管是天下第一神醫還是研制出這毒的毒王毒后都是不能解的。所以以后這大好河山要掌握在我手中,這天下將被我踏于足下?!?/p>
李嚴看著一臉意氣風發的鳳玄道:“玄兒,你怎知王上一定會把這王位傳給你,就算你是天鳳王朝的二皇子這王位也不一定是你的。再說還有一個四皇子和鳳言公主,他們啊,絕非凡人?!?/p>
鳳玄傲然一笑,他是真的看不起這個四弟,空有一副皮相,卻也只是個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廢物:“舅舅放心,四弟絕不是我的對手,現在玄兒有事要舅舅幫忙?!?/p>
李嚴點頭,他卻并沒有鳳玄這么樂觀。就算鳳軒是一個廢物,可鳳言絕對不是,鳳玄沒有想到的他這個做舅舅的一定的替他想:“玄兒放心,為了你和我李氏一族,舅舅會盡全力幫你的?!?/p>
第二日早朝,天啟帝高高坐于寶坐之上,面上有稍許疲倦之色。他看著群臣道:“各位愛卿可有要事啟奏?”
底下安靜的好像連自己的心跳都能聽清,李嚴看著一臉嚴肅的天啟帝,無法相信這個天鳳王朝的主宰者既然只剩一年的生命。他從左邊走到中間,向天啟帝行了一禮道:“啟稟王上,自我王登基二十于年,我天鳳王朝風調雨順國富兵強,如今也是東野大陸最強大的國家之一。這一切都是我王圣明才有天鳳王朝的今日??赏跎系拇蠛煤由揭驳煤罄^有人才行,臣提議,王上不如早些冊封太子以助王上管理江山,這樣我天鳳王朝也可再得一明君?!?/p>
天啟帝面色平靜如水,內心卻壓抑著想把李嚴轟出去的沖動。他本希望這個話題不要現在被提出來,只要現在他不說立誰為太子,他們就絕對不會知道他中意的是言兒,到時等他把其他勢力都鏟除后,不管李氏一族還是誰,都沒有能力在惹出什么亂子。可現在大局未定,如何能把言兒推到風口浪尖上去。
左邊又站出一位大臣,他的父親和李嚴的父親是八拜之交,兩家關系到他們這代更是非比尋常。這事李嚴一早就告訴過他,他自然也是支持鳳玄的,他也行了一禮道:“王上,丞相說的有禮,臣也認為該立太子以安民心。”
其他文臣議論紛紛,之后都表示,王上雖還年輕,可兩個王子也不小了,且都是文武全才,該學著處理朝政,以安民心。太子是一國的未來,自然也得慎重。
天啟帝看著一眾大臣,每個人都是神情激動,面色通紅。李氏一族和孫氏一族那點心思他都知道,不管是二皇子還是四皇子繼承王位,他們之中的一個家族必將更上一層樓。而現在就是這些大臣選邊站的時候,就像一場豪賭。贏的人或許從此平步青云,輸的有可能就死無葬身之地。可權勢,金錢,女人都是這世上最大的誘惑,又有幾人能抵擋。天啟帝看向豐承,朝他使了一個眼色,豐承自是知道天啟帝的意思,點點頭應了。
天啟帝又道:“那各位愛卿認為誰能當這太子?”
李嚴朝一個大臣使了一個眼色,那大臣會意立馬道:“王上,臣認為該立二皇子為太子。二皇子是王上的長子,自然是最適合的人選。”
另一個大臣也急忙站出來,深怕自己出來晚了,到時二皇子沒有看到他的功勞:“王上,臣認為林大人說的有禮,臣也認為該立二皇子為太子?!?/p>
這時又走出一個大臣,看著那群敷衍趨勢的人,充滿了不屑,一臉正氣道:“啟稟王上,臣認為四皇子比二皇子更適合這個位置。二皇子風流人人皆知,人們常道紅顏誤國,陛下如何能至天鳳王朝于這樣危險的境界。四皇子雖不如二皇子聰慧,但那一顆赤子之心絕非常人可比。只要王上好好教導四皇子將來定是明君?!?/p>
之后大臣們都陸陸續續站在了自己支持的陣營,從表面看鳳玄的支持者比鳳軒的多一些,李氏有著稍許的上風??韶S氏一族及掌握兵權的幾個大將并沒表明態度。天啟帝心里一陣冷笑,故意問豐承:“豐愛卿以為如何?”
所有人的目光一下聚集在豐承身上,恨不得他的那張嘴是自己的,自己能替他回答。
豐承爽朗一笑,黝黑的面容銳利的目光,他雖多數時間在沙場,可這皇儲的爭奪有多激烈他還是知道的。他說道:“啟稟王上,臣雖久在沙場,可臣也知道一個好的君王必須的有一顆包容天下的心,也的為百姓盟福利,俗話說的好,民為重,君為輕啊。不如王上分別指派一些事看哪位皇子完成的更出色些,這樣才能激發他們的潛能,王上對他們的實力才有評估,看誰更能勝任這天鳳儲君的位置。”
天啟帝大笑,豐承說的不錯,這樣他就能有多一些的時間安排好其他,言兒就會少一分危險。一旦他們知曉他的真實目的,到時這宮里就真的會是人間地獄,一定要把傷害降到最低才行。天啟帝道:“各位愛卿以為元帥這提議如何?朕認為甚好。”
那些本想反對的大臣話也軟布卡在喉嚨里,不管是誰,都不能反駁天啟帝決定的事。他既然說好,就沒人會不自覺的說這提議不好。一旦說不好,就是刪天啟帝的臺,到時怎么死的都不知道。所以大臣們全都點頭哈腰,直言王上圣明,是百姓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