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正門進得府來,王老太爺和王夫人已經(jīng)在正廳候著了。比起曾經(jīng)松江府的舅母,她身上的衣著明顯華麗多了,發(fā)間也多了柄翡翠金簪。現(xiàn)在的王林,可是幫著蕭國皇室打理著整個江南的事情,江南第一夫人穿得寒酸了可是不行。
“瑤兒。”舅母起身扶起正打算彎腰做萬福的李瑤。
“舅母,別來無恙。這是兩籃桃子,不成敬意。”文嘉文華分別把兩籃子新鮮的水蜜桃放在了桌上。
“瑤兒,這么客氣做什么。快過來,這是你外公。”
“這就是枝兒的女兒了?”王老太爺仍舊頭頂青絲冠,一身素色麻布道袍,樸素異常,和華麗的家舍有幾分格格不入的味道。
“好孩子,快過來,外公年紀(jì)大了,遠了近了可都看不清啊。”伸手示意她快過來讓他抱抱。
“外公?”她疑惑地跑過來。她自六個月起就有記憶,以前在舅舅家也住了多年,從沒聽說過外公,這是她長這么大第一次見他。
“爺爺從會稽被接回來也沒幾個月。我也是下山后才第一次見到他老人家。”表哥靖懿解釋道。
“胡說,你小時候我可是見過的。但瑤兒我還真沒見過,都不知道有她。”老爺子道。
“快別說這些了。現(xiàn)在一大家子都能團聚到一起就好。”舅母怕公公想起一些不愉快的往事,趕緊打斷他。
“孩子,你只身一人在盛興城可好?”外公慈愛地問她,那么小就一個人流落在外,比他一個老人孤獨寂寞地在會稽更可憐吶。又仔細(xì)看了看這小丫頭,道:“還真跟枝兒有幾分像,但比枝兒小時候更漂亮。”
“外公,我在盛興城挺好的。皇后待我從不苛責(zé),一向視如己出,公主更是視我如親生妹妹。”
“我們王家出去的閨女,哪有被別人挑理的,你娘那會兒也是。咱家書香世代,女兒們也各個飽讀詩書,知書達理,才藝雙馨。”
“爹啊,瑤兒這才幾歲,誰和孩子去挑理,讓人挑理也挑不了啊。”王夫人見老太爺越說越離譜,不由阻止道。
“呵呵,我糊涂了。”
一個下午,一家人其樂融融地聊了很久。晚膳前,舅舅王林才回來。
“舅舅。”看見舅舅,李瑤挺高興。
“瑤兒終于來了啊。”王林一身的嶄新朝服,整個人容光煥發(fā)。
“是啊。在盛興城學(xué)習(xí)太累了,我就請假回來了。”
“是我讓趙王給你請先生,讓你好好學(xué)習(xí)的。你在那邊想偷懶了?”
“原來這事兒是舅舅提議的啊,我快累死了。”說著還特地夸張地喘了口氣。
“怎么這么胡說呢?”
“每日從卯時至戌時,只要是醒著,一直都在學(xué)習(xí)啊。”
“那又有什么不對嗎?你現(xiàn)在已經(jīng)十歲了,不得不抓緊些才好。”
“好吧,我錯了。”被舅舅教育了幾句,看來大家都是這么讀書的,李瑤也無話可說了。
“瑤兒,趙王志向不小,能力也很好,是個值得托付之人,能與他訂婚是你的榮幸。你自己也要讓自己有所提高才行,別拖他后腿。”
“我真有這么差嗎?”瑤兒有點失落了,舅舅就這么看自己的嗎?
“你不差,只是太小,很多事還需要學(xué)習(xí),想要趕上他,你還得多用心。”
“瑤兒明白了。”原來舅舅眼里自己是絲毫也不如焱清的。自己那外掛是白開了嗎?多出的那段人生毫無意義啊,所學(xué)之物在此地皆無用武之處。
又和舅舅聊了些時候,瑤兒沮喪地回去了。一路上一言不發(fā),見了舅舅,越發(fā)覺得自己錯了。一切都等焱清來了再說吧,懶得思量了。
五月底了,上官焱清整理出了幾套漂亮的行裝,交給筆文打包,自己去了上書房,向父皇辭行。
“父皇,兒臣是來請辭去江南的。”
“你打算去多久?”上次焱清病倒,他就知道這孩子病好了一定會放心不下那邊。既然不讓他去是不可能,就限定個期限吧。
“來回單程就算快速趕路,也要十多日,兒臣希望能有四十天的假。”
“不行,四十天太長了,一個月吧。這邊很多事情都還需要你。”
“是,兒臣遵命。”
“焱兒,不要過分迷戀女色,你還年輕,事業(yè)要緊。”
“兒臣知道了。”
“知道了就好,回來后用心工作。”
“是,兒臣告辭。”
“去吧。”
帶著筆文和墨香,趙王一行人向吳郡出發(fā)了。順便捎上了不少西北產(chǎn)的棗子和板栗,還有水晶餅。
一個多月前的爭吵,恍如隔世一般。想到岳父愿意幫助自己,心里就樂開了花。再去見她,他不想再放她一人在吳郡了。
桃花塢的書房里,李炤獨自看著書,小廝進來稟報,姑爺來了。
“你讓他在客廳等下,我馬上就過去。”
不一會兒,李炤整理了衣裝,步入客廳。
“爹爹,請受孩兒一拜。”這孩子一張嘴就是爹,讓李炤有些招架不住。
“你來了啊,坐。”
“這些都是些西北的土特產(chǎn),瑤兒來時,我忘了讓她帶,這回只能自己帶來了。”說罷,他朝岳父笑了笑。又示意筆文幾人將東西拎上來。
這孩子一看就比瑤兒懂事多了,不管東西怎么樣,這架勢就叫人歡喜。李炤也笑著道:“瑤兒近來都喜歡在后面的桃林里閑晃,你去了應(yīng)該能找著她。”
“謝謝爹,那孩兒先過去了。”
本書由瀟湘書院首發(fā),請勿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