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焱清這回沒帶上折下的花枝,而是命人搬來了一整盆梔子花,來到了碧華宮。
“瑤兒,這盆梔子花你還喜歡嗎?”
李瑤活蹦亂跳地圍著梔子花聞了又聞,道:“還是這花的香味最好,桂花也都不及它清新,茉莉又沒它濃郁。”
“你喜歡就好。西北不及江南溫暖,等入秋了你得把它搬到屋里養起來。這是我特地請人從南方運來的。”
“難怪這些年我在這邊就沒找到過梔子花。”
“明日便是你生辰了,正好也是休息日。想去哪兒玩嗎?”
“沒想過,我的面條怎么樣了?”
“面條挺好的,涼皮也被晶清送我這兒來了。明日若是沒事,我帶你去銀樓走走吧,重新買個項圈。”
“也好。”瑤兒盯著潔白的梔子花,真心想摘一朵,但又舍不得,就只有這一盆,摘一朵便少一朵。
翌日,二人去盛興城逛銀樓去了,兜兜轉轉看了好幾家。幾個項圈在瑤兒看來似乎都很不錯,但又不敢確定哪個更不錯。
“就這個吧。”終于,她做出了最終的抉擇。
“這個嗎?挺粗挺沉的啊,你脖子受得了嗎?”瑤兒看中了一個鑲嵌了不少大塊彩色寶石的項圈。
“我喜歡大氣的風格,這寶石有切面就更好了。”
“要不要再買一個?”
“不了,這個足矣。”
結了帳,回去的馬車上,焱清問瑤兒道:“你剛剛說的切面是什么?”
“就是將寶石的外形用刀切成一個個小小的棱面。那樣一來,寶石在陽光下晶瑩剔透,光芒四射,可好看了。”
“我不知道這世上有什么刀可以用來切割寶石的。”在他看來,寶石沒在刀上豁出個口來就算不錯了。看來那世界古怪的東西還真不少。
把玩著手里沒切面的項圈,瑤兒也感到十分愉悅,道:“這圓潤的像一顆顆葡萄。”
“買了不戴嗎?”
“不戴,太重了,壓得脖子疼。萬一還影響長高就更劃不來了。”
“我想不出買了不戴是為哪般。”
“欣賞,日后長大了再戴也行。”
本就是希望她身邊多些可典當換錢的物件的,但似乎今日花了許多錢卻并沒有達到目的。不得已,又命筆文找人打了幾個小發飾和串著幾枚金豆子的鏈子,幾日后交到了李瑤的手里。
“這是什么?”李瑤對這一堆金子毫無感覺。
“戴在身上,萬一身上沒錢了可以拿去換錢。”
拿金子戴在身上當錢使?帥是帥了點,但是對李瑤來說太俗氣了。看了看金子,再看看焱清,道:“我不要,戴著好俗氣。尤其是這些個發誓,堅決不戴。”
“好吧,發飾不要,但這鏈子戴在里面也沒人能看見。”說著便自說自話套在瑤兒脖子上了。在焱清看來,他沒覺得這些有多俗氣,反而覺得前些天買的那個特大號的項圈才是真正俗氣之物。
摸著脖子里的項圈,瑤兒說了聲:“謝謝。”她不覺得自己真的需要這些,在宮里做她的大米蟲挺好的,出去與朋友喝酒作詩什么的,再也不奢望了。而且,她覺得飾品有摩耶送的那條就足夠了。
沒幾日便是嚞清迎娶楊菡的日子了。與以往不同,楊菡是妾室,喜宴辦得并不正式,也沒有那臨安老宅里埋著的百壇女兒紅佳釀。而李瑤作為她江南的老鄉,也被列在了宴請的名單上。趙嵐凝坐在當家主母的位置上,完全看不透她臉上的是什么神情。與瑤兒同桌吃飯的,除了蕓兒,還有另外幾位女子,有幾位是西北人,另有幾名則是吳郡過來的。但這些人的年齡都遠遠大于李瑤,只有她一個還是黃毛小丫頭。蕓兒和那幾個西北女子有幾分相熟,隨意聊了幾句,也有幾分嬉笑。吳郡過來的幾位女子,操持著不太方正的北方話,勉強偶爾能插上幾句。姑娘們吃著喝著,聊資也就隨意放開了,但明顯還是能讓人感受到西北人與江南人的分歧。
“魏姐姐,我聽說這新娘子可是江南有名的美人坯子呢。”一位西北姑娘道。
“再美能美過他們江南的郡主?這可是趙王丟棄的破鞋。”冷笑了一聲又悄悄附到剛剛那姑娘的耳畔說:“這魏王專喜歡撿他弟弟的破鞋,這都是第二只了。”但這話桌上的姑娘們各個都聽見了,人人臉色也都不盡相同。
蕓兒看了她一眼,厲聲道:“魏珊,你酒喝多了吧?”
“誰喝多了?!我這說的可都是事實。姚玲玲不就是趙王帶回來的,楊菡在臨安府的時候就和趙王勾搭過了,只是沒勾搭成功而已,誰讓她媚不過我們郡主呢。”說罷嗤之以鼻地瞄了一眼同席而坐的郡主。
瑤兒正在思忖著如何反駁她,就聽見蕓姐姐已經拍起了桌子:“瑤兒還只是個孩子,她何時勾搭過我皇兄了?!他們這婚是鑒明大師親手算出來的天作之合,與旁人無干。”
“呵,一個臭禿驢算的還就當真了?!”魏珊越說越來勁。
幾個原本還很羨慕郡主宮廷生活的江南姑娘此時面面相覷,不知道是去關心寬慰郡主比較好,還是假裝聽不太懂的無事人比較好。她們自從來到了盛興城,過的日子要比在吳郡苦多了,只有郡主可以逍遙自在地生活在皇宮之中。但若是表現出對郡主的關懷,也就等于是對這些西北貴族的不滿,她們也不敢得罪。
啪地一聲,瑤兒放下了手中的筷子,無比威嚴地對魏珊道:“我不知道你說這些挑釁的話是出于你什么樣的目的,但我是以國禮相聘來到蕭國皇室的,完全沒有任何不合理之處。雖然今天這場婚宴也沒多隆重,但也希望你言辭要注意一些自己的形象,別辱沒了你魏府的門第。”
見瑤兒已經棄了碗筷,蕓兒也放下了手中的被子,轉身面對她道:“我們去后面看看勝哥兒吧,好久沒見到他了,還怪想他的。”
“好,蕓姐姐,我們走。”說完姑嫂二人攜手向東離去了。
本書由瀟湘書院首發,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