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哥如今也才是個舉人,要入仕也不知道要到哪一年了。”三老爺說話常常嘆息了一聲。
安氏懂得三老爺的心思,便勸慰道:“老爺也不必太著急,到了四五十歲才入仕為官的也大有人在。何況我們這樣的人家,就算是一輩子不入仕,難道就能缺了吃喝不成?”
“這個我何嘗不懂,只是現今四弟中了進士要分開單過,也不知道二哥心里會怎樣難受,難免就有了這樣的感慨。”三老爺略帶些惆悵的說道。
當年蘇子櫟二十二歲中了探花,蘇子槐就很是消沉了一段時間。這些蘇子櫟都記在心中。
且從蘇子柏中了進士到現在,蘇子槐都不曾出過門,說是在書房閉門苦讀。
只是這樣的情況下,讀書真的能有效果?可是到底別人又不好多說,哪怕是作為親兄弟,也只能聽著也就罷了,有些事情總還要自己想清楚才好。
三太太聽了這話,也是沉默下來。兩口子都不說話,屋子里的氣氛立刻沉悶下來。
“要是四叔走了,是不是蘋姐兒也要跟著去?”
蘇幼貞可不愿意在這樣的環境里待著,因此便笑著開口問道,面上還帶了三分的不舍得。
果然,在蘇幼貞說話以后,氣氛立刻好多了。
“我們貞姐兒這是舍不得蘋姐兒呢!”三太太聽了笑著對三老爺說道。
“姊妹們能相親相愛也好。”三老爺微微頷首,顯然對于女兒這樣的表現很是滿意。
三太太看著女兒也滿意的點頭,她統共就生了兩個孩子,且這身子傷的太厲害,以后只怕也再不能生。要是兒子女兒都能和堂兄弟姊妹們相親相愛,將來也彼此只能能有個照顧。
何況如今長子蘇幼欽在保定讀書,三太太的身邊也就只剩下這個女兒承歡,平日里的教養總是更加嚴格一些。就算是嬌寵,可也不忘記好生教導,讓她知書識禮。
如今看起來,她學的很好,并不是很讓人費心。
“你三姐姐到時候就要隨著你四伯父上任去了,你要是當真舍不得你三姐姐,就送些東西給她。”三太太和藹可親的笑著對蘇幼貞說道,這笑容里比起往日里又多了幾分的贊許和滿足。
蘇幼貞點頭應了,她說這個話,不過是為了緩和氣氛罷了,至于送什么卻也不是很要緊。
就聽著父親對母親道:“安哥兒的婚事是我們府中孩子里頭的第一個,輕不得重不得,你雖然主持中饋,可還是該和娘多商量,免得到了最后落下口舌。”
三太太低聲的應了。
老爺顧慮的也不是沒有道理,二太太雖然也讀過書,可是到底不是大戶人家出生的女兒,凡事比起別人來計較的多了些。加上現在二老爺遲遲不能入仕,她只怕是更多心。
再說兩句閑話,三老爺子去了書房,這邊就只留下蘇幼貞和安氏兩個人。
三太太拿出自己的針線活來做,蘇幼貞懶懶的趴在一旁的桌子上,用手撐著小腦袋想著到底要做什么送給蘋姐兒才好。
既然話說出口了,總還是要花些心思才好。
記得以前看小說的時候,就經常能看到女子之間互相送帕子、珠絡、荷包等物件,還覺得奇怪,為什么不送些別的,如今倒是知道了,原來竟是因為沒有旁的可以送。
要不然自己也乘著這幾天的時間做一對荷包兩塊帕子給蘋姐兒?可是要畫新鮮的圖樣兒卻不容易。
“三太太,卞姨娘和秦姨娘來了。”三太太身邊的大丫鬟雙玉進來道。
雙玉是三太太身邊最得力的丫鬟,當初安氏嫁過來的時候,她不過才是個六歲的小丫鬟,是安氏陪嫁丫鬟里面年紀最小的一個。
當時才六歲什么都不懂的小丫鬟在十多年的時間里,已經長大,大到足夠獨當一面。
安氏當初從娘家帶來的六個陪嫁丫鬟其余的五個都嫁出去了,身邊也只剩下這一個了。安氏不想委屈了雙玉,所以一直都在給她物色合適的人,仔細程度不亞于嫁一個女兒。
“讓她們進來吧。”三太太一面擱下手中的針線,一面頷首道。
雙玉對小丫鬟吩咐了一聲,又轉回來,把一個彈墨大引枕放在安氏的背后,讓安氏靠在上面。
蘇幼貞也不像是之前那樣懶懶的趴著,只在安氏身邊規規矩矩的坐好了。
隨即就見兩個女子一前一后的走了進來。
前頭一個穿著湖水藍杭綢褙子,白色挑線裙子,年紀大概三十歲左右。雖然她年紀大了,可是依然能從她的臉上看到年輕時候的容顏姝色。
后面的一位年紀小一些,最多不會超過二十二三歲,穿著粉色十樣錦褙子,蔥綠色月華裙,容貌俊俏艷麗。
“妾身卞氏見過太太,見過四小姐。”
“妾身秦氏見過太太,見過四小姐。”
因見蘇幼貞也在,兩位姨娘倒也沒有忽略了她,只是畢恭畢敬的對著三太太和蘇幼貞蹲身行禮。
“免了,起來吧。”三太太為人比較隨和,就是姨娘們也不曾讓在自己房中立規矩,只是每日晨昏定省。
三太太讓小丫鬟給兩位姨娘端了小杌子過來讓二人坐了說話。
兩位姨娘謝了座,小心翼翼的坐下來,又有小丫鬟用紅漆海棠花的盤子捧了茶來給兩位姨娘。
卞姨娘接了茶并不喝卻只是在手中端著,似乎有什么話要說的樣子,可是卻終于還是什么都沒說,只是低頭看著地上,好像地上有花兒一般。
秦姨娘輕輕的抿了一小口笑著說道:“一樣的茶葉,偏生就是太太這里沏出來的味道不一樣。”
“你都說了是一樣的茶葉,怎么會有不一樣的味道。”三太太似笑非笑的道。
“想來是太太屋里的丫鬟們會沏茶的緣故,奴婢身邊的人愚笨,自是比不得太太這里的心靈手巧。”秦姨娘抿嘴笑道。
蘇幼貞聽著,只覺得秦姨娘是個會說話的人,相對比較起來,卞姨娘就老實嘴拙的多了。
本書由瀟湘書院首發,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