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的兩個姑娘,等會兒就安排人送回去,告訴家里的長輩好生教導(dǎo)。若只是在我們家失了規(guī)矩倒也無妨,可若是將來還這么冒冒失失的,沖撞了貴人,只怕是不好交代。”蘇母說話的同時,嚴(yán)厲的看看劉家兩姐妹。
眾人都不是糊涂的,當(dāng)然聽出來蘇母口中直接稱呼兩人是劉家姑娘,而不是親家小姐,可見蘇母心中到底有多不喜歡這兩個人,或者是不喜歡今日發(fā)生在這兩個人身上的事。
劉家姐妹從出事以后,一直在膽戰(zhàn)心驚的等著對自己的懲罰,這會兒聽蘇母終于說了出來,也算是懸著的心落地了。
只是經(jīng)過了此事,兩個人心下已經(jīng)有了決定,便是以后再怎么也不會輕易的到蘇家來了。雖然說蘇家處處都是能攀附貴人的機(jī)會,可以認(rèn)識許多貴女,可到底是身份門第都有限制,并不是這么容易就能站到一起的,即便是認(rèn)識了,別人也不會當(dāng)自己是正經(jīng)的朋友對待,倒是不如本分的過日子。
兩個姑娘得了蘇母的話,哪里還敢多留,忙就沖著屋里的長輩行了禮,便急匆匆的退了出去。
蘇母這話說完,自然有精明的婆子已經(jīng)安排好了馬車等著她們不提。
蘇母處理了這些事情,便安頓人把劉氏送回自己的院子,安排完了直接帶著蘇幼貞回自己院中。
一路上,蘇母卻是一句話都不說,只是板著臉。
蘇母今日當(dāng)真是覺得累了,雖然不喜歡劉氏,可劉氏肚子里,到底是自己的親孫兒,若是這個孩子能平安的生產(chǎn)下來,三房也算是有了嫡子。可是誰知道會出這樣的事情,偏偏罪魁禍?zhǔn)走€是親家家中的姑娘,到底也不好嚴(yán)加懲處。
偏偏自己一直以來都心疼的孫女兒又表現(xiàn)出來和以往不一樣的一面,竟是這樣的強(qiáng)悍,甚至能說出不孝不敬的話來。
蘇幼貞猜得到,自己今日的表現(xiàn),只怕祖母是不滿意的,畢竟這幾年以來,自己在祖母的眼中都是溫柔和善大度的,如今說出這般忤逆父親的話,卻是是壞了自己一貫以來的氣度。
蘇幼貞卻不想因?yàn)檫@件事情而失寵與祖母,因此到了房中,便立刻給蘇母跪下來認(rèn)錯。
“貞姐兒,不是祖母要怪你,只是今日的這事情,你到底是疏于考慮了,你也不想想,要是你不敬不孝的罪名傳了出去,以后,這京城里還能有你的容身之地?”蘇母說的這也是實(shí)話,倒也不光是為了蘇家考慮,為蘇幼貞考慮的也是不少。
“祖母說的是,是孫女兒錯了。”蘇幼貞淚流滿面的低聲道:“孫女兒當(dāng)時只想著不能留下一個克死了親弟弟的名聲,一時激動才說出那樣大逆不道的話來,還請祖母不要怪罪。”
蘇母看看蘇幼貞,到底是年紀(jì)小,所以才能這樣不顧前后,不過這話也當(dāng)真是沒錯,要是留下一個克死了親弟弟的名聲,貞姐兒這一輩子也就算是完了,難怪這孩子也要為此而擔(dān)心。
“起來吧,你的顧慮祖母能理解,只是以后有什么話要好好說,萬不能再這樣急躁,傷了自己就劃不來了。也終究是你父親和母親的不是,才有這樣的結(jié)果。”蘇母倒是把這件事情就這樣輕輕放下。
畢竟蘇幼貞后面站的人都不是能輕易得罪,萬一這件事情傳將開來,對蘇家也不是好事。倘若自己這個三兒能有出息一些,今日也就不至于如此難辦了。
“謝祖母不怪罪孫女。”蘇幼貞謝了蘇母這才在丫鬟的攙扶下緩緩站了起來。
“你過了年就十一歲了,再過兩年也就到了要議親的時候,名聲有了損傷,總難找個如意人家。”
劉氏必定是不能為蘇幼貞做打算,要是她名聲上在傳出什么來,要找個好人家的機(jī)會就越發(fā)的小了,可到底,也是蘇家的嫡出女兒,要是嫁的低了,對蘇家其他的女孩兒也不好。
蘇母所料不錯,這件事雖然沒有傳開,可第二天,王府和安家卻都送了回禮過來,來的婆子也是精明能干的。
因此蘇母愈發(fā)堅(jiān)定了護(hù)著蘇幼貞的心思。劉氏經(jīng)過此事,倒是也長了些記性,并沒有過多的和蘇幼貞作對,反而消停了不少。
轉(zhuǎn)眼之間,三年時間便已經(jīng)過去。
三年時間,每天雖然重復(fù)過著一樣的日子,蘇府的變化變化雖然不多,但是也不少。
三老爺蘇子櫟的官職一直都沒什么變化,還是在翰林院,不得重用也沒有實(shí)權(quán),不過就是混日子罷了。反而是四老爺蘇子柏因?yàn)樵诘胤缴媳憩F(xiàn)良好,已經(jīng)升了知府,現(xiàn)在看起來是前程一片大好的局面。二老爺蘇子槐依然是在西北做縣令,每年給家里來信的時候,少不得也是怨聲載道。
變化最大的算是五房,蘇子松辛苦讀書許多年,終于中了進(jìn)士,名次不靠前,但是也不算落后,在籌謀之下,去了錦繡之地?fù)P州城赴任,五太太自然也就帶著兒女跟著去了。這府中如今剩下的就是三老爺和六老爺這兩個嫡親的兄弟在一起過日子。六太太前年生了一個兒子,如今兩歲,只是六老爺蘇子椿科考再度失利。
倒是蘇幼文的這幾年在保定辛辛苦苦的付出總算有了回報,不過十五歲的年紀(jì)就已經(jīng)中了秀才,雖然這不過只是漫漫科舉道路上的第一步,可對蘇幼貞來說,已經(jīng)是很大安慰。
蘇幼貞知道哥哥這些年付出了多少的努力,心中便多了許多指望,心中總是想著或許哥哥在下一次的科考中就能有所斬獲也未可知。
蘇幼文的心思她一直都明白,就是為了保護(hù)自己和鍾哥兒。她希望能做一個有用的兄長,而不是靠著妹妹接濟(jì)度日。
其實(shí)蘇幼貞并不覺得哥哥的成長足以保護(hù)自己,畢竟年歲相差不多,就算是哥哥中舉,到底也年紀(jì)太小,許多事情還是只能仰仗府中。不過他能刻苦用心,對于他的將來到底是好事。
本書由瀟湘書院首發(fā),請勿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