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過后正是秋收的季節,今夏的天氣非常好,雨水不多不少,陽光充裕,地里的莊稼長勢旺盛,看來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
各地的農戶沉浸在一片秋收的喜悅中,人人都想著今年又是好收成,家中過冬的余糧足夠了,說不定還能積攢下一些糧食,等到年前去集市上賣了,換些銀子,要買些肉改善一些伙食,再給老人孩子買幾顆糖果,要是再有剩余就給家里的婆娘買幾匹布做件新衣服吧,她上次做衣服不知是多少年前了。
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真誠的笑容,大家卯足了勁兒,就等著下田大干一場,收獲自己一年來的勞動果實,讓家人衣食無憂。
可誰也沒想到,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雪,粉碎了所有人的美夢。
黎國地處靠南,冬季并不算寒冷,雪下得也不大,有些地方甚至常年不見雪落,每年也只有在年底最冷的時節才會下上一兩場雪。
可是今年,不知老天爺在發什么瘋,中秋節過后不到半個月,黎國境內幾個地方竟一夜之間紛紛下起了鵝毛大雪,這雪一下就沒有要停的意思,不過幾日的功夫,積雪已經有成年男子膝蓋那么高。
黎國百姓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大的雪,也沒有經歷過這么冷的天氣,每個人心中都充滿了恐懼,他們甚至覺得這是天@怒的前兆。
因為大雪足足提前了兩個多月,百姓們還沒有來得及準備入冬的衣服,就這樣活生生的凍死了很多人;更有很多人因突然降溫而染上風寒,風寒惡化為肺炎,又是一批活生生的生命逝去。
然而,更大的災難還在后面,現在本是秋收的時節,然而莊稼才剛剛開始收割,大雪突如其來,每個人都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手忙腳亂,等到大家終于克服了暴雪的天氣,想起自家地里的糧食時,那些農作物已經被活生生的凍死了。
百姓徹底傻了眼,如果說僅僅是嚴寒和暴雪,他們大可以足不出戶的應付完整個冬天,可是現在糧食還未收就被凍死了,家中去年的存糧也所剩不多了,那就代表著,他們很快就要斷糧活活被餓死了。
當百姓的口糧無法保證時,那么一個國家的災難算是真正開始了。
朝廷開始陸陸續續的收到地方官員的奏折,已經有很多鄉村出現餓死人的現象,居住在城鎮里的百姓因為較為富裕,還算是能勉強支撐,卻也是強弩之末,朝不保夕了。
這件事震驚了黎國上下,皇帝迅速組織所有官員行動起來,調糧派糧發糧,一切都迫在眉睫。
黎國近十年來一直風調雨順,收成頗好,所以國庫充足,拿出一部分糧食出來接濟災民暫時不成問題。
只是派去賑災的人選需要仔細斟酌,務必要有能力且愛民如子,如此才可保證每一位黎國的百姓得到救助。
前一天晚上,皇后就示意寧王主動請將,赴災區送糧,但是直到今日早朝時,他都猶豫不決,沒有下定決心。
寧王當然知道,此次是立功的好機會,如果他能漂亮的完成這等大事,父皇一定會對他刮目相看,再也不會覺得他處處比不上騏王。到時候他聯合支持自己的幾位權臣,再加上舅舅在旁造勢,哄勸的父皇立他為太子也不是沒可能的。
話說的好聽,但是做起來就是千難萬難了,慕孤瑞自幼養尊處優,哪里過過苦日子,上次去邊疆督軍已是辛苦至極,現在要是去冰天雪地的災區送糧,他如何吃得消?
可巨大的利益擺在眼前,他又很是心動,正猶豫糾結時,突聽慕孤澤上前朗聲道:“父皇,兒臣愿帶糧前往災區救助難民。”
寧王臉色大變,皇帝卻很高興,點了點頭,道:“好,難得騏王愛民如子,你一向聰明能干,有你去災區放糧朕很放心啊。騏王接旨,朕命你為此次賑災的總指揮,全權負責所有糧食的調度和分配,即日啟程前往災區。”
“兒臣領旨,定不負父皇所托,全力救助災民?!彬U王跪地領旨謝恩。
站在一旁的寧王臉色陰沉不定,心中是狂怒的——騏王果然露出了狐貍尾巴,爭權奪勢之心不死,很好,這次賑災之行,本王定叫你有去無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