隊伍浩浩蕩蕩的向著災區駛去,京都地處黎國的南部,氣溫相對暖和,氣候宜人,算是一處風水寶地,此次雪災,京都也是少數未曾降雪的城鎮之一,所以并未受到雪災的影響。
可是,出了京都一路向北,情況就漸漸不一樣了。氣候開始干燥而寒冷,沿途見了積雪,如此走了幾天,天氣愈發的寒冷,積雪也愈發的厚,沿途慢慢見了頹敗之勢,有些比較貧瘠的地方已經出現了些許難民。
越往北走,慕孤澤的臉色越是沉重,林詩嫣能感受到他的心疼、自責和無奈,她知道那是他無能為力時的痛心疾首。
黎國的國庫雖然充裕,卻不可能一下子拿出全部的糧食出來賑災,慕孤澤帶領的賑災先鋒部隊,帶走的糧食并不太多,所以這救濟災區也就分了輕重緩急。按照皇帝的指使,這批糧食是送往災情最嚴重的柳城、暉城和延城,如此一來,這沿途路過的災區他們便是有心無力了。
可那些正在忍饑挨餓的難民也是黎國的子民啊,卻只能因為這些糧食要被送往受災最嚴重的三城,他們便與這些救命的糧食擦肩而過。
這對他們,公平嗎?
而慕孤澤身為皇族成員,眼看著自己的子民忍受著饑餓,明明自己手中有著可以填飽肚子的糧食,卻不能拿出一分一毫來給予他們。
那些,同樣是人命啊。
所以慕孤澤難過而自責,但是他卻一絲不茍的執行皇上的命令,只因為他知道,這才是最佳解決方案。
如果他沒有計劃的發糧,那么這些糧食用不了多久就會顆粒無存,根本不可能支撐到受災最嚴重的三城,而那三城的災民則會因為糧食的遲遲不到而全部餓死。相比較那三城的嚴峻行事,其余地方尚可以死撐上一段時間,等待下批賑糧的到來。
所以,即便再不忍,慕孤澤依舊沒有停下腳步,沒有浪費一顆糧食,他狠下心來不去管周遭出現的難民,視而不見那些忍饑挨餓的百姓,快馬加鞭向著柳、暉、延三城前行。
成大事者必須要有所犧牲,有時候為了救更多的人,不得不犧牲掉個別人的性命。
慕孤澤下了嚴令,所有隊伍直奔重災區,中途不許停留,不許私自放糧給災民,更不許透漏隊伍攜帶大量糧食這個消息,違者立斬。
雖然下這個命令時,慕孤澤的聲音是哽咽的、雙眼是通紅的,但他還是斬釘截鐵的下了命令,他知道這是他必須去做的,所有的悲哀苦難都需他獨自承受。
他不能讓難民知道他們的隊伍攜帶大批的糧草,否則定會發生血案。現如今的黎國大部分處于饑寒交迫的邊緣,即便是家中略有余糧的富裕家庭,也會因周遭的環境而產生心里陰影,對糧食有種近乎野獸嗜血的狂熱,一旦讓他們發現有大批可以吃的東西,他們定會滅絕掉所有的人性和良知,為了食物而瘋狂的掠奪,如同野獸般將那些糧食瓜分,甚至為此可以犧牲別人甚至自己的性命。
一旦到了那種境地,場面將難以控制,會死更多的人,發生更大的災難。
慕孤澤決不能眼睜睜看著眾民掠奪糧食的慘境出現,所以,他只能視而不見沿途百姓的饑餓困苦,狠著心按計劃行事。
雖然,他的心已經被那些饑餓的眼神和呆滯的目光,傷的千瘡百孔。
這一路,同樣不好過的還有林詩嫣。
面對著群民的慘狀,她不知悄悄流了多少的淚,每天她都會看到衣衫襤褸的百姓,拖家帶口的茫然走在郊外,他們的目光是呆滯而絕望,似是再也沒有了生的熱忱。只有在看到些許食物時,他們的眼中才會流露出狂喜的光芒,而那些食物通常都只是一些草根和樹皮。
沿途不知遇見了多少餓死的尸體,多到大家都絕望,連掩埋的想法都消失了,似乎每個人都只是在熬在耗,悲慘的等待著生命終結的那一刻。
林詩嫣知道慕孤澤的決定是理智而正確的,卻時常忍不住偷偷將自己的食物留下一些分給孩子和老人,她越來越瘦,身體越來越虛弱,似乎風大一些就要被刮倒,臉色白的像紙。
與此同時,愈發寒冷的天氣激發了她的寒癥,還未到目的地,她就病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