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茹姐!你看我光顧著說話差點把正事給忘了,跟我一起去學校看看吧!”燕兒向小茹發出了誠摯的邀請。
“好啊!好啊!我也正有此意。‘恭敬不如從命’。”小茹俏皮地沖著燕兒一笑,有些“解脫”后的欣喜若狂。
這該是怎樣的一所學校啊,不到一畝地的山坳里擠擠挨挨著十一間房子,密密匝匝的,就像沙丁魚罐頭一樣。其中除去一間做辦公室以外,每兩間便是一個年級,而且每間都要比正常的標準教室要小得多,只能容得下三排孩子坐下來學習,所以五個年級中最大的班級也不超過30個人。
由于這里的人家住得相對分散,有的孩子要走很遠的山路來這所學校就讀,教室里沒有象樣的黑板,就用一塊刷了黑漆的木板來代替,那扇面的顏色斑斑駁駁的,但是卻很醒目地寫著幾行娟秀的字跡:“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粉筆沒有一根是完整的,星星點點的粉筆頭靜靜地躺在一個舊暖水壺蓋里……
看著眼前這簡陋的一切,小茹忽然覺得眼睛有些模糊,眼角開始慢慢酸澀起來。她深深地感受到了一點。那就是——這是自己有生以來上的最為難忘的一課!她情不自禁地再次將燕兒擁入懷中,深情地問了一句:“好燕兒!你覺得這兒的生活辛苦嗎?這幾年你是怎樣過的呢?”
“怎么會呢?和這些孩子們生活在一起我覺得很充實很快樂!”燕兒沖著小茹嫣然一笑,輕輕地搖搖頭,淡淡地說。
一剎那間,小茹忽然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她明白了:燕兒對孩子們默默付出的是一種沒有條件,只講奉獻,不求索取和回報的愛。皎潔如月,溫潤如玉。“捧著一顆心來,不帶一根草去。”她用自己踏實而又平凡的行動詮釋著教育的真諦。
中午,“特區希望工程基金會”在學校大門口舉行了捐獻儀式,其中包括捐款捐物等活動。小茹第一個上臺捐了款。她心里明白,這或許是自己能夠為山鄉教育聊盡綿力最好的方式了!同時也是在為自己和林子償還“情債”。當小茹將一摞摞厚厚的書籍和一件件新穎的學習用具交到一個個學生手里的時候,真正感覺到了什么是“心與心的交融”……
下午,大家舉行了登山活動。燕兒領著小茹沿著羊腸小道向上攀登。到了懸崖峭壁之處,燕兒仍能輕巧地上去,這令小茹佩服不已:在她看來,眼前的這個俊俏無比的苗家少女簡直就是一只輕盈矯健的燕子!渾身上下洋溢著青春的活力,散發出蓬勃的朝氣!真有一番“王謝堂前雙燕子,烏衣巷口曾相識”的意味。如果用“身輕如燕”來形容此時此刻的燕兒,簡直是再恰如其分不過了!和她在一起,小茹才發覺:自己變得不像原來那樣“老氣橫秋”了,有種“返樸歸真”的感覺。
好不容易登上山頂,小茹已經是累得“大汗淋漓”了,坐下來休憩的時候,燕兒掏出手絹遞給小茹擦汗,并且笑著對她說:“累了吧!小茹姐!你呀!一邊擦汗一邊聽我給你唱支山歌好不好?”
“真的?好啊!好啊!那我可就洗耳恭聽了!”小茹早就聽聞:苗家兒女歌喉如百靈般嘹亮。高興得連連鼓掌,一個勁兒地催著燕兒快點開唱!
燕兒站起身來,清了清嗓子,接下來一陣婉轉悠揚的音符便從她那夜鶯般的歌喉中裊裊繞繞,在風中飛揚:“大山的子孫喲!愛太陽嘍……太陽那個愛著喲,山里的人嘍……喲!喲!這里的山路十八彎,這里的水路九連環;這里的山歌排對排,這里的山歌串對串。十八彎,彎出了苗家人的金銀寨;九連環,環出了苗家人的珠寶灘。耶……沒有這十八彎,就沒有美如水的山妹子;沒有這九連環,就沒有壯如山的放排漢。十八彎,九連環,彎彎環環,環環彎彎,都繞著苗家人的水和山。大山的子孫喲……愛太陽嘍!太陽那個愛著喲……山里的人羅……這里的山路十八彎,這里的水路九連環;這里的山歌排對排,這里的山歌串對串。排對排,排出了苗家人的苦和甜;串對串,串出了苗家人的悲與歡。耶……沒有這排對排,就不能質樸樸地表情意;沒有這串對串,就不能纏綿綿地表愛戀。排對排那串對串,排排串串,串串排排,都連著苗家人的夢和盼!喲……”
那美妙的歌聲愉悅著小茹的每一根神經,令她有種“漫步云端”的感覺。心底升騰起一種“如坐春風”的感覺,這種感覺是她平日里在喧囂的都市生活中從未體驗到的。如癡如醉的她直到歌聲終了方才“如夢初醒”。不禁發出一聲由衷的贊嘆:“好燕兒!你的歌聲真是太美了!簡直就是一個再生的“劉三姐”!今天我可真正領教到了什么是“繞梁三日,綿綿不絕”。恐怕從此我就要“三月不知肉味”了!”小茹一臉崇拜地對燕兒說,那樣子既俏皮又可愛。
然后,大家彼此相視一笑,一切心意與默契盡在不言中。望著周圍峭拔入云的山峰,默默分享著“莽莽蒼蒼兮,群山巍峨”的詩情畫意,體驗著“云飄天際,雨灑蒼穹”的快意,感受著何謂“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的空靈與寂寥,品味著一種“攬清風浮云而小天下,凌萬物以超脫”所給人帶來的“羽化飛仙”的飄然,明白了金庸為何獨鐘情于令狐沖與任盈盈的心靈相通,以及二人琴蕭合奏出《笑傲江湖》的個中原委。
“山高伴著太陽,竹樓映著綠水長。”小茹忽然覺得這里的山是那樣的深沉,這里的水是那樣的含蓄。眼前的山水托起了夢里的日月,讓她覺得自己好像要與這山水融為一體,血肉相連、難舍難離了!“如果可以重新來過的話,我真的寧愿選擇做一個苗家女,守望著眼前的山水,詩話的日月……”小茹這樣想著,在心里暗暗地對自己說。
當二人踏著滿地夕陽牽手歸去的時候,天邊出現了一片火紅的彩霞。
“小茹姐!你快看!那里……”燕兒歡快地叫著,用手指給小茹看,小茹順著她手指的方向望去,不禁驚嘆于自然界竟有如此美麗的奇葩:只見那彩霞有多種顏色,從深紅到淡紅把天空分成了好幾層,和煦的夕陽照耀著一切,“慷慨”地釋放著它的光和熱,使人倍感溫暖和親切,被霞光浸染的層林如同一幅巨型的畫卷,在天地之間綿亙蜿蜒,讓人頓生出“江山如此多嬌‘的感慨。
小茹佇立在這“層林浸染,萬山紅遍“的山水之間,忽然望見了漫山遍野盛開著的杜鵑花,聽燕兒說它是“杜鵑啼處血成花”的。想到這里,小茹的心不由得戰栗起來,愈發不忍再看。她不敢想像:一千年以后的燕兒會不會也幻化成杜鵑鳥,用自己那顆早已是滿目創痍的心靈去哭泣,灑下的斑斑血淚滴滴點點滴滴染紅了漫山遍野的杜鵑花;用那副早已嘶啞的喉嚨去歌唱,以重續這千年難了的“溫柔傳奇”……
短短不足一天的相處,或許是“心有靈犀”抑或是冥冥之中的那種難以名狀的感覺,小茹和燕兒很快成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小茹驚奇地發現:燕兒和自己身上竟然有如此眾多的相同之處:同一天的生日,性格外向、活潑開朗,就連口味與愛好也都不謀而合。尤其是燕兒那像詩一樣的善良和真誠令小茹終生難忘。她甚至有時候會想:“燕兒要真是我的親妹妹那該多好啊!”最使小茹難忘的還不止這些,而是在那個令她“刻骨銘心”“感動肺腑”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