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楠該上學了。盡管繼母百般不樂意,可還是照安冬陽的意思,給安楠買了一件新的白底碎花連衣裙。這是安楠童年里最漂亮的一件衣服,也是唯一的一件裙子。對于未來,她的信心開始生長。每天清晨她背著那個碩大的與她瘦弱的身體極不相符的書包,一個人穿過兩旁長滿了梔子樹的陳舊街道,以及街道盡頭的那所有著寬敞院子的好看的老宅子。她的心是歡喜的溫柔的,因為她知道自己終于可以在一條新的路上行走了,可以暫時離開那個永遠烏煙瘴氣的家了,雖然現在只是暫時的。
她明白,自己只有努力學習才有可能走出這個鎮子,徹底離開那個家。她會努力。皇天不負有心人,她以優異的成績進入了初中,而且是學費全免。這讓安楠多少得到了些安慰,對未來也有了更多憧憬。
有人說童年是對人影響最深的時間段,人日后的行為念頭恐怕多是受年幼時的心理體驗和感知決定的。或許是從小就遭遇到繼母的不善的待遇,也或許是她骨子里的東西。安楠看起來就像一頭孤獨的小獸,眼神乍看溫順,然偶仔細一看才發現那是令人吃驚的倔強和冷漠。她身上有一種明顯的對人的疏離感,以及一種少年老成的穩重和冷靜。可是她每日踽踽獨行的背影看起來又有著難以言明的憂郁。這究竟是怎么樣一個孩子。看她的第一眼,安楠的新老師靳潔就記住了這個特別的孩子。
打聽了她的身世家庭才知道這個女孩在家遭遇了怎么樣的痛楚,在別人還依偎在媽媽溫暖的懷抱時,她就擔起了沉重的擔子。靳老師心里生出一種深深的心疼,她本是個母性很足的人,此時看待那個孤獨的小女孩,更是滿懷愛意。她覺得自己應該做點什么。
靳老師的家其實本來是在A市的,她丈夫有自己的公司,生意做得很大。小鎮只是她的老家,母親走了之后就大宅子也就一直空著。丈夫本來想讓她做個全職太太,安心在家相夫教子就好。可是她一直不是個安于平穩的人,總不能為了家就丟了老師這個本行。跟繁華的大城市相比,她也倒更喜歡自己的老家——這個古樸的小鎮,它有一種讓人寧靜的氣息,這對培養兒子沉穩的性格是有好處的,城市巨大的學業壓力只會過早養成孩子的功利心。再加上丈夫每天工作忙,在家的時間少之又少,她就帶著兒子來老家了。兒子在這里念到小學之后,就回到市區念高中了。但每逢假期,他都會過來看看她,陪陪她。他們就住在街道盡頭的那所大宅子——這個鎮子上最漂亮最氣派的宅院,每天安楠經過它的時候,都會看見院子里的梔子花已經開過枝頭了,就連花,似乎都比別家開得大開得白。
安楠在學習上的用功和聰敏越來越凸顯,幾乎每次考試都是穩拿第一,她心里不能不說不喜悅。靳老師更是看在眼里,憐在心上,越發喜歡這個孩子了。她經常在班上表揚安楠,夸獎她的刻苦和用功,這些對一個孩子來說是莫大的鼓勵。從小從未感受過母愛的安楠,在靳老師的眼里看到的,是愛么。她不知道,只是知道她越來越喜歡待在有靳老師的教室,考試努力得第一時老師的夸獎比什么都讓她高興。有時候看著講臺上老師那和藹慈善的臉,安楠的眼睛會不小心蒙上一層水霧:媽媽是不是就是這個樣子的?……做她的孩子應該是很幸福的吧…
只是心中的枷鎖太重,她不敢輕易打開自己關閉太久的心門。那扇門背后,是被忽略太久的渴望和希翼,現在已經蒙上了厚厚的灰塵。很久以前她就明白主要向別人索要是一件多么愚蠢和羞恥的事,她不會了。這個世界上對自己好的人,只有爸爸。至于靳老師,她只能當做是不可企及的奢望罷了。她敏感而又自卑的心不允許她去接受那份厚愛。她只能回那個冰冷的家,面對那個冷漠自私的女人——她的世界里沒有愛,沒有人能幫她,沒有人……
靳老師明白安楠心中的堅冰,看見安楠那隱忍中又透著渴望的眼神,她的心總會生疼。愛,是有溫度的,只是短暫的溫熱之后會帶去更多的冰冷,渴望愛卻又害怕傷害,這就是安楠吧。那么,就讓時間來沉淀,來讓她相信一些東西好了,比如愛,比如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