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處插入雷同的幾篇小文,或許親們可藉此更多的了解男主的性情。
………………………………………………………………………………………………………………………………………
七種武器
圓月彎刀月如鉤,驚艷一槍入長恨,寄情孔雀翎,但求孔雀來。
射日神弓日無輝,朝天一棍與天爭,不結無情環,愿作無情游。
無情環(一)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自幼飽讀詩書,閑暇之余,也喜翻閱佛經,頗具慧根,也常打跏跌而坐,攝定心神,靈臺空明,神游物外,方知禪意深遠。當年佛祖靈鷲峰說法,拈花而笑,眾羅漢菩薩皆不明所以,唯伽葉尊者與佛祖相視一笑,也作拈花狀,是謂“禪”也,不可說,不可說,一說就破。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尤喜一佛家緣法故事:一書生苦戀一女子,日久情深,而她卻嫁作他人婦,書生苦悶至極,遇一禪師,訴之苦情,禪師笑而不語,用天上佛法顯出其前世今生,原來此女子前世是一裸尸,書生見其一絲不掛有傷風化,遂脫下長衫蓋之,隨后又來一農夫,見此女尸暴尸郊野,頓生側隱之心,遂挖坑葬之,禪師告知書生,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這女子念你前世蓋衫之德,便與你今世相戀一場,而農夫卻有埋葬之恩,所以她的歸宿是那農夫……書生大徹大悟,遂削發為僧,皈依我佛。
紅塵喧囂,六根不能清靜,而今終日鐵鐐纏身,囚于樊籠,日復一日,手搓鐐環,禪坐靜思,始知修行之道也。前塵往事,皆為云煙,所謂前世因,后世果,有愛故生怖,有心皆為苦,無心即是樂,無般世物,皆為造化,任你帝王將相,販夫走卒,到頭來,不過一杯黃土而已。
是故,無情之環,如我佛念珠,渡有情之人,懷菩薩之心脫塵世,達凈土,修正果。
大限將至,送無情環,念六字真言,去恐懼心,笑開心顏,道是無情卻有情,共結無情游。
雷同作05年9月10日
感懷身配刑具
傷心小箭(二)
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
人道相思苦,那么不敢相思呢?那便是一種刮骨的痛了。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少年時也曾為賦新詞強說愁,待到歷盡滄桑,看盡世情后,才發現情字如刀,刀刀催人老。唯有借酒而放情,縱情于酒色中,卻發現自己其實很單純。左擁右攬,不過是在演一出蹩腳的戲。
我本善良,只為卿狂。不由得想起了金庸先生筆下的楊過,真的想種一株“情花”,以身試毒,能受情之煎熬,雖痛楚,卻也心醉。奈何,‘情花’雖種伊人已逝,這才明白,楊過苦等十六年后那驚艷(建議改為‘驚世’)一跳,世人眼中的禮儀俗教,痛惜折腕,均不值一曬。只愿能做比翼鳥,結連理枝,化蝶而一笑世人,是謂“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古有奇女子卓文君,為夫而作《白頭吟》,雖不羨司馬相如能賦高唐,卻也妒有妻若此;自嘆雖不比宋時柳七“凡有井水飲處皆詠柳詞”“眾名姬焚詞葬柳永”風月無邊,但已無憾,身陷無間樊籠,尚能交一紅顏知己,得遇故人,喜不能泣……
無以為贈,唯摘“情花”一朵,張開心弓,涂情花毒,射傷心箭——一箭穿心,傷心小箭。
狂生雷同於05年九月十日
作此小文,以博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