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書說到南北雙俠聯手,又多虧了獨孤風這小子的破空一劍,這才努力戰退了那大胖和尚。可那大胖和尚的臨危一掌猛然朝獨孤風擊到,惡斗中,大俠李玄、甘鳳池皆不及相救,眼見得獨孤風的小命只在須臾。
那大胖和尚的掌風似挾泰山而來,若超北海而至,鋪天蓋地,大有遮云蔽日之威,藐五岳萬山之勢。如此掌力,便是李玄和甘鳳池,只怕也難以抵受。而獨孤風這小子,功力尚淺,只消輕輕挨了這一下,小命必不能保。
孤舟一葉,海天之威凌之,方曉天之高,海之廣。那大胖和尚的一掌拍出,獨孤風只覺腑臟痛如千刀刮,一股灼燙之極、剛猛絕倫的勁風正要撕裂他的身子,將他化了開去,掌風直迫得獨孤風一口真氣進出不得。獨孤風麻木的身子很快便失去了知覺,不知手足何處,更別說提揮劍格擋了。
扁舟將覆海。呂瑩見了,想也不想,便要上前扶住獨孤風。
巨浪再掀風波。那道掌風之中竟又憑空生出一道勁力較小的掌風來,一般灼熱的掌風。想不到那大胖和尚竟會使得用勁如此巧妙之極的掌法!
奇怪的是,那后一道掌風雖是灼燙無比,卻也柔和無比,少了一股蔑視天下的霸道之氣,不像是那大胖和尚所發。
那道柔和的掌風將呂瑩輕輕推了開去,只教呂瑩再也近前不得半步。
忽地獨孤風只覺眼前一花,一個赤須、赤發、赤眉、赤衣的好漢便輕飄飄地落在了自己的身前。
火神一怒為道義,朱雀甘受焚,不吝忠魂。獨孤風眼前這個赤須赤發、赤衣赤眉的綠林好漢,不是那名動江南的豪客英雄祝侯烽卻又是誰?
那后一道較柔和的掌風正是這江南好漢“南天火神”祝侯烽所發。
只聞得“砰”得一聲巨響。“南天火神”祝侯烽雙掌同時猛地揮出,正好接上了那大胖和尚的掌力。
方才南北雙俠與那胖和尚巨斗之時,“南天火神”祝侯烽已隱身在密林之間了,其時旁人正凝神觀斗,在場的一眾絕頂高手,倒也沒有覺察到他。“南天火神”祝侯烽的武學造詣頗是不俗,他縱然看不出那大胖和尚功力的深淺,也必然瞧得出這和尚的內力必定要在自己師父、那號稱“天下第一”的張太虛之上。“南天火神”祝侯烽舍身相救小兄弟,拼死一擊,因此他這兩掌已凝聚了自己畢生的武學修為。
“南天火神”祝侯烽將畢身的真氣全都積聚到雙臂上來,一時內勁澎湃,只見他袖袍鼓蕩如天河奔瀉,須發飄揚如紅云萬里,豪俠之氣畢現,有若云中君。
“南天火神”祝侯烽習得的一身道家武學,臨敵之極,本是以擅借對手之力為能,不以硬碰硬為技。可是現下他那小兄弟獨孤風在其身后,小姑娘呂瑩、師兄“北海蛟龍”洛伯灃則分列左右,而“南天火神”祝侯烽這借力打力的技藝又尚未練至如那甘鳳池一般得心應手的地步,大胖和尚那天下無雙、霸道無敵、神力無匹的掌風若是借得稍有偏差,定然當場便要害了自家人的性命,因此這“南天火神”祝侯烽也只得豁出命去,全力接這一掌了。
那些江湖上的“大俠”們誰又能想得到,像“南天火神”祝侯烽這樣一個“邪派”高手,身負“怪客”之名的人物,竟能在他人危急之時,舍己仗義出手。那些“英雄”們喜歡將英雄的小事、瑣事和應做、當做的分內之事胡吹海侃,捧到天上,亂墜天花。那些也會為非作歹、搶惡人飯碗本事天下一絕的“英雄”們固然個個是響當當的“大俠”、表彰榜上的“正人君子”,而那些英雄們也樂得聽人吹捧阿諛,做小事便是為了留名,正好心安理得地英雄一回。至于那些深受孔老夫子教誨的真君子們,眼見得英雄如此英雄,而“英雄”也是如此英雄,在為應有之義之時,倒覺得自己作偽了,不免要每為仁行義一次,必先惡心自己一把。本是該做、當做之事,只可惜好好的見義勇為、奉獻精神,竟能叫那些“英雄”們弄得惡心至斯,縱不令英雄汗顏,也當教君子束手了。標榜之上,受表彰者往往都是些“君子”,而另外一些默默無聞的真君子和冒名頂替“小人”的真英雄又豈有爭奪之心,再讓他們于人前行君子之義,豈不要先惡心了他們自己?天地不平,是故常常會糊涂了盜跖、顏淵;君不見那標榜如水平,“君子”為之吹噓,又豈會糊涂了英雄、小人?
那“南天火神”祝侯烽可是真好漢,他又生性灑脫,一身豪氣,他心頭要救獨孤風,手頭便也是這般動作,只因道義,不顧其他,更不會去顧及那些“君子”們“君子小人”的糊涂論調了。但求心安,不管他人是己或非己,這便是“南天火神”祝侯烽的過人之處了。
閑話休絮。卻說“南天火神”祝侯烽要硬接大胖和尚那一掌,這可苦了他自己。那“南天火神”祝侯烽武學造詣早已不俗,可其火候終究還未至爐火純青之境,在那大胖和尚這等當世數一數二的大宗師、大高手面前,他那掌力也只能如擊石之卵了。真是可憐了這個真英雄,可惜了這位真好漢!緣何可惜?
二力相抗,一時真氣縱橫,如二岳飛撞,聲震霄漢,直教那虎落龍墜,鷹走雁回。勁力激蕩處,早便將獨孤風他們震了開去。而那“南天火神”祝侯烽自己也被那大胖和尚的掌風給激得飛了出去,只見他口內飛血四濺,身子便如那斷了線的紙鳶,沒了骨絡,軟軟地摔入了林中,不知性命如何?“南天火神”祝侯烽受了這一掌,便是僥幸能保得性命,他那一身的好武藝也必定要廢去了,真是可惜了這一條好漢!
“祝師弟!”“北海蛟龍”洛伯灃驚急道。方才之變實在太過突然,縱是如“北海蛟龍”洛伯灃這般江湖閱歷豐富、武藝高強之輩,也未能及時出手救助自己的師弟。
月光若水。一道黑影破水飛掠,輕功雖是極佳,卻也難掩那人的驚惶。此人就是那“北海蛟龍”洛伯灃。他小心地抱起自己的師弟“南天火神”祝侯烽,轉眼便消失在了這夜色之中,不知去向。
那“善財菩薩”周大酆一直在旁冷眼瞧著,別人不知,他卻是知道那洛伯灃定是負著祝侯烽回花間山莊,去求他們的師父“紫霄真人”張太虛醫治了。
卻說“善財菩薩”周大酆也是那“君子”之流的人物,硬是要背著一個“菩薩”的名頭,卻也能行那許多“君子”口中的“菩薩”之事。此等欺世盜名、污人視聽的腌臜偽君子、偽菩薩,不提也罷。
“北海蛟龍”洛伯灃帶著重傷的師弟“南天火神”祝侯烽走后,南北雙俠也早已教那大胖和尚敗走逃遁。只見李玄、李小武趕忙上前看視獨孤風的傷勢,這父子二虎將,皆是直爽之人,他們一個口稱“獨孤兄弟”,一個卻喚道“貓哥哥”,神情甚是焦急,真情溢于言表,顯示對獨孤風十分關切。一旁那做慣了戲的“大菩薩”周大酆瞧見了,只道他們也在做戲,這不過是充滿了“人情味”的虛情假意罷了。本是炎涼世態,可這回,那閱歷極富的周大酆卻也瞧得錯了。世間之可悲,多在“多情”之人的無情,卻又有無情之世;“無情”之人的真情,真未毀于假,又乃是悲中之喜,人生之意義也多在于斯。
只見獨孤風提著一口真氣,手卻打顫著指向周大酆抬來的那頂華轎。李氏父子二人生平最尚的便是水滸江湖義、梁山英雄氣,他二人這時一心只會顧著自家弟兄的傷勢,卻哪還有閑心去細瞧獨孤風的手勢。獨孤風緣何以手指轎?
原來,那六陰會的“半總舵主”和尚其時并未遠遁,可那轎子之中也并無暗格;縱有暗格處,只怕也難容得下惡胖僧這尊“大佛”。那么大胖惡僧究竟是如何能在江南第一高手“南俠”的眼前走脫的?只為方才那惡僧使的乃是道家幻術,霧迷之中,煙瘴障目,在旁人瞧來,看似他已入了轎內,其實他卻只是閃身在轎旁。待得人家入轎探察仔細、確定轎中無人又如逢鬼怪了之后,那大胖惡僧早已繞至轎后,而那頂華轎的前后又皆能出入,彼出此入,里外兩不相見,是故“南俠”進轎、出轎兩番總不得見那大胖和尚。而在那大胖惡僧定心安坐轎內之時,以“南俠”之能,他又是決計不會不自信如常人一般、婆媽地再次入轎查探一遍,這也并能怪“南俠”不細心了。此等幻術,本是連小孩子做游戲時都會用的兵家淺顯道理,可就是在這些小事情之中最能蘊涵世人的大智慧。“南俠”之識見廣博自不必提,可他今日一時不察,竟也被這小把戲給瞞過了。頑童尚能為孔圣人之師,今日“南俠”被這小手段給欺了,也是無可厚非的。
獨孤風確是能熟識這幻術的,又是緣何?只因獨孤風在蓬萊島上之時,曾多番與毗鄰的忘八島上、無恥國內那些好侵略的忍士們交手,這些逃跑的伎倆正是那幫忍士們的好手段。不過那些忍士的遁術必須實現做足準備,自掘地道墳墓,裝神弄鬼地作假,終究不似中原幻術的渾然天成,隨機應變,信手拈來的道具便足以保身。中原、東洋二者遁術原理本相同,實踐出認識,獨孤焉有不識之理?
甘鳳池,李玄,這一南一北的當代兩大豪俠相會,卻也沒有那許多虛情假意的噓寒問暖,做不出那許多繁文縟節的儀式,更說不出那許多酸言官話的肉麻之語。豈不怪哉?世人若與之交,必以此二人為怪。哪知高山流水,至高的情誼,又怎需那許多多余的言語?甘、李二人皆是真英雄、大豪俠,他二人一會面,便是惺惺惜惺惺、好漢重好漢,既已知對方的鐘期之誼,便也沒了那許多客套的場面。二人既是英雄,便行大行,不拘小節,只一句話,便說到了正事上來。
“天殺令!”甘鳳池與李玄同時說道。南、北二俠初會,他二人同時所說的頭一句話竟是這一樣的三個字!
二俠相望,“南俠”甘鳳池揚須微笑,而“北俠”李玄則縱聲長笑,二人隨即又都面色凝重了起來。
過了會兒,“北俠”李玄一抱拳,朗聲說道:“甘老英雄,方才灑家得一位好漢冒死相見,那位好漢給灑家看了一張黃紙,便是那什么鳥‘天殺令’了,這鳥令上面可把咱們維止會與屠龍幫的大小頭領都給寫盡了。一面上寫的俱是維止會的弟兄們,這第一條好漢便是甘老英雄您,想必老英雄也早已知曉了……”這“北俠”是直性子的北方好漢,他知對方也是江南真俠士,因此仍是如常時一般的直話直說,并不刻意拘束。“北俠”也不言綠林切口、江湖黑話以示自己的武林身份,他這滿口“灑家”、“鳥”字的“好漢話”,都是他小時候從說書人口中所講的“水滸”評書中學來的,如今又自他這個專愛打抱不平的“北俠”口中說出來,倒也算沒減了梁山魯達等好漢的絕世氣概。
那“天殺令”上,一面書江南維止會長老的姓字,一面寫北方屠龍幫當家的名號。那維止會的第一條好漢自是江湖上大名鼎鼎的“化地無形隱逸俠”甘鳳池了。“維止會總舵英烈使‘化地無形隱逸俠’甘鳳池”,這一面的第一行朱筆小字,便是書的“江南大俠”甘鳳池。而另一面的屠龍幫眾的名單上,位列第一的竟然不是與“南俠”甘鳳池齊名的屠龍幫現任幫主“北俠”李玄!屠龍幫幫主、“北俠”李玄稱第二,屠龍幫內又是誰人有資格數第一?這既是屠龍幫眾望所歸的、也是讓幫主李玄自愧不如的第一條好漢究竟是誰?正是這“天殺令”上的屠龍幫第一條好漢,引出了一樁無頭公案來;及至后來屠龍幫三打周家莊、火并瓦罐山,又驚動了朝廷三次派兵遣將攻打京涼山,皆是由此而起。此是后話,不提。有分教:血滴一顆,刺客飛出綠林禍;睥睨三軍,英雄哪懼兵戈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