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的暑假,我一個人回到了家,天宇哥送梅好去了南京。在這之前,我早就在QQ上將這個消息告訴了媽媽,她發過來一連串的問號表示不理解,我只好回了她一個無可奈何的苦笑!在每個母親的眼中,子女都是最優秀的,她確實不能理解我與天宇竟然沒有水到渠成地在一起。最后我給媽媽一個回答:緣份。
“緣份”這兩個字真的很管用。當兩個人要在一起時,他們都會不約而同地說,因為緣份;當兩個人要分開時也會用到這兩個字,因為緣份已盡;像我與天宇這樣子,我們是“無緣對面不相愛”;像梅好與天宇這樣子是“千里有緣一線牽”。很多事情歸于“緣份”這兩個字換來一聲嘆息后就勿須多言了。
暑假里面,常常與小安、譚笑她們在在QQ上聊天,知道她們豐富多彩的暑期安排,還有佳偶相伴,好不羨慕!為了表示“憤慨”和“不屑”還有我的決心,我在QQ簽名里放了一首小詩: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明確告訴她們,我潛心鉆研,心無旁騖。
第二天,黃悅從QQ上發來與這首相對應的小詩: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其實這兩首小詩都是佛偈,相傳是六祖禪宗慧能大師與神秀大師的一段對偈。
我知道黃悅師兄理解這個偈子的涵義,便與他在QQ上聊了我的一些困惑。他給了我不少意見和建議,還推薦了不少書讓我查看。
其實,黃悅確實是個真正的君子,自從那晚同看《卡薩布蘭卡》,他說了那一段類似表白的話后,在以后的幾次接觸中,就再也沒有提及這件事情,所以我與他相處也覺得很坦然。將我們之間的關系也可以歸于“緣份”這兩個字來解釋,那就是“有緣無份”。
8月份的一天,我收到一個寄自上海的包裹,打開一看,是黃悅的散文集《回憶》出版了,那上面也有我的名字,插圖繪制:簡潔。這是我的名字第一次以插圖繪制的形式見諸媒體,沒想到小時候被母親逼迫就讀的繪畫興趣班,真讓我學會了一樣技能,好像作為插圖繪制我還是應該有稿費的,好不開心啊!
父親讀完這本散文集,贊不絕口:“這是你們學校的學生嗎?看得出來不是一年半載的修為,小潔,你比到他差太多了!”
我小嘴一癟,說道:“反正別人家的孩子總歸比我好。”然后我對父親詳細介紹了黃悅的情況。
父親連連點頭:“難怪,家學淵源啊!”
“就是嗎?我怎么能跟人家比呢?”父親拍拍我的頭:“哦,你是嫌你爸爸沒能耐,只是個教書匠?”
我趕忙陪笑:“哪里呀,我可沒說!再說了,你女兒也不差嘛,沒有我的繪畫,這本書絕對沒有這么出色!是吧,爸爸?”
當天晚上我在QQ上找到黃悅,他的頭像是黑色的,就給他留言:黃悅師兄,書已經收到,謝謝!
沒想到他很便回復了:不用客氣!小潔,我最近會來宣城,到時跟你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