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
“哦,你的腿……”
“你是不是故意的?上個星期天爬紫金山,星期三逃課去爬將軍山,今天下午又是什么山?”
“方山。我不是故意的。是陳博邀請我去的,我看春光明媚,沒什么不好的呀!”
“又是那小子!呵,叫你去爬山,一來讓我想去去不成,二來上山下山的時候可以正大光明拉著你的手!什么心思!”
康靜才反應過來:“對呀,我說他怎么那么興奮,不過也沒什么嘛,我和他是朋友,何況又不是只有我們兩個。”
“我看他眼里就你一個,其他人都是山石林鳥!”
康靜為表忠心道:“今天下午爬方山,也不是很遠很高很陡,你的腿也不是很糟,多走走好得更快,一起去好了。”
李頤庭、康靜、姜陽、陳博,一行四人。
還沒出校門,陳博便望著遠處隱約的方山,吟唱起古人詩句來:“天印山高四望遙,振衣同上興飄蕭。深巖芨草秋仍茂,絕頂清池旱不消。”
各位聽陳博功課做得這么足,紛紛贊嘆,唯獨李頤庭掃興嘀咕道:“高個屁,才兩百多米高!”
陳博嘲笑李頤庭道:“方山確實不高,但地處平原,也不失巍峨挺拔呀。像李白‘飛流直下三千尺’的句子,這其中的意境,看來你不懂。再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頤庭被陳博笑話,也不謙虛,說:“我學歷史的,也沒聽說過這方山。”
姜陽去過方山很多次,此時插上一句,算是站在陳博一邊:“蠻有名的,秦始皇鑿山通淮泄王氣,說的就是這座山。”
“你歷史學得真不好啊。戴/笠飛機失事,撞的也是這山。”陳博補充道。
“不是撞的岱山么?”
“就是這兒。而且如果蔣/介/石不敗,這兒就是他親選的墓地哦。”
李頤庭看陳博肯定,不好反駁。沒想到這整天低頭不見抬頭見的小山,這么大來頭。
考慮到李頤庭的腿,幾人上了公交。陳博在公交車上也不忘顯擺:“現在走的這條善鑒路,就是以方山定林寺開山祖師善鑒和尚命名的。”聽陳博如數家珍,頤庭覺得自己在這方面只是班門弄斧,便不再多說。
到了方山腳下,康靜也湊熱鬧,說起方山的好處來:“爬了這么多山,就這山免費!”
陳博大方,去攤邊買了四瓶水。姜陽“零團費”帶團,向山上進發。康靜跟著頤庭,走在后面。一路逶迤,直到定林寺大門前。
進校軍訓時,李頤庭張昭姜陽曾來過一次,那時寺廟的大門還沒砌好,現在已然漆光锃亮,氣勢恢宏。頤庭看這樣子,以為近年新建的寺廟,指著山門上的寺名,頑皮道:“姜陽,記得我們來過這兒吧,名字跟少林差不多,名氣比少林差遠了。”
陳博聽李頤庭這么無知無禮,直搖頭,介紹道:“達摩的第一道場可不是少林,而正是定林。佛教里有‘南定林,北少林’的說法,1500年歷史的定林寺的名氣可不比少林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