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在煜蝶他們看不見的教堂正廳,又是一聲鐘聲響起,原本的喧鬧靜了下來。緊接著,只聽見一陣眾人的腳步聲不絕于耳。而煜蝶等人,也被帶到了教堂外,分為兩豎排(一排六人),面對面站立著。我和影傾在一排,奈何左面有個第七騎士,煜蝶也不好去打擾嘛……
剛剛站好不到幾分鐘,四周的寧靜忽地被遠方的尖叫聲打破,煜蝶眼皮跳了跳。是女王陛下來了……果不其然,在大主教的帶領下,女王身披華衣,金燦奪目地不可直視。女王所走過的地方,身邊的人全部頷首欠身,沒有一個人敢出聲。主教身披烏黑披風,以至于他里面到底有沒有穿最喜歡的白色,他們都不知道。
十二騎士跟在女王陛下身后,兩者相隔一米。女王并不是很高,大約一米五左右,但那不茍言笑的面部,和眉宇間無法忽視的威嚴,讓在場的人都對她敬仰無比——盡管維多利亞女王比煜蝶、影傾和凱瑟琳三人大不了多少,今年也不過十八歲。
腰間的佩劍閃著寒光,微微露出的劍柄雕刻著恒古的花紋。
掌禮大臣早已等待在圣壇上,身后無比虔誠地放著一本《圣經》。
將女王引到圣壇上后,十二騎士分別站在了兩邊人群的前方。人群中,不乏有那些熟悉的身影。煜蝶的父母、白蝶、珞琦、亞撒、艾維斯、安德莉亞,還有西維亞(戰羽)。主教把女王帶到圣壇面前之后,自己沿著教堂的四周走了一圈,整個過程無一人出聲,肅穆而莊嚴。
之后,主教和掌禮大臣分別站在圣壇左邊和右邊,女王緩緩跪在圣壇上,面容安詳而虔誠。
右手撫上《圣經》的表面,仿佛看著自己最愛的孩子。
女王起誓,輕啟朱唇:
“我將遵循有關法典的習俗,治理好英國和英聯邦國家,保證維護法律和正義,堅持信奉英國國教。”
女王依然頷首跪著,大主教走上前,雙手捧起一旁的圣愛德華王冠,高高舉起。窗外不明所以的陽光灑了進來,落下滿室輝煌和榮耀。那象征無上權力的王冠,大主教在所有人的注視下,將其輕戴在維多利亞女王的頭上。
下一刻,圣壇下一直注視的眾人,一齊下跪。
女王緩緩站了起來,只有那頭頂的王冠,匯聚了萬千光輝。
眾人適時在女王站起來后的一分鐘,也緊接著站了起來。
主教將黃袍披在女王的身上,加冕儀式接近尾聲。
接下來,是授劍。顧名思義,一把象征戰場的長劍被女王接下,意味著在戰場上,也決不退縮。然后,是授球。一個造型怪異的東西遞到了女王的眼前,女王接過它。這是一個圓球(被成為“國王的蘋果”)和一個十字架拼接而成,象征著權力。最后一步,是授節杖。
金燦燦地權杖遞到女王的手中,女王緊緊攥住,這是她無可爭議所得的東西。
權杖不過長達四十分米左右,拿在女王的手中是很渺小,但所有人都知道,這不是一個簡單而輕易的手杖,而是權杖!是帝國最高統治的象征!大紅色的帷幔在此時緩緩落下,所有光華于一身的女王,這個被后世成為“歐洲的祖母”的維多利亞女王陛下!
“我今天在此作出許諾,我一定履行并堅持。上帝啊,保佑我吧!”
經過世人的承認,大主教的加冕,這個女王,成功誕生!
天佑女王,
祝她萬壽無疆,
天佑女王!
常勝利,沐榮光;
孚民望,心歡暢;
治國家,王運長;
天佑女王!
揚神威,張天網,
保王室,殲敵人,
一鼓滌蕩。
破陰謀,滅奸黨,
把亂盟一掃光;
讓我們齊仰望,
天佑女王!
愿上帝恩澤長,
選精品,傾寶囊,
萬歲女王!
愿她保護法律,
使民心齊歸向,
一致衷心歌唱,
天佑女王!
汝非無人所幫,
但主恩所眾知,
從岸到岸!
主恩非止此地,
兄弟就是吾爾,
溫馨家庭望祈,
廣闊之地!
從潛在的敵人,
打倒刺客直奔,
天佑女王!
其管治大無畏,
不列顛需捍衛,
吾母、王子、汝友
天佑女王!
上帝賜予喬治,
戰勝每月每日,
勝利天賜!
祈喬治煽靜肅,
猶如恐撃以欲,
叛蘇人必前仆,
天佑女王!
(英國國歌《天佑女王》中文版,除了第一段以外,其它基本不唱,但在女王的加冕儀式上,唱了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