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這個小說,還源于我本是挺欣賞雍正的原因。在查閱雍正留世的詩詞時,竟發現了三首情詩,其中兩首就是在本文中出現的那兩首:《寒夜有懷》和《七夕》。
首先來看看《寒夜有懷》:"夜寒漏永千門靜,破夢鐘聲度花影。夢想回思憶最真,那堪夢短難常親。兀坐誰教夢更添,起步修廊風動簾。可憐兩地隔吳越,此情惟付天邊月。"大意翻譯過來就是:深夜寒冷,千家萬戶都關門熟睡了,我卻從夢中驚醒,聽著鐘聲,想著那“花影”。在夢中看到的最真切,但夢太短,且不能時時做到。獨自坐在那誰知更是平添想念,起身在廊中漫步。可嘆我們兩地相隔,這份情只能向天邊的月亮寄托。
在這首詩中,“花影”顯然是一個女子的代稱。有人看到“吳越”兩字,認為是這個女子在江南,因為“吳越”是江浙的代稱。我卻覺得有些牽強。古人作詩愛用典。雍正作為皇子,是熟讀典故,尤其是政治類的典故。魏徵在《諫太宗十思疏》中曾說:“竭誠則吳越一體”,也就是只要坦誠就是心連一體的。顯然雍正在這里用“吳越”二字是為了說明他和那女子是心靈相通,本一體的,只可惜卻又兩地相隔。那么這個女子到底在哪呢?回顧雍正當皇帝時并不太愛出宮游玩,多在養心殿和圓明園中渡過,所以我大膽地推測,這個女子離他也并不是太遙遠啊!只是迫于一些原因才不能在一起,隔了兩地。因而我就想寫一個小說,來述說我所認為的雍正和這名女子的愛情。
也許有人會說我這個小說中把雍正寫的過于專情,不像他們所認為的四爺。但如果仔細琢磨一下雍正的情史你會發現,他確是這么一個專情的人。從他遺世的三首情詩,你能看出他對一個女子的思念,但這個女子絕不是他身邊的女人。首先他的嫡福晉,由詩中的“兩地”就可看出這女子不是他的嫡福晉;再說年氏,雖嫁去后就是側福晉,但一直不得寵,因為一直沒有子嗣,直到要重用他哥哥時,才得寵,因為那時她竟一個孩子接一個的生;再說乾隆他媽,康熙四十二年六月賜婚,才是一個格格,也就比答應好一點,后一直沒子嗣。到康熙四十八年,也就是四爺在府中避風頭時,才在8月生了乾隆,而且在那個月,雍正竟連得2個兒子和一個格格。所以可以看出,他身邊的女人都是他政治的砝碼,唯獨他詩中的這個女人才是他的真愛。
那么康熙四十七年那場奪嫡到底發生了什么?因為那次十三阿哥被圈禁,雍正自己也大病,甚至被認為會死掉?(據歷史學家認為,就是在這場病中,其他妻子不愿照顧,只有讓乾隆母親照顧,才使雍正對她有了好感。)一個人要受多大的創傷才會病得要死啊!原因一可能是至親的弟弟被圈禁,而且很可能是替自己抵罪而獲罪;另一個原因我猜就與他詩中的女人有關了。因為雍正開始寵幸身邊的妻子就是從那次病后開始的。
正是由于這些了解,使我創造了童曉蕓這個人物,不過想借這個人物來說明對雍正的看法:他并不是一個冷面君王,只是他的情都給了一個女人!至少是前半生是這樣的!
當然這只是作者的推測。如果有不同意見歡迎大家討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