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我們每個人都有老的一天,想到這里,再看看我們身邊的長輩親人,心態也就平和了。
長大了和老人在一起的時候,也許由于代溝的客觀存在,共同的話題不會有更多。于是在中國孝順的字眼中,“順”這個字就在交流的時候發揮了更大作用。耳順這個詞匯也就多了層含義,通俗些就是耐心的聆聽。
但有多少人會喜歡聆聽別人的講話呢,何況嘮叨!
在媽媽生病的時候,我護理媽媽,每天的交流免不了舊事重提,那些反復了不知道多少遍的事情,從兒時就在耳邊磨來磨去。我想這也是大家都會體會到的生活。面臨生病的老人,在陪伴媽媽的時間里,我忽發靈感想到了既然要聽,為什么不把這有趣的故事記錄下來,留給其他沒有經歷這段時代的后人們反思這個時代人們的生活呢?每個故事背后都是那段歷史的社會真實反映,都被生活深刻的打下了不可磨滅的歷史烙印。于是這個主題《聽媽媽將那過去的事情》就這樣誕生了。也希望通過這個創意,能啟發更多的兒女們將耐心聆聽老人們嘮叨的過程,變成一個快樂的有意義的難得的享受過程。藝術的生命來自生活,享受生活吧,朋友!這就是生活!
《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系列一《喂鼠》
2009年,春,一樓的一個房間里,一只小老鼠不知道什么時候闖了進來。
老鼠這東西跟蚊子一樣,如有軟骨功夫,只要是腦袋能過去的洞,它就會鉆進來。
見到這個俗稱“耗子”的東西,多數人都會感覺反胃。于是媽媽托人買來2包耗子藥,撒在臥室里的老式衣柜邊上,決心消滅它。
一個九點多的晚上,媽媽正看電視,一扭頭看見衣服柜底下探出一個小腦袋,耗子!媽媽心想,耗子藥放的地方正合適。小家伙看了一眼成堆的美味,的確有很大的誘惑,但它并沒有吃,轉頭回去了。
媽媽已經無心看電視節目里的廣告了,目不轉睛的欣賞這有趣的小家伙的表演。
小家伙,探頭探腦的反復偵察,見人類沒有反應,終于鉆了出來,來到那堆耗子藥前,轉了一圈,后退一蹬,把藥堆踢散,發出聲響,身子飛速跑回了衣柜底下。狡猾的小老鼠,也會江湖大盜“投石問路”的招數。呵呵......
又過了一會,小老鼠再也不能抵擋耗子藥的美味的誘惑,小心翼翼的再次露出頭來,飛快的溜到跟前,吃了2粒,又扭頭回去了。直到關了電視睡覺了,它也再沒出來。
第二天一早,媽媽一看衣柜邊,發現那一小堆的耗子藥沒了!一想就是那小家伙趁人睡覺的時候吃光了的。
保險起見,為了徹底根除隱患,媽媽又放了一堆耗子藥在那里,到了晚上,也大概是那的時間,那只小老鼠,竟然又出來來了!哎呀!用媽媽當時的話講,哎呀,成了胖墩兒了,肚子吃的象圓球一樣。小家伙,又逛街似的轉了一圈,回去了。
第三天,那堆兒耗子藥又被吃光了!而家里買的耗子藥也沒了!
一輩子節儉慣了的媽媽心里這個郁悶啊:這不把咱家當飯店了嗎?這耗子藥也漲價了,挺貴的。
于是也就不再買耗子藥了。奇怪的是,自從不買耗子藥了,也就沒有再看到過這個小家伙。
誰知道它又跑到哪家,又把那里當飯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