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干細胞的提取是在血液分離機中進行10000毫升血液的循環富集,正常人身體中一般有5000毫升的血液,所以相當于把全身的血液循環了兩次,整個過程需要近四個小時。
周朋就躺在血液分離機前,兩根針頭連接著他的手臂靜脈,一根將血液引流到血液分離機中,另一根再將血液成份回輸給周朋體內。
對這一刻,周朋在填寫捐獻同意書時,在抽取血樣時就早已做足了充分準備。那是個陽光明媚的周日下午,周朋參加了單位組織的造血干細胞血樣集體采集活動。國營企業么,一切都要注重社會效應,都要注重宣傳效果。其實,對于多次參加過單位組織的義務獻血的周朋來說,早就對造血干細胞捐獻的活動很感興趣了,這次單位組織,他當然是毫不猶豫地填寫了同意書,并捐獻了血樣。
配型成功,這種比例幾乎在百萬分之一,對于那些迫切等待造血干細胞移植的患者來說,是多么渴望的存活幾率啊!由于成功配型的幾率極低,在中華骨髓庫登記的捐獻志愿者又不是很多,所以每一次成功配型和成功捐贈都會成為地方新聞媒體的新聞焦點,全方位報道、全過程宣傳,從而樹立正面典型,號召更多的志愿者登記采樣,以挽救更多的生命!
接到配型成功的通知使周朋感到有些意外,感到似乎有些不可思議!不知道是自己幸運還是那位患者幸運。患者的幸運是找到了生的希望,而自己的幸運呢?是青年人的一種社會奉獻么?還是愛心的寄托呢?
等在公司領導接待室的人很多,絕對出乎周朋的意料!各級工會領導、行政領導、黨務領導、地方領導,紅十字會的領導和人員,地方新聞媒體的記者按照早已排好的次序與這位好象英雄般似的人物握手、拍肩、拍照。說出同樣類型的話來,鼓勵、表揚、作好準備,大力支持的話。周朋一時無法回答,只是不斷的握手、不斷的點頭,不斷的張著嘴巴恩恩啊啊!重要的話來自紅十字會的羅干事。
你好,我姓羅,是紅十字會的干事,你的這次捐獻工作由我全程負責!羅干事開宗明義。
周朋還沒從剛才的熱烈氣氛中緩過勁來。先哦了一聲!然后也說了聲你好!
羅干事說,我首先要再次確認,你在配型成功之后是否同意志愿捐獻呢?
周朋沒有猶豫的回答,當然!
羅干事拿出了事先準備好的《造血干細胞捐獻者志愿書》,說道,你先看一下上面的具體內容,明確細節后就請你簽字。
一位離得近的領導開始權威性的插話,小周啊!放心吧!企業是你堅強的后盾,你去捐獻的時間企業完全給假,而且還會給你一定的休息時間。我們領導班子已經討論過了,年底評選工作先進啊!優秀黨員啊你是第一評選對象啊!你是我們企業的驕傲啊!哈哈!
周朋抬起頭,用進入企業幾年來早以練舊的笑容回復著!
笑容也是有說道的,對于周朋這樣的80后來說哪里知道人情世故的復雜,在剛進入企業吃過虧長過見識后,在前輩的指導下,也練就了一套“假面”表情。領導批評時,無怨無悔、虛心接受的笑。領導表揚時,謙虛謹慎、繼續努力的笑。面對同事,真誠理解、共同進退的笑。面對下屬,兄弟意氣、略帶傲氣的笑。笑比哭好,但笑比哭難!
周朋鄭重地在《造血干細胞捐獻者志愿書》上簽下名字。市日報的記者用停了閃光燈的工作,開始程序化的提問,就像采訪勞模先進一樣,想法啦!家人支持啦!有什么對其他志愿者說的啦!千篇一律,好象所有的采訪都是一個套路,和工廠的生產流水線沒有任何區別!當然為使產品有所不同,會在原料內容上有所更改!這不記者的一段話讓周朋頓感意外。
市日報記者說道,本來你也是知道的,按照有關規定接受造血干細胞捐贈的患者在三年內是不能和捐贈志愿者見面的。但這次我們想打破常規,因為這名幸運的患者也是本市人,現在正在省城的醫院接受治療,和你去采集干細胞是同一家醫院。我們和市電視臺準備聯合做一期節目,就是讓你和患者見面,同時上節目,以感動全市的年輕人,都能加入到捐獻志愿者的行列之中。我們的想法已經得到了市有關領導的同意。請你也要大力支持和配合哦!
哦!去見即將流著自己血液的人!周朋突然一絲憂郁,在夾雜著好奇與興奮中,點頭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