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有一句諺語:當一個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時,整個世界也將為之讓路。
李知和齊廣闊為了自己的未來規劃一個圈,他們渴望把農場的產品推向上海,他們游蕩在上海的市場,工藝品批發市場以及農產品市場,她們認真調研和分析,他們發現來綠色是上海人最需取的。
“荔枝,我們農場一些東西,在我們眼里不怎么樣,可是在上海確實很受喜歡,如果我們把一些野菜加工投入這個市場,將來會怎么樣?”齊廣闊對李知說。
“我也是想這個問題,你說我們把柳編再調整一下,做成上海人喜歡的東西,我想市場會很大,你說野菜問題,我也看到了,你看肖阿姨和周叔叔都喜歡吃那些野菜。這是上海人生活的一個轉變。”李知對齊廣闊說。
“對,都是食品不安全鬧得。我們學習化學知識從我們吃的食品中學會啦!不用上學特意去學啦”齊廣闊無奈的對李知說。
李知不明白齊廣闊在說什么就問
“哦,你說什么呀,我們的吃的東西都打農藥施化肥,怎么和化學扯在一起呢?”
齊廣闊對李知說“你想想我吃的大米,我說城里人吃的大米,不是我們農場吃的大米,為了大米的顏色潤澤,用石蠟給過期的大米美容再投入到市場,再進入家庭的飯碗里,你說你還不認識石蠟嗎?”
“是的,都是缺德鬼干的,為了一點利益都把自己的良心一起出賣啦”李知很氣憤的說。
“現在有個順口溜,你想聽嗎?”齊廣闊問李知。李知撓著齊廣闊的手臂說。
“快說,別賣關子啦。”李知說。
“好,你聽好了,做好筆記呀。”齊廣闊說。
“討厭,快說。”李知催促齊廣闊快點告訴她。
“我說了,你聽好了。”齊廣闊故作一表沉著的樣子。慢慢的給李知講。
“你說不說呀,急死我了。”李知想知道可是齊廣闊就是不快點告訴她。
“你不說,我生氣啦。”李知裝作生氣的樣子。
“好,我說。剛才我說道大米啦,順口溜是這樣的
從大米里我們認識了石蠟
從火腿里我們認識了敵敵畏
從咸鴨蛋、辣椒醬里我們認識了蘇丹紅
從火鍋里我們認識了福爾馬林
從銀耳、蜜棗里我們認識了硫磺
從木耳中認識了硫酸銅
今天我們的三鹿又讓同胞知道了三聚氰胺”
“真的是這樣的,現在人的聰明怎么用到傷天害理上來啦。”李知說。
“還有網友在博客里寫的更好的呢”齊廣闊對李知說。
“我都存的我的手機里上啦,你看嗎?”齊廣闊問李知。
“我看看,我們豈不以此為戒,把這些東西作為我們推銷的一個反面典型。讓我看看。”李知急不可耐的對齊廣闊說。
齊廣闊打開手機記事本。李知邊看邊默默地念叨著
“早上醒來,用二甘醇超標的田七牙膏刷刷牙,
再用發臭的藍藻水洗臉,
給孩子沖一杯添加了三聚氰胺和激素的牛奶,
自己喝黑作坊的豆漿,
吃根地溝油炸的油條外加一個蘇丹紅咸蛋,
或是廢紙箱當肉餡的包子,
就點兒廢舊油漆桶里腌的泡菜,
吃飽喝足,準時趕到假煙廠上班,
在山塞機上偷看股票:從6124點跌到1240.46點。
中午,和同事到餐廳吃飯,
點盤避孕藥催大的香辣膳魚,
一盤臭水溝撈來的龍蝦,
還有個敵敵畏噴過的小白菜,
盛碗陳化糧的毒米飯,
老板還上了杯重金屬超標100倍的碧螺春……
算賬的時候168(太黑了,還不打折)吉利,
老板又找回了張假幣。
晚上,回家蒸盤瘦肉精的死豬肉,
涼拌福爾馬林泡的海蜇皮,
抓個加漂白粉的饅頭,
喝上兩杯甲醇的白酒……
要睡覺的時候,被剛裝修完的甲醛嗆得眼淚真流,
只好把腦袋蒙到黑心棉被里。
想到房子還有四十萬貸款加利息,
輾轉反側到天半亮也沒睡著,
找安眠藥吃了半瓶也沒用,
含在嘴里,哦,還好是糯米粉。。。”
“現在的食品還有安全嗎?看了這些我的雞皮疙瘩都出來了。”李知抱著自己的雙臂說。
“這是一個現象,也不是糟到不可回補的余地,其實好的東西還是很多的,這只不過一個特例,就像一個老鼠壞了一鍋湯一樣,我們的食品還是好的。”齊廣闊安慰李知。
“我們必須有自己的食品推給上海人,我們回去就從農場食品做起,我們要在兩年的時間內把我們農場的食品全面推向上海。”李知下定決心的說。
“有決心就有動力。老婆我支持你。我想好啦,就在上海設個一個店,叫《四季農場》,你說好嗎?”齊廣闊對李知說。
“好主意,我們就努力吧。”齊廣闊和李知拍手即合。
美國人有一句諺語:當一個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時,整個世界也將為之讓路。齊廣闊和李知找到了今后他們發展的方向,他們知道要做些什么的時候,就像美國人的諺語一樣整個世界都會為他們讓路。
李知和齊廣闊回到肖紅家的別墅的時候,周曉華已經起床來,對于倒時差的她,感到回到家的感覺如此輕松,對于突然闖進她家的李知和齊廣闊來說,他們看到一個嫵媚不失優雅的周曉華,他們心情坎坷不安,他們感到自己如此土氣和俗不可耐,還要周曉華沒有鄙視眼神看他們,只是很友好的對他們說:“歡迎到我們家做客。”
是呀,他們是客人。李知感到打擾了周曉華的生活。
“我這叫周曉華,我就是你們肖阿姨的女兒。這個是準新娘李知小姐,那個就是準新郎齊廣闊先生啦。”
周曉華這么一說,弄得李知和齊廣闊都不好意思啦。
“這次從法國回來,也不知道你們在我家,我也沒有給你準備什么禮物,不過在你們結婚的婚禮上我會給你補上的。”周曉華對他們說。
“謝謝曉華姐姐,我們這次也沒有想到大辦婚禮,我們只是想和媽媽說一聲,我們要結婚啦。”李知說。
“曉華姐姐,阿姨和我說起你的故事,你就是我們心目中的女強人,你的名聲在上海很有名氣的。只要你參與的官司,當事人在開庭之前就會認為官司贏啦,”李知在贊揚著周曉華。
“我哪有那么神呀,我只不過比其他人多走多記錄多收集一些材料而已,我可不是神,我只是為真理伸張正義而已。”周曉華說。
“看看曉華姐姐說的,廣闊,我們以后要學曉華姐姐的這種精神,多努力。”李知對著說齊廣闊說。
“趙阿姨,我媽媽回來嗎?”周曉華問趙嫂。
“還沒有呢,不過快了,”趙嫂說。
“不要站在外面啦,到我的客廳聊吧。”趙嫂催促他們進客廳。
他們三人來到客廳。
“我很想去農場看看,可是就是騰不出很多時間來,農場一定很美吧,要不媽媽那么喜歡農場。”周曉華說。
“肖阿姨人在上海,可是情卻留在農場。這是我們想象不到的,就我們的婚禮也是如此,我沒有想到肖阿姨和他們的戰友們一起給我沒有媽媽的孩子舉辦婚禮,我們的婚禮不僅是一場婚禮,更是他們感情一場的融合,他們的戰友情,農場情沒有什么可以阻隔他們的,他們這一代太不容易。”李知說。
“你們今后有什么打算?”周曉華問李知。
“我們來到上海,覺得上海就是我們的一個家一樣,我們感到農場與上海的鏈接這么密集,我們要把農場的東西送給上海人,這不廣闊給我看看一下手機的食品順口溜,我才決定在上海做一個綠色的四季農場店。”李知說。
“四季農場,好名字。”周曉華感到很驚訝。
“這么一個好的創意,一定會吸引人的,好好地經營,會有好的效益的。不知做什么?”周曉華補充道。
“想把農場的農產品引到上海,像面粉呀,大米等,還有野菜,也有大閘蟹等等。”李知說。
“我不做飯,我不懂這些,可是我對大閘蟹挺感興趣,哈哈哈”周曉華笑著說。
“如果你秋天去農場我一定會親自去河邊弄大閘蟹給你吃個夠。”齊廣闊對周曉華說。
“好呀,為了大閘蟹我一定去。”周曉華對他們說。
“農場歡迎你,農場課沒有城市的繁華,晚上很寂靜,星星也比城市里的要亮。”齊廣闊對周曉華說。
“你說的太美啦。”周曉華說。
“這就是肖阿姨割舍不了的農場情緣。”李知對周曉華說。
“你認識文化嗎?”周曉華問他們。
“認識,他是我哥哥。”齊廣闊說。
“哦,怎么是你哥哥呢,是在稅務局工作的那個文化嗎?”周曉華問齊廣闊。
“是的,他就在稅務局工作,他的親生母親也在上海,我媽媽和他養父結婚啦。所以他就是我哥哥啦,他現在在市里工作,可是他家嫂子方青卻買斷在農場養豬,辦了一個生態養豬場,她可是農場的大能人,現在已經上百萬啦,她的養的豬價格也比其他人的要高,還比較搶手。”齊廣闊驕傲的介紹起文化和方青。
“哦,”周曉華答應道。
“你怎么認識文化哥哥呢?”齊廣闊對周曉華認識文化有點懵。
“曉華回來啦。”這時聽到院子里傳來趙嫂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