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于之前的一部分,對于辜水所收藏的這些神話傳說故事我是帶有相當的疑惑,或許是出于一個已經完全融入了這個都市的現代人,我對于網絡的需求是格外的明顯。于是針對這些我再一次在網絡上做了調查。
不得不說,如今的網絡真的是十分發達。
---
瞽叟:
上古傳說人物,雙目失明。舜與象的父親,黃帝的八世孫。其人性頑劣,對其子舜不滿,經常與后妻和后妻所生的兒子——象想要尋機殺死舜。但舜卻仍然孝順地侍奉瞽叟,不敢有半點不敬。后來瞽叟、后妻、象陷害舜的計劃暴露,舜沒生三人的氣,反而對三人比以前更好,三人感動,從此再也不懷陷害舜之心了。
《史記·五帝本紀》:
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愛後妻子,常欲殺舜,舜避逃;及有小過,則受罪。順事父及後母與弟,日以篤謹,匪有解。舜,冀州之人也。舜耕歷山,漁雷澤,陶河濱,作什器於壽丘,就時於負夏。舜父瞽叟頑,母嚚,弟象傲,皆欲殺舜。舜順適不失子道,兄弟孝慈。欲殺,不可得;即求,嘗在側。舜年二十以孝聞。三十而帝堯問可用者,四岳咸薦虞舜,曰可。於是堯乃以二女妻舜以觀其內,使九男與處以觀其外。舜居媯汭,內行彌謹。堯二女不敢以貴驕事舜親戚,甚有婦道。堯九男皆益篤。舜耕歷山,歷山之人皆讓畔;漁雷澤,雷澤上人皆讓居;陶河濱,河濱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堯乃賜舜絺衣,與琴,為筑倉廩,予牛羊。瞽叟尚復欲殺之,使舜上涂廩,瞽叟從下縱火焚廩。舜乃以兩笠自捍而下,去,得不死。後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為匿空旁出。舜既入深,瞽叟與象共下土實井,舜從匿空出,去。瞽叟、象喜,以舜為已死。象曰“本謀者象。”象與其父母分,於是曰:“舜妻堯二女,與琴,象取之。牛羊倉廩予父母。”象乃止舜宮居,鼓其琴。舜往見之。象鄂不懌,曰:“我思舜正郁陶!”舜曰:“然,爾其庶矣!”舜復事瞽叟愛弟彌謹。於是堯乃試舜五典百官,皆治。……
舜年二十以孝聞,年三十堯舉之,年五十攝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堯崩,年六十一代堯踐帝位。踐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於蒼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是為零陵。舜之踐帝位,載天子旗,往朝父瞽叟,夔夔唯謹,如子道。
---
蟠桃:
蟠桃分兩種,一種是現實里的桃子,另一種是神話傳說中的蟠桃,這里只解釋后者。
《論衡·訂鬼》引《山海經》:
“滄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蟠屈三千里。”又據《太平廣記》卷三引《漢武內傳》載:七月七日,西王母降,以仙桃四顆與帝。帝食輒收其核,王母問帝,帝曰:“欲種之。”王母曰:“此桃三千年一生實,中夏地薄,種之不生。”帝乃止。宋張孝祥《水調歌頭·為時傳之壽》詞:“蟠桃未熟,千歲容與且人間。”清黃遵憲《車駕駐開封府》詩:“諸侯香草方氈幕,西母蟠桃又綺筵。”
神話中西王母在瑤池設的品嘗仙桃的宴會。
西王母是中國西方昆侖山居住的仙女,每年農歷七月十八日為瑤池的西金母圣誕。“王母娘娘的蟠桃園有三千六百株桃樹。前面一千二百株,花果微小,三千年一熟,人吃了成仙得道。中間一千二百株,六千年一熟,人吃了霞舉飛升,長生不老。后面一千二百株,紫紋細核,九千年一熟,人吃了與天地齊壽,日月同庚”。傳說王母娘娘蟠桃會,孫悟空偷吃仙桃的故事久為民間傳唱,為人們品桃倍添韻味。民間,人們用桃來祈福,把壽團稱為壽桃。壽宴中總少不了它。在傳統的年畫中,壽桃更是表現內容,如桃合靈芝稱仙壽、合蝙蝠稱為福壽,多見于《蟠桃獻壽圖》,寄寓延年益壽。桃子,總與仙、壽連在一起,緣于它有豐富的營養價值。
傳說凡間享用過“仙果”蟠桃的,一位是周穆王,再有一位就是漢武帝。
傳說周穆王路過昆侖山,曾經受到過西王母的款待,并在瑤池上飲酒賦詩,盤桓多日。后來,周穆王再次途經昆侖山,四處尋找瑤池蟠桃園,卻怎么也找不見,只好戀戀不舍離去。
據《漢武帝內傳》記載。元封六年四月,西王母曾與漢武帝相會,送給漢武帝四個蟠桃,漢武帝吃后只覺通體舒泰,齒根生香,便想在皇宮花園栽種。西王母告知:“中夏地薄,蟠桃種之不生。”此后,漢武帝貪戀蟠桃美味,曾三次派大臣東方朔長途跋涉,西上昆侖,偷來蟠桃。漢武帝還把吃過的桃核,一個個謹慎地收藏起來,一直傳到明代。據明代《宛委余編》記載:“元洪武時,元代內庫所藏蟠桃核,長五寸,廣四寸七分,上刻‘西王母賜食武帝蟠桃于承華殿’十四字。
因為神話故事中提及了西王母和漢武帝,于是我又特地去搜索了這兩個詞語。
西王母:
傳說中的女神。原是掌管災疫和刑罰的大神,后于流傳過程中逐漸女性化與溫和化,而成為慈祥的女神。相傳王母住在昆侖仙島,王母的瑤池蟠桃園,園里種有蟠桃,食之可長生不老。亦稱為金母、瑤池金母、瑤池圣母、西王母。
漢武帝:
一代雄主漢武帝劉徹(前156年-前87年),是漢朝的第7位皇帝,政治家、戰略家。七歲時被冊立為皇太子,十六歲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前141年-前87年),開疆拓土,擊潰匈奴、東并朝鮮、南誅百越、西愈蔥嶺,征服大宛,奠定了中華疆域版圖。漢武帝獨尊儒術,首開絲綢之路、首創年號,興太學。他開拓漢朝最大版圖,功業輝煌。漢武盛世是中國歷史上的三大盛世之一。晚年的漢武帝窮兵黷武,征和二年巫蠱之禍,征和四年劉徹下罪己詔,將注意力轉向“富民”。前87年劉徹崩于五柞宮,享年70歲,謚號孝武皇帝,廟號世宗,葬于茂陵。
---
關于天橋的部分我也嘗試著去搜索了,但可能是如今的社會已經發展的太快了,各種“天橋”早就已經將曾經神話故事里的天橋給覆蓋了,再看不見半點蹤影。或許它的蹤影其實還是有的,只是我找不到罷了。
---
以下是本書有所相關的一些資料:
夔:
傳說夔住在中國東海上的“流破山”上。。夔的身體和頭象牛,但是沒有角,而且只有一條腿,渾身青黑色。據說夔放出如同日月般的光芒和雷鳴般的叫聲,只要它出入水中,必定會引起暴風。在黃帝和蚩尤的戰爭中,黃帝捕獲了夔,用它的皮制作軍鼓,用它的骨頭作為鼓槌,結果擊打這面鼓的聲響能夠傳遍方圓500里,使黃帝軍士氣大振、蚩尤軍大駭。
九頭鳥:
原名“鬼車”,長有十個脖子、九個頭,據說它的第十個頭是被周公旦命令獵師射掉的。那個沒有頭的脖子不斷地滴出血,古人宣稱如果九頭鳥飛過,要吹滅燈火、放狗把它趕走。有些傳說宣稱九頭鳥的每一個頭擁有一對翅膀,結果18只翅膀互相擠兌、導致全都派不上用場。另外,九頭鳥也被稱為“姑獲鳥”,這種鳥掠食人類兒童,喜好群居。
窮奇:
“窮奇”是中國傳說中抑善揚惡的惡神,它的大小如牛、外形象虎、披有刺猬的毛皮、長有翅膀,窮奇的叫聲象狗,靠吃人為生。據說窮奇經常飛到打架的現場,將有理的一方鼻子咬掉;如果有人犯下惡行,窮奇會捕捉野獸送給他,并且鼓勵他多做壞事。古人也把那種不重心意、遠君子近小人的人稱為窮奇。
但是,窮奇也有為益的一面。在一種稱為“大儺”的驅鬼儀式中,有十二種吞食惡鬼的猛獸,稱為十二神或十二獸,窮奇就是其中之一。
共工:
共工是古代傳說中神農氏的后代、屬于炎帝一族,身為水神,共工有人的面孔、手足和蛇的身體。在黃帝的繼承人顓頊治世的時代反叛,被顓頊擊敗,共工怒而頭撞不周山(傳說中支撐世界的支柱),造成世界向東南傾斜。之后共工仍不斷地作亂(代表洪水的爆發),最后被禹殺死(指治水成功)。
虛耗:
虛耗是給人招來禍害的惡鬼。傳說虛耗身穿紅色的袍服、長有牛鼻子,一只腳穿鞋著地、另一只腳掛在腰間,腰里還插有一把鐵扇子。據說唐玄宗曾經在夢中見到一個小鬼偷盜了自己地玉笛和楊貴妃的香袋,玄宗叫住小鬼,鬼自稱叫“虛耗”、喜歡偷盜他人的財物,也能偷去他人的歡樂、使他變得憂郁。玄宗大怒,立即喚人,于是有一個大鬼出現將虛耗撕成兩半吃掉了。
禺疆:
“禺疆”為傳說中的海神、風神和瘟神,也作“禺強”、“禺京”,是黃帝之孫。海神禺疆統治北海,身體象魚,但是有人的手足,乘坐雙頭龍;風神禺疆據說字“玄冥”,是顓頊的大臣,形象為人面鳥身、兩耳各懸一條青蛇,腳踏兩條青蛇,支配北方。據說禺疆的風能夠傳播瘟疫,如果遇上它刮起的西北風,將會受傷,所以西北風也被古人稱為“厲風”。
禍斗:
“禍斗”原本是指傳說中居住在中國南部的少數民族,但是它被形容為外形象犬的妖獸,吞吃犬糞、并且噴出火焰。禍斗所到之處皆發生火災,所以古人將它看作火災之兆和極端不祥的象征。也有說法稱禍斗吞食火,并且排出帶火的糞便。
五通神:
中國傳說中的五個淫魔,據說在南方作祟,曾經有“北狐南五通”的說法,五通神經常到人家中找尋美貌女子。其實,五通神也被稱為五顯神,是泰山之神的五個兒子。《聊齋志異》中有一些關于五通神的記述,稱一名姓萬的書生斬殺了其中三通,并且重傷了另一通,最后一通被金龍大王之女的丫鬟作樂,最后精*盡人亡。
渾沌:
也作“混沌”,是古代的兇神。傳說它形狀肥圓、象火一樣通紅,長有四只翅膀、六條腿,雖然沒有五官,但是卻能夠通曉歌舞曲樂。還有一種說法稱渾沌是象狗或熊一樣的動物,人類無法看見它、也無法聽見它,它經常咬自己的尾巴并且傻笑;如果遇到高尚的人,渾沌便會大肆施暴;如果遇到惡人,渾沌便會聽從他的指揮。
鑿齒:
傳說中居住在中國南部沼澤地帶的怪獸或巨人。鑿齒長有象鑿子一樣的長牙,這對長牙穿透他的下巴穿出,他手中持有盾和矛。據說鑿齒掠食人類,黃帝命令后羿前往討伐,在經過激烈的搏斗后,后羿在昆侖山追上了鑿齒并且將他射殺。
三足鳥:
中國古代的太陽精靈、也被看作太陽運行的使者。中國古代傳說太陽中居住著三足鳥,人們敬仰太陽,三足鳥也被作為祥瑞的象征來崇拜。據說由于三足鳥一共有十只,不停地在天空中運轉,導致地上遭受旱災和灼熱的煎熬。堯帝命令后羿將所有三足鳥射殺,結果后羿射落九只、留下一只,從此太陽只有一個并且在傍晚落下。
猰貐:
那時中原一帶猰貐的為害最烈。猰貐,有的書寫作“窫窳”,是一只形狀像牛,紅色的身子,人的臉,馬的腳,叫的聲音像嬰兒啼器的怪獸,常拿人來做它的糧食,給它殘害的不知道有多少,只要一提起誰也會膽戰心驚。因而關于猰貐的傳說也就有種種:有人看見的瘈貐是人的臉,蛇的身子,也有人看見的猰貐是龍的腦袋或虎的爪子,總之都是神經過敏,自相驚疑罷了。
鑿齒:
疇華之野有一怪物叫做“鑿齒”。疇華,是南方一個水澤的名字。鑿齒這東西,有說它是人,有說它是獸,推想起來,大約是獸頭而人身的怪物。從它的嘴里吐出一只長約五六尺、形狀像鑿子的牙齒,這牙齒就是它最厲害的武器,沒有人敢當它的鋒芒。因此它就逞它蠻悍的性子,在這一帶地方任意殘害人民。那知羿卻帶了天帝俊給他的弓箭,毫不懼怕地前來和鑿齒作戰。鑿齒知道羿的箭法厲害,心里慌,就拿了一面盾來保衛自己,但是羿,靠了他過人的勇敢和靈巧的射藝,沒有讓鑿齒近得身來,就將它從盾的掩護下射殺死了。
九嬰:
羿是在北方的兇水之上把九嬰殺死的。九嬰大約是有九個腦袋的水火之怪,能夠噴水也能夠吐火,不知道那怪物激戰了一場。那怪物雖然猛悍,究竟不是天神羿的對手,終于還是給羿射死在波濤洶涌的兇水之上了。
大風:
有一只名叫“大風”的鷙鳥在東方的青丘之澤為害人民。所謂“大風”,其實就是“大鳳”,因為古時“風”和“鳳”原來是一個字。鳳也就是孔雀。這里講的大風,就是一只大孔雀。古時在中原一帶,是常有孔雀這種鳥的。這種鳥的特大者,性極兇悍,能傷害人畜。它的翅翼飛掠過的地方,總似乎常有大風伴隨,因此它又作了風的象征,于是便傳說它能夠?壞人們的房屋居舍。古人造字,就把“鳳”字來當作“風”字用了。所以這里的大風,其實就是大鳳,也就是一只大孔雀。
修蛇:
洞庭湖中,正有一條巨蟒在那里興波作浪,漁夫被它弄翻船活吞在在肚子里的不知道有多少。靠水生活的人們可真慘苦極了。這種巨大蟒蛇,本領實在不可小視。據說曾有一巨蟒,把一頭大象囫圇地吞在肚子里,消化了三年,才吐出象的骨,可以治心痛和肚子痛。
獬豸:
乃古時候之神獸,依據「異物志」書中記載:「東北荒中有獸、名獬豸,一角,性忠,見人斗,則觸不直者;聞人爭,則咋不正者。」故其性忠直,能辨是非善惡,古代執法者,所戴的禮帽就叫「獬豸冠」,「后漢書」中亦有記載:「法冠,一曰柱后,或謂之獬豸冠。獬豸,神獸,能別曲直,楚王嘗獲之。故以為冠,秦滅楚,以賜執法近呈御史服之。」
---
《山海經》:
狌々:獸,其狀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食之善走
鹿蜀:獸,其狀如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謠,佩之宜子孫
旋龜:獸,其狀如龜而鳥首虺尾,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聾
鮭:魚,其狀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魼下,其音如留牛,冬死而復生,食之無腫疾
類:獸,其狀如貍而有髦,自為牝牡,食者不妒
犭尃訑:獸,其狀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佩之不畏
尚付:鳥,其狀如雞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食之無
九尾狐:獸,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
灌灌:鳥,其狀如鳩,其音若呵,佩之不惑。
赤鱬:魚,其狀如魚而人面,其音如鴦鴛,食之不疥
貍力:獸,其狀如豚,有距,其音如狗吠,見則其縣多土功
鴸鳥:鳥,其狀如鴟而人手,其音如痹,其名自號也,見則其縣多放土
長右:獸,其狀如禺而四耳,其音如吟,見則郡縣大水
猾褢:獸,其狀如人而彘鬣,穴居而冬蟄,其音如斫木,見則縣有大繇
彘:獸,其狀如虎而牛尾,其音如吠犬,是食人
患:獸,其狀如羊而無口,不可殺也
蠱雕:獸,其狀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嬰兒之音,是食人
瞿如:鳥,其狀如而白首,三足、人面,其鳴自號也
虎蛟:魚,其狀魚身而蛇尾,其音如鴛鴦,食者不腫,可以已痔
鳳凰:鳥,其狀如雞,五采而文,首文曰德,翼文曰義,背文曰禮,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鳥也,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
鯖魚:魚,其狀如鮒而彘毛,其音如豚,見則天下大旱
**南山三次經過依次所見之神:鳥首龍身、龍首鳥身、人面龍身
颙:鳥,其狀職梟,人而四目而有耳,其鳴自號也,見則天下大旱[左羊右咸]羊:獸,其狀如羊而馬尾,其脂可以已臘
蟲渠:鳥,其狀如山雞,黑身赤足,可以已暴
肥遺:蛇,六足四翼,見則天下大旱
赤鷩:鳥,可以御火
蔥聾:獸,其狀如羊而赤鬣
鴖:鳥,其狀如翠而赤喙,可以御火
鱧魚:魚,其狀如鱉,其音如羊
肥遺:鳥,其狀如鶉,黃身而赤喙,食之已癘
豪彘:獸,其狀如豚而白毛,大如笄而黑端
囂:獸,其狀如禺而長臂,善投
橐[上非下巴]:鳥,其狀如梟,人面而一足,冬見夏蟄,服之不畏雷
溪邊:獸,其狀如狗,席其皮者不蠱
櫟:鳥,其狀如鶉,黑文而赤翁,食之已癭
犭嬰如:獸,其狀如鹿而白尾,馬足人手而四角
數斯:鳥,其狀如鴟而人足,名曰數斯,食之已癭
[上敏下牛]:獸,其狀如牛,而蒼黑大目
鸚鵡:鳥,狀如鸮,青羽赤喙,人舌能言
鸓:鳥,其狀如鵲,赤黑而兩四足,可以御火
鸞鳥:鳥,其狀如翟而五采文,見則天下安寧
朱厭:獸,其狀如猿,而白首赤足,見則大兵
白豪:其狀如蜂,大如鴛鴦,:獸
多羅羅:鳥,是食人
蠻蠻:獸,其狀鼠身而鱉首,其音如吠犬,其狀如鳧,而一翼一日,相得乃飛,見則天下大水
欽丕:鳥,化為大鶚,其狀如雕而墨文曰首,赤喙而虎爪,其音如晨鵠,見則有大兵
鼓:神,獸后變鳥,其狀如人面而龍身,亦化為鵕鳥,其狀如鴟,赤足而直喙,黃文而白首,其音如鵠,見即其邑大旱
文鰩魚:魚,狀如鯉里,魚身而鳥翼,蒼文而白首赤喙,常行西海,游于東海,以夜飛。其音如鸞雞,其味酸甘,食之已狂,見則天下大穰
招司:神,其狀馬身而人面,虎文而鳥翼,徇于四海,其音如榴
天神一:神,其狀如牛,而八足二首馬尾,其音如勃皇,見則其邑有兵
陸吾:神,其神狀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
土螻:獸,其狀如羊而四角,是食人
欽原:鳥,其狀如蜂,大如鴛鴦,蠚鳥獸則死,蠚木則枯
鶉鳥:鳥,是司帝之百服
[左魚右骨]魚:魚,其狀如蛇而四足,是食魚
天神二:其神狀如人而豹尾
西王母:神,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發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
狡:獸,其狀如犬而豹文,其角如牛,其音如吠犬,見則其國大穰
勝遇:鳥,其狀如翟而赤,其音如錄,見則其國大水
白帝少昊:神
猙:獸,其狀如赤豹,五尾一角,其音如擊石
畢文:鳥,其狀如鶴,一足,赤文青質而白喙,其鳴自叫也,見則其邑有譌火
天狗:獸其狀如貍而白首,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兇
彳敖彳因:獸,其狀如牛,白身四角,其豪如披蓑,是食有
鴟:鳥,一首而三身,其狀如樂
耆童:神,其音常如鐘磬
帝江:神,基狀如黃囊,赤如丹水,六足四翼,渾敦無而目,是識歌舞
紅光:神
讠雚:獸,其狀如貍,一目而三尾,其音如{大集}百聲,是可以御兇,服之已癉
鵸余:鳥,其狀如烏,五采而赤文,三首六尾而善笑,服之使人不厭,是自為牝牡,食之不疽,又可以御兇
當扈:鳥,其狀如雉,以其髯飛,食之不眴目
白狼、白虎、白鹿:獸
白雉、白翟、鸮:鳥
光鬼:神,其狀人面獸身,一足一手,其音如欽
冉遺之魚:魚,魚身蛇首六足,其目如觀耳,食之使人不瞇,可以御兇
交:獸,其狀如馬而白身黑尾,一角,虎牙爪,音如鼓音,是食虎豹,可以御兵
窮奇:獸,其狀如牛,猬毛,音如獆狗,是食人
嬴魚:魚,魚身而鳥翼,音如鴛鴦,見則其邑大水
鳋魚:魚,其狀如囗魚,動則其邑有大兵
[上如下魚]魮之魚:魚,其狀如覆銚,鳥首而魚翼,音如磬石之聲,是生珠玉
孰湖:獸,其狀馬身而鳥翼,入面蛇尾,是好舉人
人面鸮:鳥,其狀如鸮而人面,蜼身犬尾,其名自號也,見則其邑大旱
**經過西山之見神,人面馬身(十神),人面牛身(七神)、人面龍身、羊身人面
滑魚:魚,其狀如鱓,赤背,其音如梧,食之已疣
水馬:獸,其狀如馬,文臂牛尾,其音如呼
雚疏:獸,其狀如馬,一角有錯,可以辟火
鯈魚:魚,其狀如雞而赤毛,三尾六足四首,其音如鵲,食之可以已憂
何羅之魚:魚,一首而十身,其音如吠犬,食之已癰
孟槐:獸,其狀如貆而赤毫,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兇
習々之魚:魚,其狀如鵲而十翼,鱗皆在羽端,其音如鵲,可以御火,食之不癉
[左鹿右霝]羊:獸
蕃:鳥
橐駝:獸
窩:鳥,狀如鼠而鳥翼,其音如羊,可以御兵
耳鼠:獸,其狀如鼠,而菟首麋身,其音如獆犬,以其尾飛,食之不采,又可以御百毒
孟極:獸,其狀如豹,而文題白身,是善伏,其鳴自呼
幽鴳:獸,其狀如禺而文身,善笑,見人則臥,其鳴自呼
足訾:獸,其狀如禺而有鬣,牛尾、文臂、馬虒,見人則呼,其鳴自呼
鵁:鳥,群居而朋飛,其毛如雌雉,其鳴自呼,食之已風
諸犍:獸,其狀如豹而長尾,人首而牛耳,一目,善吒,行則銜其尾
白鵺:鳥,其狀如雉,而文首、白翼、黃足,食之已嗌痛,可以已痸
那父:獸,其狀如牛而白尾,其音如詨
竦斯:鳥,其狀如雌雉而人面,見人則躍,其鳴自呼也
旄牛:獸,基狀如牛,而四節生毛
長蛇:蛇,其毛如彘豪,其音如鼓柝
柝鳩、尸鳩:鳥
赤鮭:魚
窺窳:獸,其狀如牛,而赤身、人面、馬足,其音如嬰兒,是食人
市々之魚:魚,食之殺人
巢魚:魚,其狀如鯉而雞足,食之已疣
山魈:獸,其狀如犬而人面,善投,見人則笑,其行如風,見則天下大風
諸懷:獸,其狀如牛,而四角、人、耳、彘耳,基音如鳴雁,是食人
鮨魚:魚,魚身而犬首,其音如嬰兒,食之已狂
肥遺:與某種鳥同名,這次是蛇,一首兩身,見則其國大旱
狕:獸,其狀如豹而文首,
閭麋:獸
鮆魚:魚,其狀如囗而赤麟,其音如叱,食之不驕
孛馬:獸,牛尾而白身,一角,其音如呼
狍鸮:獸,其狀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是食人
獨狕:獸,其狀如虎,而白身犬首,馬尾彘鬣
[左冒右鳥]:鳥,其狀如烏,人面,宵飛而晝伏,食之已曷
居暨:獸,其狀如囗而赤毛,其音如豚
囂:與某種獸同名,這次是鳥,其狀如夸父,四翼、一目、犬尾,其音如鵲,食之已腹痛,可以止衕
[左馬右軍]:獸,其狀如囗羊而四角,馬尾而有距,善還,其名自詨
囗:鳥,其狀臺鵲,白身、赤尾、六足,是善驚,其鳴自詨
人魚:魚,其狀如[左魚右帝]魚,四足,其音如嬰兒,食之無癡疾
天馬:獸,其狀如白犬而黑頭,見人則飛,其鳴自詨(==||||||||||||||||||)
鶌鶋:其狀如烏,首白而身青、足黃,其名自詨,食之不饑,可以已寓
飛鼠:獸,其狀如兔而鼠首,以其背飛
領胡:獸,其狀如牛而尾,其頸囗,其狀如句瞿,其鳴自詨,食之已狂
象蛇:鳥,其狀如赤雉,而五采以文,是自為牝牡,其名自詨
臽父之魚:魚,其狀如鮒魚,魚首而彘身,食之已嘔
酸與:鳥,其狀如蛇,而四翼、六目、六足,其鳴自詨,見則其邑有恐
鴣[左上羽左下白右鳥]:鳥,其狀如烏而白文,食之不灂
黃鳥:鳥,其狀如梟白首,其鳴自詨,食之不妒
精衛:鳥,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
東々:獸,其狀如羊,一角一目,目在耳后,其鳴自詨
橐蜚:獸
鹠:鳥
師魚:魚,食之殺人
獂:獸,其狀如牛而三足,其鳴自詨
羆:獸,其狀如麋,其川在尾上
蒲夷之魚:魚
朋蛇:蛇,赤首白身,其音如牛,見則其邑大旱
**三次經過北山依次所見之神:人面蛇身、馬身人面(二十神)、彘身人面(十四神)、彘身而八足蛇尾(十神)
鳙鳙之魚:魚,其狀如梨牛,其音如彘鳴
從從:獸,其狀如犬,六足,其鳴自詨
(此蟲)鼠:其狀如雞而鼠毛,見則其邑大旱
箴魚:魚,其狀如儵,其喙如箴,食之無疫疾
鳡魚:魚
<予予>之魚:魚
無名獸:獸,其狀如夸父而彘毛,其音如呼,見則天下大水
[左蟲右庸]:魚,其狀如黃蛇,魚翼,出入有光,見則其邑大旱
狪々:獸,其狀如豚而有珠,其鳴自詨
軨々:獸,其狀如牛而虎文,其音如欽,其鳴自詨,見則天下大水
珠鱉魚:魚,其狀如囗而有目,六足有珠,其味酸甘,食之無癘
犰狳:獸,其狀如菟而鳥類喙,鴟目蛇尾,見人則眠,其鳴自詨,見則螽蝗為敗
朱獳:獸,其狀如狐而魚翼,其鳴自詨,見則其國有恐
鵹鶘:其狀如鴛鴦而人足,其鳴自詨,見則其國多土功
獙々:獸,其狀如狐而有翼,其音如鴻雁,見則天下大旱
蠪侄:獸,其狀如狐,而九尾、九首、虎爪,其音如嬰兒,是食人
峳々:獸,其狀如馬,而羊目、四角、牛尾,其音如獆狗,見則其國多狡客
絜钅句:鳥,其狀如鳧而鼠尾,善登木,見則其國多疫
妴胡:獸,其狀如麋而魚目,其鳴自詨
寐魚:魚
鱣鮪:魚
鮯々之魚:魚,其狀如鯉。而六足鳥尾,其名自詨
精精:獸,其狀如牛而馬尾,其鳴自詨
猲狙:其狀如狼,赤首鼠目,其音如豚,是食人
鬿譽:鳥,其狀如雞而白首,鼠足而虎爪,亦食人
鱃魚:魚,其狀如鯉而大首,食者不疣
茈魚:魚,其狀如鮒,一首而十身,其臭如蘪蕪食之不費
薄魚:魚,其狀如鳣魚而一目,其音如歐,見則天下大旱
當康:獸,其狀如豚而有牙,其鳴自詨,見則天下大穰
[左魚右骨]魚:魚,其狀如魚而鳥翼,出入有光。其音如鴛鴦,見則天下大旱(已經在西山出現過了)
合囗:獸,其狀如彘而人面。黃身而赤尾,其音如嬰兒,食人,亦食蟲蛇,見則天下大水
蜚:獸,其狀如牜而白首,一目而蛇尾,行水則竭,行草則死,見則天下大疫
**四次經過北山依次所見之神:人身龍首、獸身人面載觡、人身而羊角
[左上革左下夫右能]:獸,其狀如囗鼠而文題,食之已癭
豪魚:魚,狀如鮪,赤喙尾赤羽,可以已白癬
飛魚1:魚,其狀如鮒魚,食之已痔衕
朏朏:獸,其狀如貍,而白尾有鬣,養之可以已憂
鹖:鳥
鳴蛇:蛇,其狀如蛇而四翼,其音如磬,見則其邑大旱
化蛇:獸,其狀如人面而豺身,鳥翼而蛇行,其音如叱呼,見其邑大水
蠪蚔:獸,其狀如彘而有角,其音如號,食之不瞇
馬腹:獸,其狀如人面虎身,其音如嬰兒,是食人
夫諸:獸,其狀如白鹿而四角,見則其邑大水
駕鳥:鳥
鴢:鳥,其狀如鳧,青身而朱目赤尾,食之宜子
飛魚:魚,其狀如豚而赤文,服之不畏雷,可以御兵
[上鹿下言]:獸,其狀如貉而人目
犀渠:獸,其狀如牛,蒼身,其音如嬰兒,是食人
犭頡:獸,其狀如獳犬而有鱗,其毛如彘鬣
[左鳥右大]:鳥,其狀如錄,食之已墊
麖:獸
驕蟲:神,其狀如人而二首,名曰驕蟲,是為螫蟲,實惟蜂蜜之廬,其祠之
鸰[左要右鳥]:鳥,狀如山雞而長尾,赤如丹火而青喙,其鳴自呼,服之不瞇
旋龜:龜,其狀鳥首而鱉尾,其音如判木
修辟之魚:魚,狀如黽而白喙,其音如鴟,食之已白癬
無條/黃棘:獸,黃華而不實,服之不字
三足龜:龜,食者無大疾,可以已腫
鯩魚:魚,黑文,其狀如鮒,食得不睡
[左月右上關右下魚]魚:魚,狀如鱖,居逵,蒼文赤尾,食者不癰,可以為瘺
[左魚右帝]魚:魚,狀如囗蜼而長距,足白而對,食者無蠱疾,可以御兵
文魚:魚
鮫魚:魚
[上單左下蟲右下蟲]圍:神,其狀如人面,羊角虎爪,恒游于睢漳之淵,出入有光
白鷮:鳥
計蒙:神,其狀人身而龍首,恒游于漳淵,出入必有飄風暴雨
涉[上單左下蟲右下蟲]:神,其狀人身而方面三足
[左矛右勺]:獸
豕鹿:獸
良龜:龜
[上魚下黽]:魚
夔牛:獸
[左執右魚]魚:魚,
竊脂:鳥,狀如鸮而赤身白首,可以御火
犭也狼:獸,其狀如狐,而白尾長耳,見則國內有兵
猨蜼:獸
跂踵:鳥,其狀如鸮,而一足彘尾,見則其國大疫
雍和:獸,其狀如蝯,赤目,赤喙,黃身,見則國有大恐
耕父:神,常游清泠之淵,出入有光,見則其國為敗
鴆:鳥,其狀如雉,恒食蜚
嬰勺:鳥,其狀如鵲,赤目、赤喙、白身,其尾若勺,共鳴自呼
青耕:鳥,其狀如鵲,青身白喙,白目白尾,可以御疫,其鳴自叫
獜:獸,其狀如犬,虎爪有甲,善駚[左分右牛}],食者不風
犭戾:獸,其狀如囗{音匯,猬的意思},赤如丹火,見則其國大疫
狙如:獸,狀如鼣鼠,白耳白喙,見則其國有大兵
犭多即:獸,其狀如膜大,赤喙、赤目、白尾,見則其邑有火
梁渠:獸,其狀如貍,而白首虎爪,見則其國有大兵
[左鳥右只]鵌:鳥,其狀如烏而赤足,可以御火
聞獜:獸,其狀如彘,黃身、白頭、白尾,見則天下大風
于兒:獸,其狀人身而身操兩蛇,常游于江淵,出入有光
蓐:獸,其狀如龜,而白身赤首,是可以御火
熏池:神
[左鬼右申]武羅:神,其狀人面而豹文,小要而白齒,而穿耳以鐻,其鳴如鳴玉
吉神泰逢:神,其狀如人而虎尾,是好居于萯山之陽,出入有光。泰逢神動天地氣也
**經過中山依次所見之神:人面而鳥身、人面獸身、豕身而人面、鳥身而人面、馬身而龍首、龍身而人面、彘身人首、鳥身而龍首
比翼:鳥,在其東,其為鳥青、赤,兩鳥比翼
羽民(國):人,在其東南,其為人長,身生羽
畢方:鳥,在其東,青水西,其為鳥人面一腳
二八神:神,連臂,為帝司夜于此野,在羽民東,其為小人頰赤肩,盡十六人
讠雚頭或讠雚朱(國):人,其為人人面有翼,鳥喙,方捕魚
厭火(國):獸(其實是長得像黑色猴子的人),獸身黑色。生火出其口中
三苗或者三毛(國):人,在赤水東,其為人相隨
[“載”字中的“車”換“至”](國):人,在其東,其為人黃,能操弓射蛇
貫匈(國):人,在其東,其為人匈有竅
交脛(國):人,在其東,其為大交脛
不死民:人,在其東,其為人黑色,壽,不死
歧舌(國):人
三首(國):人,在其東,其為人一身三首
周饒(國):人,在東,其為人短小,冠帶
長臂(國):人,在其東,捕魚水中,兩手保操一魚
南方祝融:神,獸身人面,乘兩龍
南山:地方,自此山來,蟲為蛇,蛇號為魚
結匈(國):人,在其西南,其為人結匈
昆侖虛:地方,在其東,虛四方
**海外南出現神明:二八、羿、鑿齒、(帝堯、帝嚳、吁咽、文王均葬于狄山又名湯山)、南方祝融(海外南地理上似印度尼西亞或者西非至南非)
滅蒙:鳥,在結匈國北,為鳥青,赤尾
夏后啟:神,于大樂之野儛九代,乘兩龍,云蓋三層。左手操翳,右手操環,佩玉璜
三身(國):人,在夏后啟北,一首而三身
一臂(國):人,在其北,一臂、一目、鼻孔
黃馬虎文:獸,一目而一手
奇肱(之國):人,其人一臂三目,有陰有陽,乘文馬
奇肱之鳥:鳥,頭,赤黃色,在其旁
刑天:神,形天與帝至此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戚以舞
女祭、女戚(國):人,在其北,居兩水間,戚操[左魚右旦],祭操俎
次鳥:鳥,人面,居山上,一曰維鳥,青鳥、黃鳥所巢,其色青黃,所經國亡
丈夫(國):人,在次鳥北,其為人衣冠帶劍
女丑:尸,生而十日炙殺之,在丈夫北,以右手鄣其面
巫咸(國):人(多為巫師),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
并封:獸,在巫咸東,其狀如彘,前后皆有首,黑
女子(國):在巫咸北,兩女子居,水周之
軒轅(國):人,在此窮山之際,其不壽者八百歲,在女子國北,人面蛇身,尾交首上
窮山:地方,在其北,不敢西射,畏軒轅之丘,其丘方,四蛇盯繞
此諸夭:地方,人,兩手操卵食之,兩鳥居前導之
龍魚:魚,居在其北,狀如鯉
白民(國):人,在龍魚北,白身披發
乘黃:獸,其狀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壽二千歲
長股(國):人,在雄常北,披發,一曰長腳
西方蓐收:神,左耳有蛇,乘兩龍
**海外西出現神明:夏后啟、刑天、西方蓐收(海外西地理上似古巴比倫一帶)
無[“綮”字中的“糸”換“月”](國):人,在長股東,為人無[“綮”字中的“糸”換“月”]
燭陰:神,居鐘山下,視為晝,瞑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里,在無囗之東。其為物,人面,蛇身,赤色
一目(國):人,在其東,一目中其面而居
柔利(國):人,在一目東,為人一手一足,反厀,曲足居上
相柳氏:神或人,共工之臣,九首人面,蛇身面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臺
深目(國):人,在其東,為人舉一手一目
無腸(國):人,在深目東,其為人長而無腸
聶耳(國):人,在無腸國東,使兩文虎,為人兩手聶其耳
夸父:人,與日逐走,入日
博父(國):人,在聶耳東,其為人大,右手操青蛇,左手操黃蛇
拘纓(國):人,在其東,一手把纓
跂/大踵(國):人,在拘纓東,其為人大,兩足亦大
騊駼:獸,北海內有獸,其狀如馬
駁:獸,狀如白馬,鋸牙,食虎豹
蛩蛩:獸,素色,狀如馬
羅羅:獸,青色,狀如虎
北方禺強:神,人面鳥身,珥兩青蛇,踐兩青蛇
**海外北出現神明:帝顓頊葬于務隅之山陽,九嬪葬于陰、禺強(海外北在地理上像現在的北美洲美國以北地區)
大人(國):人,在[左長右差]北,為人大,坐而削船
奢比尸(國):神,在其(指代[左長右差]只丘)北,獸身、人面、大耳,珥兩青蛇
君子(國):人,在其北,衣冠帶劍,食獸,使二大虎在旁,其人好讓不爭
[左工右蟲]々(國):人,在其北,各有兩首
天吳:神/獸,水伯,八首人面,八足八尾,皆青黃
青丘之狐:獸,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
豎亥:神,帝命豎亥步,自東極至于西極,五億十選九千八百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
黑齒(國):人,在其北,為人黑,食稻啖蛇,一赤一青,在其旁
雨師妾(國):人,在其北,其為人黑,兩手各操一蛇,左耳有青蛇,右耳有赤蛇
玄股(國):人,在其北,其為人衣魚食,使兩鳥夾之
毛民(國):人,在其北,為人身生毛
勞民(國):人,在其北,其為人黑,為人面目手足盡黑
東方句芒:神,鳥身人面,乘兩龍
**海外東出現神明:奢比尸、天吳、豎亥(先是人后為神)、句芒(海外東在地理上似現在的北非至東非,又有一說是指現在的墨西哥)
伯慮國、離耳國、雕題國、北朐國皆在郁水南
梟陽(國):人,在北朐之西,其為人人面長脣,黑身有毛,反踵,見人笑亦笑手操管
兕:獸,在舜葬東,湘水南,其狀如牛,蒼黑,一角
兕兕知人名:獸,其為獸如豕而人面,在舜葬西
犀牛:獸,其狀如牛而黑
窫窳:獸,居弱水中,在兕兕知人名之西,其狀如龍首,食人
氐人(國):人,在建木西,其為人人面而魚身,無足
巴蛇: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其為蛇青赤黑。一曰黑蛇青首,在犀牛西
旄馬:獸,其狀如馬,四節有毛。在巴蛇西北,高山南
匈奴之國、開題之國。列人之國并在西北
**海內南出現神明:孟涂(海內南地理上指今兩廣地帶,古代巴國屬地)
貳負與貳負之臣“危”:神,殺窫窳
大澤:地形,方百里,群鳥所生及所解
雁門山:地形,雁出其間,在氐國西
后稷:神,葬于此,山水環之
流黃酆氏(國):人
東胡(國):人
夷人(國):人
貊(國):人,在漢水東北,地近于燕,滅之
孟鳥:鳥,文赤、黃、青,東鄉
開明:神/獸,守百神之所在之九門,獸身大類虎而九首,皆人面,東向立昆侖上
樹鳥:鳥,六首
**海內西出現神:后稷、開明(海內西地理上大致是現在的四川以西)
三青鳥:鳥,為西王母取食
戴勝:鳥
吉量:獸,文馬,縞身朱{髟鼠},目若黃金,乘之壽千歲
鬼(國):人,貳負之尸北,為物人面而一目
大行伯:人,把戈
如犬:獸,青,食人從首始
窮奇:獸,狀如虎,有翼,食人從首始,所食被發,在犬北,又名從足
大蜂:昆蟲,其狀如螽
朱蛾:昆蟲,其狀如蛾
蟜:昆蟲,其為人虎文,脛有囗。
阘非:獸,人面而獸身,青色
據比之尸:人,其為人折頸披發,無一手
環狗:獸,其為人獸首人身,又名猬,狀如狗,黃色
襪:獸,人身黑首從目
戎:人,人首三角
騶吾:獸,林氏國有珍獸,大若虎,五采畢具,尾長于身,乘之日行千里
冰夷:神,人面,乘兩龍
王子夜之尸:尸,兩手、兩股、胸、首、齒,皆斷異處
大蟹:不知道是地名還是物種,在海中
陵魚:魚,人面,手足,魚身,在海中
大戎(國):人,又名犬封國,狀如犬
**海內北出現神明:西王母、貳負之尸、冰夷、宵明與燭光(次二女為舜夷登比氏生,之靈能照此所方百里)
(海內北地理上屬于現在東北?
雷神:神,雷澤中,龍首而人頭,鼓其腹,在吳西
少昊:神,統治大荒東大壑之國。少吳孺帝顓頊于此,棄其琴瑟
小人(國):人,又名靖人
[左霝右鬼]之尸:神,人面獸身
中容:人,帝俊所生,中容人食獸、木實,使四鳥:豹、虎、熊、羆
蔿(國):人,黍食,使四鳥:虎、豹、熊、羆
司幽:人,帝俊之子晏龍所生,司幽生思土,不妻;思女,不夫。食黍,食獸,是使四鳥
白民:人,帝俊之子帝鴻所生,白民銷姓,黍食,使四鳥:豹、虎、熊、羆
青丘之(國):有狐,九尾
禺豸虎:神,黃帝所生,人面鳥身,珥兩黃蛇,踐兩黃蛇
困民(國):人,勾姓而食
王亥:人,兩手操鳥,方食其頭
搖民:人,帝舜生戲,戲生搖民
五采之鳥:鳥,相鄉棄沙
[左鳥右宛]:人,來之風曰犭炎,是處東極隅以止日月,使無相間出沒,司其短長
應龍:獸,處南極,殺蚩尤與夸父,不得復上,故下數旱。旱而為應龍之狀,乃得大雨
夔:獸,流波山其上有獸,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黃帝得之,以其皮為鼓,橛以雷獸之骨,聲聞五百里,以威天下
**大荒東出現神明:少昊、[左霝右鬼]之尸、天吳、禺豸虎、奢比尸
術踢:獸,左右有首
雙雙:獸,三青獸相并
季禺(國):人,顓頊之子,食黍
卵(國):人,其民皆生卵
盈民(國):人,於姓,黍食,又有人方食木葉
不廷胡余:神,南海渚中,人面,珥兩青蛇,踐兩赤蛇
因因乎:神,南方曰因乎,夸風曰乎民,處南極以出入風
季厘(國):人,帝俊生季厘,食獸
[左囗右至](國):人,盼姓,食谷,不績不經,服也;不稼不穡,食也
鑿齒(國):人
蜮民(國):人,桑姓,食黍,射蜮是食,有人方捍弓射黃蛇
育蛇:蛇,赤蛇
祖狀之尸:人,方齒虎尾
焦僥(國):人,小人,幾姓,嘉谷是食
顓頊(國):人,生伯服,食黍,還有鼬姓之國
張宏(國):人,食魚,使四鳥,在海上捕魚
驩頭(國):人,人面鳥喙,有翼,食海中魚,杖翼而行,維宜芑苣,穋楊是食
菌人:人,小人
羲和(國):方日浴于甘淵
三騅:獸,青馬與赤馬
**大荒南出現神明:娥皇(帝俊之妻)、顓頊、帝舜、少昊、鯀、士敬(鯀之妻)、琰融(鯀之子)、帝堯、帝嚳、帝舜葬于岳山、羲和(帝俊之妻,生十日,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常羲浴月,羲和浴日”,上次看到一個資料,分析出常羲與羲和是上古時期非常杰出的天文學家)
淑士(國):人,顓頊之子
女媧之腸:神,有十個,化為神,處栗廣之野;橫道而處
石夷:人,來風曰韋,處西北隅以司日月之長短
狂鳥:鳥,五采之鳥,有冠
西周(國):人,姬姓,食谷(大汗!不過想想也是,《山海經》是作于禹經,述于周秦的)
叔均:人,方耕,是代其父(后稷)及稷播百谷,始作耕(后來是餓死的,是“貴物輕身”的典范)
先民(國):人,食谷,使四鳥
北狄(國):人,黃帝之孫曰始均,始均生北狄
太子長琴:人,榣山其上之人,祝融所生,是處榣山,始作樂風
皇鳥、鸞鳥、鳳鳥:鳥,五采鳥三名
無名蟲:蟲,狀如菟,胸以后者裸不見,青如猨狀
鳴鳥:鳥,弇州之國,五采之鳥仰天,爰有百樂歌舞之鳳
弇茲:神,人面鳥身,珥兩青蛇,踐兩赤蛇
噓:神,人面無臂,兩足反屬于頭山
天虞:人,反臂
常羲:神,女子方浴月,帝俊妻,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十二月份的最早由來)
青鴍、黃鷔、青鳥、黃鳥:鳥,五色之鳥,人面有發,其所集者其國亡
黃姖之尸:人
比翼鳥:鳥(。。。)
白鳥:鳥,青翼,黃尾,玄喙
天犬:獸,赤犬,其所下者有兵
西王母:神/獸,戴勝,虎齒,有豹尾,穴處,所居之山萬物盡有(。。。)
女祭、女囗:人,處寒荒之國
夏耕之尸:人,無首,操戈盾立,故成湯伐夏桀于章山,克之,斬耕厥前
吳回:人,奇左,是無右臂
夏后開:神,珥兩青蛇,乘兩龍,上三嬪于天,得《九辯》與《九歌》以下
互人(國):人,炎帝之孫名曰靈恝生百互人,是能上下于天
魚婦:魚,偏枯,顓頊死即復蘇,風道北來,天及大水泉,蛇乃化為魚
鸀鳥:鳥,青鳥,身黃,赤足,六首
**大荒西出現神明:禹、共工、顓頊、女媧之腸、帝俊、后稷、老童、祝融、弇茲、噓、常羲、西王母、夏后開
胡不與(國):人,烈姓,黍食
琴蟲:蟲,獸身蛇身
蜚蛭:蟲,四翼
大青蛇:蛇,黃頭,食麈
叔歜(國):人,顓頊之子,黍食,使四鳥:虎、豹、熊、羆
獵獵:蟲,黑蟲如熊狀
北齊(國):人,姜姓,使虎、豹、熊、羆
禺強:神,北海之渚中,人面鳥身,珥兩青蛇,踐兩赤蛇,與禺豸虎為兄弟
九鳳:神,九首人面鳥身
強良:神,銜蛇銜操蛇,其狀虎首人身,四蹄長肘
相繇:神,共工之臣,九首蛇身,自環,食于九土。其所歍所尼,即為源澤,不辛乃苦,百獸莫能處,禹湮洪水,殺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
黃帝女魃:人,衣青衣,后有詳細介紹這段神話,很有名很精彩:
(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畜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魃不得復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為田祖。魃時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決通溝瀆)
赤水女子獻:人,女子衣青衣
戎宣王尸:獸,赤獸,馬狀無首
繼無民(國):人,任姓,無骨子,食氣、魚
苗民:人,黑水之北,有翼,顓頊生驩頭,驩頭生苗民,苗民厘姓,食肉
儋耳(國):人,任姓禺號子,食谷
燭龍: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是燭龍(“燭陰”的另一種叫法,還是指北極的極晝與極夜)
**大荒北出現神明:帝顓頊與九嬪葬焉、禺強、九鳳、強良、夸父、相繇、魃、犬戎、燭龍、蚩尤、應龍、黃帝、共工
朝鮮(國):人,天毒,其人水居,偎人愛之
韓流:神,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處若水,生韓流,擢首、謹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顓頊
柏高:人,上下于肇山,至于天
蝡蛇:蛇,靈山有赤蛇在木上,木食
鳥氏:人,處鹽長之國,鳥首
猩猩:獸,青獸,人面
窫窳:獸,龍首,是食人
黑蛇:蛇,青首,食象
贛巨人:人/獸,人面長臂,黑身有毛,反踵,見人笑亦笑,脣蔽其面,因即逃也
黑人:人/獸,虎首鳥足,兩手持蛇,方啗之
嬴民:獸,鳥足,有封豕
延維:神,人首蛇身,長如轅,左右有首,衣紫衣,冠旃冠,人主得而饗食之,伯天下
[左山右囷]狗:獸,青獸如菟
翠鳥、孔鳥:鳥
翳鳥:鳥,五采之鳥,飛蔽一鄉
相顧之尸:人,反縛盜械、帶戈常倍之佐
玄狐蓬尾:獸
釘靈(國):人,其民從厀以下有毛,馬蹄善走
鯀:神,黃帝生駱明,駱明生白馬,白馬是為鯀
伯陵:神,炎帝之孫伯陵,伯陵同吳權之妻阿女緣婦,緣婦孕三年,是生鼓、延、殳。始為侯,鼓、延是始為鐘,為樂風(最早的詩)
番禺:神,帝俊生禺號,禺號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為舟(最早的舟)
吉光:神,番禺生奚仲,奚仲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為車(最早的車)
般:神,少皞生般,般是始為弓矢(最早的武器)
晏龍:神,帝俊生晏龍,晏龍是為琴瑟(最早的音樂)
后稷:神,帝俊生后稷,播百谷(最早的農作物)
大比赤陰(不知道是否是這個名字):神,是始為國(最早的國家建立)
禹:神,就是大禹,是始布土,定九州(最早的治理洪水)
義均:神,三身生義均,義均是始為巧倕,是始作下民百巧(最早的工匠)
---
以上資料,均出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