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我們的祖輩孫否泰跟隨祖師華佗四處行醫,受到百姓的愛戴,但是應邀給廣陵太守陳登醫治寄生蟲疾時,孫否泰因私自減少藥引熬制時辰,導致陳登不治而亡。這件事在當時引起震動,因為陳登的死,廣陵一帶至此缺乏良好治理,一度淪為戰爭之地,百姓苦不堪言。三國時期諸侯明爭暗斗,各種地方勢力之間互派奸細殺手策劃暗殺行動非常普遍,孫否泰誤延陳登醫療時機后離開中原消失,被人認為是吳勢力派出埋伏在華佗身邊的奸細。陳登第二個兒子陳植與孫否泰年齡相仿,他聽信讒言,暗下決心要手刃孫否泰為父報仇。
孫否泰辭別華佗欲行遠方,華佗在臨行前口授孫否泰《青囊經》。孫否泰攜經前往關外,也就是今天的東北,那里人煙稀少,遠離戰事;天寒地凍,人參、五味子等草藥資源豐富;本地高麗人族身強體壯,絕少疾病。但是那里醫生醫道極其貧乏,人們偶爾受傷、風寒或染疾,就會遭人驅使,趕至深山野嶺里任由其自生自滅。在他們眼里,病態即是死亡。
孫否泰安頓于高麗族群中,延續華佗救死扶傷之志向,四處游醫,成為當地有名的醫生。與戰亂中原不同,孫否泰在高麗族獲得了百姓愛戴,成為當地的大戶。孫否泰立下家規,孫家所有男丁必須從醫,不斷用平生所醫完善《青囊經》,另外不能提及祖上與華佗的干系。
某一日,孫家門口迎來一位奄奄一息的行人,因為乏累和饑餓,他危在旦夕。孫否泰命人抬進室內,悉心照料,救活此人。詢問過后,來人名為陳植,中原人士,因為逃避戰事而至此。孫否泰收留陳植,教其成為孫家奴仆,隨身醫助。
實際上,陳植不惜千里迢迢,一道詢問孫否泰下落到此,為的就是尋找機會除掉孫否泰。果然,不過多日,陳植見孫否泰疲勞至極,和衣而睡,他抽劍欲取孫否泰性命,無意間見其手握《青囊經》,不禁吃驚。他在中原也知華佗被斬前曾欲傳《青囊經》未果,這本經書卻也名滿天下,成為救世的醫學圣經,陳植怎么也沒想到真有此書,于是他送劍回匣,悉心追隨孫否泰數年,發現孫否泰在不停填充《青囊經》,經書上每一條醫術都可根治奇疾。陳植決心學得孫否泰平生醫術再了解其性命。后來孫否泰見陳植聰明可靠,并負責孫家日常管家。
可是數年過去,陳植發現孫否泰的醫術有如浩瀚東海水延綿不絕,任憑自己怎么苦心學習,總是無法望孫否泰項背。而此時孫否泰已根據《青囊經》探知了烈蒙的延壽功能,眼看自己和孫否泰相比越顯老態,陳植心急如焚,最終在一次陪同孫否泰在神農架采藥時將其灌醉,套出烈蒙秘密,將其推下萬丈深淵。
陳植回到孫家,本想將我們孫家滿門殺盡,但苦于一時無法領悟烈蒙延壽之道,于是他想到利用我們孫家對醫術天生的悟性助他一臂之力。要知道,孫否泰是華佗親點隨身藥童,雖未過門,華佗也是對其聰慧贊不絕口。孫家歷代秉承孫否泰醫德和悟道,一點點以自身經驗補充《青囊經》前人理論,每一代記載的理論都是與烈蒙不無干系。陳植將孫家每一代男丁帶大,他是孫家不死的大管家。看起來他處處為孫家血脈的延續親歷親為,實際上他早已漸漸掌握烈蒙延壽之道,沒有讓孫家絕后,是因為他貪婪地利用我們孫家每一代的醫學貢獻,試圖得到更多驚世醫道,一直到今天。
他看著我父親孫清長大,父親是個思想先進的人,經歷民主教育和戰爭的洗禮,他眼看國民因為疾虐而痛苦,主張將孫家《青囊經》發揚光大。他創立醫學堂,致力于將《青囊經》傳授給普通青年,以此希望達到人人懂醫,人人皆可醫。他是個天才,陳植用盡幾個世紀弄明白的烈蒙延壽功能被他用20多年就發現了,并且準備將其推廣給世人,讓每個人都獲得永生。這些想法和做法都嚴重影響到陳植的利益,為了阻止孫清,陳植親手殺害了孫清。
那時候,我還小不懂事,陳植從此改名孫清,記下孫清生前事跡,就這樣將我帶大,這樣做到讓我和你都認為他就是孫清本人……實際上,這種事情他已經干過不止一次。”
說到這里,孫哲用手點點西面,我往西邊看過去,那里本是辦公室的西墻,此時慢慢地從低端掛下一張巨幅家譜,從三國孫否泰開始,二十四史不同時期孫家掌門人身份信息都詳細列出,而且都請了當時的著名畫師描下畫像。我看見唐朝孫第標、元朝孫尚德、明朝孫療等人畫像與孫清畫像竟然大致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