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厲過后,初寒將至,宮中各人加衣暖身,白霜微薄覆于園中弱綠。
朱翎宮太子已是將近四月大小,哭鬧次數減少許多,喜歡一天到處爬行,延兒倒是隨他,爬到不見時再派人在殿內角落尋回。
皇上又添幾位姿色新妃子,個妃孕育,皇后漸漸被冷落,便時而召見延兒抱著殷厚臨去。一直跟蹤的星兒自然勤快往返敬事房,見她們無異,許仕辰便一直落著清靜。后許仕辰在國朝政事上與皇上商議的結果,被都察院幾位御史彈劾及嚴責,他便借由出宮去見卓親王殷濯青。
殷濯青向來特立獨行,自然與許仕辰的關系僅是相互利用,與穎親王尚有深交,京城之內便是這倆位王爺權勢最大,各有朝中三分之一的兵力和投靠其下的門生學子,朝中大臣對他們亦有認同之聲,在朝中地位自是不低。
高墻之下,是一方小亭,許仕辰翻墻進入,卓親王正與穎親王品茶相談,見他身影也未相邀,便自顧入亭倒上一杯香茗。
“公公好閑情,未得本王同意隨意進府,本王是否該加重兵力?”
殷濯青側對許仕辰,目光望及庭院之中,玩笑半真的話甚是陰寒。許仕辰小酌一口,倒也未在意卓親王的話,眼神里是掩飾不住的狡猾心緒。
“王爺說笑,奴才來此便是要事,否則讓下面的人帶來口信即可。”
“那公公說來聽聽。”打算旁觀的穎親王放下茶杯看向許仕辰。
“近日東北偏北一帶,提前進入冬寒期,河流封凍,凌汛時有發生,百姓疾苦,皇上難安。大臣對策不一,奴才以為,首先安頓民眾,遷徙遠地,冬時節長,若是先以防洪為首要,百姓安危便難以顧及,得不償失,皇上亦覺可先如此。”
“公公為民考慮,自然可行,那為何又來找五弟呢?”
“王爺,若是都察院彈劾之事我能做主,便無需求于他人……”許仕辰見倆位王爺無異議,接言道:
“奴才并非好事無作,皇上整日憂此,奴才亦是,若是奴才意見無害,還望倆位王爺在朝堂上善進幾言,其余大臣一并隨同,都察院自會同意。”
這時殷濯青轉回目光,道:
“朝堂大臣說法紛紜,無非為儉國庫,公公考慮似乎欠妥,都察院應是算過成本之失,故彈劾此策,若是變通變通,不必我們出面也可通過。”
三人商議過后,許仕辰心中釋疑,翻墻離開后,亭中倆人對視一眼,繼續品茗再無言語。
翌日,朝堂之上,皇上肅坐殿上,問及東北凌汛之事,大臣無一不作對策提議,皆有欠缺遲遲未能商定,卓親王與穎親王閑看眾臣熱議,不作參與。
爭執不下后,有臣提問卓親王與穎親王意見,皇上方緩過勁來寄希望予他們。
“啟稟皇上,臣以為,凌汛之災無可避免,當以百姓安危為重,國庫綜納雖有拮據,可派八方兵力齊力救援,臣等也愿獻捐家財萬兩,安全撤離百姓以及解決民宿餐飽問題。”
“臣亦隨五弟建議。”穎親王上前附和道。
但見倆位王爺如此,眾大臣考慮再三,只得隨倆位王爺進諫,皇上動容恩準,命人馬上擬旨下傳,各地發起善捐行動。都察院幾位御史皆審核通過,即日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