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上柳梢頭,元夜時,花市燈如晝。真是:
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
身閑不睹中興盛,羞逐鄉人賽紫姑。
鬧花燈是上元節的習俗。是由原來只在宮廷中舉行而流傳到民間。
每到正月十五,無論士族還是庶民都要掛燈,城鄉通宵燈火輝煌。上元節放燈發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正月十五,是鬧花燈的高|潮。
世人不僅在花燈的制作上推陳出新,燈下的歌舞百戲更是令人目不暇給。宮中所選出的歌女,頭戴花冠,身穿霞帔。每一名歌女的服裝就要花費三百貫,整個元宵慶典的豪奢也就不難想像了。
同時,民間在元宵也盛行“牽鉤”之戲。牽鉤即拔河。封演的《封氏聞見記》中記述唐代元宵拔河的盛況:“兩鉤齊挽,大中立大旗為界,震鼓叫噪,使相牽引,以卻者為輸,名曰拔河”。
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夜開;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未婚少女平時足不出戶,只有上元節這天才被破例允許結伴出門看燈賞玩,
千門開鎖萬燈明,正月中旬動地京。三百內人連袖舞,一進天上著詞聲。
朱雀街是長安城的中軸線,也是城中最主要的一條街道,北接皇城正南大門——朱雀門,南通長安城正南大門——明德門。
朱雀街不但是長安城最繁華的街道,而且景色十分優美,有大唐詩人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其一)》詩為證: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詩中的“天街”就是大名鼎鼎的長安城朱雀街。
正當公子在朱雀街出神地觀火樓、流連忘返之際。忽然,公子感到有一雙眼睛,一直凝視在自己的臉上。
公子驀然回首,發現距自己不遠處,有位小姐正在出神地凝望自己。公子驀然回首,四目相對,凝望公子的那位小姐,便羞紅了臉,低下了頭。
公子意外地發現,那位小姐正是公子大中元年十一月十六日曉夢里的小姐。
那位小姐乃富貴人家小姐。何以見得?但見:那位小姐頭戴翠鈿金釧和瑤簪,耳戴寶珥,身著錦袖花裙,鸞帶繡履附其身。
那位小姐可用一片無瑕之玉來形容,在數位侍女的擁簇下,顯得分外美麗。唯見那位小姐渾身雅艷,遍體嬌香。兩彎眉畫遠山青,一對眼明秋水潤,臉如蓮萼,唇似櫻桃。
無奈朱雀街上車馬塞路,人潮洶涌。只緣人潮相隔,數步之遙,竟遙不可及。
不多時,兩人便被人群沖散。消散于茫茫燈海之中。
古風小姐突然搖著公子的胳膊,同時驚呼道:“公子,你看,那火樓好生漂亮!”
公子回過神來,附和道:“是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