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大樓已經安靜下來,過道里,走廊上,沒有了白天那些匆匆的身影,偶爾的一聲關門聲,開水間放水聲,都是顯得是那樣的靜謐。
此時此刻,張興隆正在向黎總裁匯報工作情況。
黎總裁翻閱著手里的報表問:“老張,上半年的銷售報表,你看過了嗎?”
“看過了,上半年的銷售業績有滑坡的跡象。”
“不是跡象,而就是滑坡了。高傳璽有沒有新的措施?”
“有。他跟我說,市場部正在策劃一個大的整個集團下半年的促銷企劃書。”
“現在都已經是八月份了,今年還只剩下四五個月了。他們的企劃書出來沒有。”
“高傳璽還是我說,好的需要點時間。”
“篤、篤、篤。”
請到有人敲門,黎總裁說:“進來。”
劉三毛進來,說:“總裁,張總也在啊?”
“劉三毛,有事嗎?”總裁問。
劉三毛忽然感覺到到被人耍了。
“是這樣的,總裁,二十分鐘前,我接到一個電話,讓我來你的辦公室,我還以為是你找我呢?”
黎總裁看看張興隆,說:“我沒有找你啊。”
劉三毛感到很尷尬,說:“我可能是我聽錯了,對不起。”劉三毛說著就轉身要走。
“哎,等等,劉三毛,既然來了,就坐會兒,我們正在談你們市場部的事呢。”黎總裁邀請劉三毛坐下。
“總裁,我還有點事,要不你們先談著,過會兒,我在過來。”
“行,你先忙你,我和劉三毛談談。”
張興隆走出總裁的辦公室,他沒有會自己的辦公室,而是來到了開水間,給自己泡了杯茶,靜靜的坐了下來。
望著玻璃墻內總裁的辦公室,他清楚的看到,總裁和劉三毛正在交流著,雖然聽不到她么在說些什么,但從他們的肢體語言上看,有一定融洽度。
夜幕降臨在大地上。張興隆站在窗前,仰望天空。只見那半圓的月亮里,一片亮,一片暗。月亮周圍緊緊地繞著一個藍色的暈圈。他的目光離開明月,才發現在遠離明月的天空上還有數不盡的星星。它們像熠熠放光的鉆石,有的放射著耀眼的金輝,有的發出微微的白光。它們有的疏散在各方,有的密集做一簇,天空被它們裝飾得多么美麗、壯觀啊!
清明澄徹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進入了一個純凈的世界。張興隆自然地引起了詩人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詩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詩人神思飛躍,但又緊緊聯系著人生,探索著人生的哲理與宇宙的奧秘。這種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應氏》:“天地無終極,人命若朝霜”,阮籍《詠懷》:“人生若塵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詩的主題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暫。張若虛在此處卻別開生面,他的思想沒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個人的生命是短暫即逝的,而人類的存在則是綿延久長的,因之“代代無窮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這是詩人從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種欣慰。詩人雖有對人生短暫的感傷,但并不是頹廢與絕望,而是緣于對人生的追求與熱愛。
玻璃墻的辦公室里,黎總裁對劉三毛說:“劉三毛,我怎么總覺得你的思路和一般人不一樣,這是為什么?”
“每個人看問題的方法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也不同,如果我只是站在我現在的副經理的位置上看問題,那么可以說是目光短淺,只有把自己放在集團的高點上,才能看清楚問題。自然想到的問題就和別人不一樣了。”
“那么,你對企劃怎么看?”
“實際上這就是如何對待現象與本質的關系。很多具體的情況有創意的發展并執行,就充分體現了一個企劃人的素質。一個非凡的策劃,其具體實施好要考慮是否有足夠的資源,包括資金、人力、物力、組織能力、執行力度、社會背景等。目標是否合理,是否有足夠的時間去完成和等待結果的出現。而這一切是否能符合當地的市場載體,如文化、經濟、風格等。”
“劉三毛,我很贊同你的看法,一個人的思想境界和文化價值,決定了他看問題的高度和角度。我聽說,你當企劃組組長的時候,很注重團隊精神的培養。”
“團隊意識就是公司職員對本公司的認可程度,把公司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意識,個人利益服從團隊利益的意識到,因此要建立一支有效的團隊,并非一蹴而就。”
“可是,你在短短的時間內就將企劃組的所有人員都擰到了一起,你能說說,你是怎么做到的嗎?”
“首先要營造一種氣氛,工作默契和所發揮的生產力,必須學會在員工中間找到“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感覺。其次,消除不必要的工作界限,培養員工整體配合的協作精神,要在團隊中訂立一些條規,使大家成一種“分工不分家”、“互相支持和努力”的習慣。再三,不能忽視團隊中的任何人,固然要讓每位成員都能擁有自我發揮的空間,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破除個人主見,唯我才行,狂妄自負和自我表現欲極高的傲慢心理,將焦點集中至成員的同心協力的行動和甘苦榮辱的感受上,豎立團隊集體主義觀念。第四、每一位成員都愿意與他人合成一個團隊,學會包容、欣賞、尊重成員的個別差異性,使員工產生團結感,樹立共同目標,共創未來。”
黎總裁輕輕地鼓了幾下掌聲。
月光為大地鋪上了一層銀色,張興隆靜默站立的身影顯得高大了。在他的身后,長長的綠藤盤在柵欄上,它牽引著許多喇叭花。木柵欄下邊一片不知名的小花自在地開放著,紅的、黃的、粉的、白的,映著月光,更顯得玲瓏可愛。秋風吹過,花香四溢,陣陣撲鼻。一切都在靜悄悄的夜色中,然而,他似乎聽到了一陣幽雅的吹奏樂聲……那是綠藤上的喇叭花在贊頌這迷人的月夜。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這是緊承上一句的“只相似”而來的。人生代代相繼,江月年年如此。一輪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著什么人似的,卻又永遠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騰遠去。隨著江水的流動,詩篇遂生波瀾,將詩情推向更深遠的境界。
張興隆看到劉三毛走了,離開了總裁的辦公室,他才進去。
“老張啊,這都是你有意安排的吧?”黎總裁一語道破了張興隆的心思。
“你對劉三毛的感覺怎么樣?”張興隆問。
“說說你想法,別藏著掖著了。”
兩天以后,劉三毛和企劃組的全體成員,集體策劃的宇浩集團的銷售企劃書,經過程序,被送到了總裁的手里。
黎總裁舒展著眉毛,仔細認真地看完了企劃書,拎起電話。
“喂,老張啊,你的任命文件怎么時候可以下來?”
“我不是在等你最后的決定啊。”
“等什么等。兩個小時后,我要看到文件。”
“好,我馬上就辦。”
兩個小時候后,集團對劉三毛的任免通知文件下發了。
企劃組的成員帶頭沖進了劉三毛的辦公室,來給他道喜,銷售部的人也來了。
“劉三毛,恭喜啊。”
“恭喜你,劉三毛。”
在一句句的道喜聲中,劉三毛說:“謝謝各位的幫助。俗話說得好;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如果沒有你們的幫助,就不會有我劉三毛的今天。”
高傳璽走到劉三毛的跟前,拉著他的手說:“劉三毛恭喜你。”
“高總,其實……”
“哎,沒有什么其實不其實的。我是真心祝福你的,放心吧,我高傳璽一定帶頭支持你的工作。”
“謝謝。謝謝。”
曲愛華叫了起來:“大家還愣著干什么,趕緊的,幫助劉三毛整理一下東西,我們一起送劉三毛上去。”
大家七手八腳的幫著六十年整理好東西,一起簇擁著劉三毛朝副總裁的辦公室走去。
興奮之余,該是冷靜思考的時候了。這是劉三毛一貫的習慣。
回家的路上,劉三毛的思想沒有停歇過,他鬧不明白的是,自己被謝水云介紹進了宇浩之后,一路順風順水,一帆風順的,難道自己就真的那么優秀嗎?冥冥之中,他總覺得自己的背后有人在暗中扶持自己,那么這個人是誰?還有,那天晚上的那個莫名其妙的電話,是誰打的?
劉三毛帶著種種的疑問和解不開的疙瘩,回到了家里。
“劉三毛,你怎么這么晚回來啊,我還以為你今天又要加班了呢。”彭詩雅說。
“今天張興隆找我談話了。”劉三毛慢條斯理的說。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彭詩雅著急地問:“是不是你做錯什么事了?”
郝靖涵一聽領導找談話,趕緊跑出來問:“劉三毛,怎么回事,你犯了什么錯誤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