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春節,陳大偉正猶豫不定,會不會家過年,也給家里打過幾個電話,都是沒聊幾句就抄起了,都是因為沒找到對像掙不到錢,這也是他父母對他發的一點牢騷。可陳大偉卻不管這套,只要一說他不好,立馬就煩了。“是啊,我沒本事,掙不到錢,這么大了連對象都沒說著,百丈這么大了。”他父母無心說的這些話,無疑是給他挫傷的心撒了一道鹽。陳大偉在外面孤苦伶仃的,本想回到自己溫暖的家,可家卻充滿了歧視、諷刺、嘲笑的地方。陳大偉經常想也許家根本就不歡迎我這個沒本事的人,既然家不歡迎我,我還回去做什么!為了使雙方都能心平氣和的過年,還是各過各的好。這時讓他想起來一部外國電影,一個留學生畢業后回家,本以為會幸福快樂,沒想到回家兩天,由于家庭矛盾的原因,最后卻成了一個無家可歸的人了。
陳懷云老兩口也拿陳大偉沒辦法,從來就沒聽過話,看見他時心里很高興,可一看別人家,逢年過節的有個兒媳婦在家一起過或別人都抱著孫子在大街上,心里總是很別扭,總感覺再別人面前抬不起頭,低人一等。也受了不少別人的嘲笑和白眼。平時陳懷云再喝上點小酒馬上就把火發到陳大偉的身上。以前都在家時,一家人鬧了不少仗,陳懷云光掀桌子就有三四次了,過年更是吵得厲害,從大年初二一直吵到十五。最后爺倆都說好我出去,從此再也不回家了。鬧歸鬧,說歸說。日子還是要過的。再說一家人也沒有隔夜仇。陳大偉自從出來打工快一年沒和他爸見面了。家事總算平靜了些。
陳懷云的老伴在工廠里辛辛苦苦的干了兩個多月的活,領了一千五百元錢的工資,但她從來舍不得話一分錢,把錢都存起來好給兒子娶媳婦用。
陳大偉長這么大從來沒在外面過過年,陳大偉倒也想在外面過,嘗嘗是什么滋味,盡管許多的不愉快、不開心,可都被春節的氣息所代替,在這全國同慶的日子里,還有誰不高興呢!
春節前城市漸漸清靜下來,許多街道兩旁的商店、門頭都關了門,路上的公交車漸漸少下來,許多農民工、學生、年輕的打工仔都回家了,城市中只剩下地地道道的城里人,但但很少,只占據了平時人口的三分之一,所以城市變得很寂靜、冷清。
平時寂靜的農村被幾輛客車所打破,車上載著從全國各地打工的人群回到自己的家。人們身上帶著一年來辛辛苦苦掙的錢、過年發的福利、給家人買的新衣服、新家電等等。對于他們來說是最幸福的事,像一首歌唱得那樣:“爸爸準備了一桌好飯,媽媽張羅了一些嘮叨、、、、、、。年輕的戀人沉浸在各種的喜悅中,成家的男人會三五個一小聚,打牌、喝酒、談生活。農村處處喜氣洋洋。
傳統的歌謠:“二十七趕大集、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年前的幾天里,家家都準備好了大魚、大雞、大肉、瓜子糖塊之類的年貨。還準備好了壓歲錢來招呼小朋友。二十九的下午家家開始剁餡子,三十的下午開始包餃子、湯圓主要是給那些逝去的親人們吃的,不僅送吃的,還要燒紙錢等等,讓他們在九泉之下能安心,知道自己的子孫后代還懷念著他們。
陳懷云老漢家里也忙活起來,老板隨便炒了兩個菜,開始包餃子。陳懷云坐在桌子上先喝起小酒來。不一會餃子包好了,陳懷云開始準備祭品給他的長輩們送去,每年這都當作很重要的事來做,往年都是和兒子一起去,現在只能他一個人去。
陳懷云一個人來到麥田里,首先去拜祭的是他的娘親。在墳頭上燒了紙錢,放了一掛小鞭,送上了餃子、湯圓還有零食和酒,對著娘親的墳頭磕了個頭:“娘啊,我來給您送吃的了,過年了您在那邊過的可好,家里一切都好。”說著說著竟哭了起來,哭的是那么的凄涼。是啊回想起以前不得不讓人心酸。陳懷云姊妹六個,他排行第五,下面有一個妹妹,上面兩個姐姐和兩個哥哥。在他六歲左右,他娘親就得病去逝了。從小都是在哥哥姐姐的呵斥大罵中長大的,一家人都很窮再加上娘親的去世,剩下一個爛攤子讓他們姊妹過。也是在一個春節,陳懷云二哥用辛辛苦苦掙來的錢買了面、肉、青菜。一家人好不容易能吃上頓餃子,可誰知也幾個都不會下,把餃子倒進了鍋里也沒攪拌,等到開鍋時,掀開一看下了一鍋面疙瘩,再攪拌時全爛了。一家人過年連個餃子都沒吃上。
賓館里到處也充滿著春節的氣息,最忙的要數上官中賢,不僅忙生意上的來往,主要的是這些員工的福利、年夜飯等等。三十的下午開了個全體員工大會,人也不多,是來個人。總結了這一年的工作,明確了一些新年的計劃。最重要的是表揚了再坐的各位,鼓勵他們再接再厲。而陳大偉根本不關心這些,最關心的是過年準備了什么好菜好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