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3日星期五雜感!
雜感!
今天真的好煩!
那么多的想法,雜感很多,人很煩!
看不見希望,有點絕望!
絕望,是替自己定下一個萬難達到的目標所必須付出的代價。有人說,這是不赦之罪。但一個墮落或邪惡的人永遠不會犯這種罪,他總是懷著希望,從來不認為自己徹底失敗而落到沮喪、絕望的冰點。只有心地善良的人才有力量永遠背負著這受到永世懲罰的重擔。
不要輕易去依賴一個人,它會成為你的習慣,當分別來臨,你失去的不是某個人,而是你精神的支柱。無論何時何地,都要學會獨立行走,它會讓你走得更坦然些。
讓盛夏去貪玩,把殘酷的未來,狂放到光年外。
一件事,就算再美好,一旦沒有結果,就不要再糾纏,久了你會倦,會累;一個人,就算再留念,如果你抓不住,就要適時放手,久了你會神傷,會心碎。有時,放棄是另一種堅持,你錯失了夏花絢爛,必將會走進秋葉靜羌。任何事,任何人,都會成為過去,不要跟它過不去,無論多難,我們都要學會抽身而退。
我最怕看到的,不是兩個相愛的人互相傷害,而是兩個愛了很久很久的人突然分開了,像陌生人一樣擦肩而過。我受不了那種殘忍的過程,因為我不能明白當初植入骨血的親密,怎么會變為日后兩兩相忘的冷漠。
愛上一個人容易,等平淡了后,還堅守那份諾言,就不容易了。愛,從來不是迎合。吵不散,罵不走,才算是真愛。其實,真愛一個人,你會陷入情不自禁的旋渦中。他讓你流淚,讓你失望,即便這樣,他站在那里,你還是會走過去牽他的手,不由自主。
好多年了,你一直在我的傷口中幽居,我放下過天地,卻從未放下過你,我生命中的千山萬水,任你一一告別。世間事,除了生死,哪一樁不是閑事。
現在開始,意識流了!
呵呵!
沒做過錯事,就不會知道什么叫做對;沒有經歷錯的人,就不會懂得分辨哪種人才是值得珍惜的;沒有遇上那些骯臟的人或事,就無法學會珍惜那些彌足珍貴的。感謝對手,讓我成長。感謝那些一直以來陪伴糾纏的挫折與不快,讓我們懂得溫暖的所在。
驀然回首,其實我,身邊,開始變得,什么人也沒有了!
跟自己說聲對不起,因為總是莫名的憂傷;跟自己說聲對不起,為了別人為難了自己;跟自己說聲對不起,因為偽裝讓自己很累;跟自己說聲對不起,因為總是學不會遺忘;跟自己說聲對不起,因為很多東西沒有好好珍惜;跟自己說聲對不起,因為倔強讓自己受傷;生活還在繼續,需要微笑著繼續前進。
也許,我現在,需要的是獨處的,充實!
對于有“自我”的人來說,獨處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刻和最美好的體驗,雖則有些寂寞,寂寞中卻又有一種充實。獨處是靈魂生長的必要空間。獨自沉思的時候,我們從別人和事務中抽身出來,回到了自己,這時候我們面對自己和上帝,開始了自己與心靈以及與宇宙中神秘力量的對話。和別人一起談古說今,引經據典,那是閑聊和討論;唯有自己沉浸于古往今來大師們的杰作之時,才會有真正的心靈感悟。和別人一起游山玩水,那只是旅游;唯有自己獨自面對蒼茫的群山和大海時,才會真正感受到與大自然的溝通。所以一切注重靈魂生活的人對于盧梭這句話都會發生同感:“我獨處時從來不感到厭煩,閑聊才是我一輩子忍受不了的事情。”
獨處的愛好與一個人的性格完全無關,愛好獨處的人同樣可能是一個性格活潑、喜歡朋友的人,只是無論他怎么樂于與別人交往,獨處始終是他生活中的必需。在他看來,缺乏交往的生活當然是一種缺陷,缺乏獨處的生活簡直是一種災難。
當然,人是一種社會性的動物,他需要與他同類交往,需要愛和被愛,否則就無法生存。世上沒有一個人能忍受絕對的孤獨。但是,絕對不能忍受孤獨的人卻是一個靈魂空虛的人。世上正有這樣的一些人,他們最怕的就是獨處,讓他們和自己呆一會,對于他們簡直是一種酷刑。只要閑了下來,他們就必須找個地方去消遣,什么卡拉OK舞廳、錄象廳、電子娛樂廳,或者就是找人聊天。自個兒呆在家里,他們必定會打開電視機,沒完沒了地看那些粗制濫造的節目。他們的日子表面的過的十分熱鬧,實際上他們的內心極其空虛。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想方設法避免面對面看見自己。對此,我只能有一個解釋,就是連他們自己也感覺到了自己的貧乏,和這樣貧乏的自己呆在一起是頂沒意思的,再無聊的消遣也比這有趣的多。這樣做的結果是他們變得越來越貧乏,越來越沒有了自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獨處的確是一種檢驗,用它可以測出一個人靈魂的深度,測出一個人對自己真正的感受,他是否討厭自己。對于每一個人來說,不討厭自己是一個起碼要求。一個連自己也不愛的人,我敢斷定他對于別人也是不會有多少價值的,他不可能有高質量的社會交往。他跑到別人那里去,對于別人只是一種打擾,一種侵犯。一切交往的質量都取決與交往者本身的質量。唯有在兩個靈魂充實豐富的人之間,才可能有真正動人的愛情和友誼。我敢擔保歷史上和現實生活中找不到一個例子,能夠駁倒我的這個論斷,證明某一個淺薄之輩竟也會有此種美好的經歷。
多年以后,當我又開始回憶那些失去的人或事時,我一定會豁達的抿著嘴微笑,微笑著回憶一切,包括你,包括曾經迷失過自我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