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安城的街道兩邊掛滿了大紅燈籠,城內到處都揚溢著鬧花燈的氣氛。衙門里的差役們,在這天響午過后,李銘揚給大家放了半天的假,讓他們回家過節。
華福今天因為自己的孩子在姐姐家中扶養,所以,他也在這天早早地買好了東西,跟老爺告了假,去姐姐那里看望孩子。他一路上緊趕慢趕來到姐姐家中,大家寒宣過后,華福沒能見到青兒,心中也有一點發急,姐姐告訴青兒去了鄰居家中玩耍,并打發別的孩子去找回青兒。
一會的功夫,青兒從外面回來,見到華福格外的親妮,這也許是母親去世后,親人不在跟前的原故,也許是孩子遠離親人太久,對思念的一種表現。
華福的姐姐跟姐夫見到這種場面,不免也有一股辛酸的淚水在眼眶中直轉。姐姐對華福說:“兄弟,自從弟妹過世后,這幾年來你也夠辛苦了,不如在續上一房怎樣?這孩子也就不那么孤單了,最起碼,青兒也有人給你照顧”。
華福聽了姐姐的話,再看看眼前的孩子,自己也感覺到這一切都是事實,孩子真的需要一個溫暖的家。華福便對姐姐說道:“姐姐,我實在太忙了,沒時間考慮這件事情,如果姐姐看著行的話,我也沒有什么意見”。
華福的姐姐跟姐夫見兄弟吐了口,它們非常地高興,姐姐興奮地說:“那過幾天姐姐就給你張羅這事,好了,你跟你姐夫在這里說著話,我去給你們搞幾個菜,你跟你姐夫喝上一杯”。
華福的姐夫也在一旁說:“對,今天是十五,鄉下比不了城里那么熱鬧,我跟你也好好地喝上幾杯”。姐姐說完這話后,她叫上了自己的小女兒春花跟自己下廚房做飯去了,屋里就只剩下了華福跟姐夫,還有那年滿十五的青兒。
華福的姐夫本是一個老實的莊稼人,今年都六十多了,可他并沒有太多的語言,華福問了問去年的收成,又問了問青兒在這里的情況,姐夫都一五,一十地告訴了他。
一會的功夫,姐姐在廚房忙完了飯菜,她端進了堂屋后,兩家人在一起高高興興地吃了一頓飯。華福在姐姐家住了一夜后,第二天一大早便趕回了城里。
半月后,華福的姐姐托人捎來了話,叫華福回去一趟。華福知道這是姐姐給自己說的親事可能有了準信,他便向李銘揚告了兩天假,自己又去店鋪里買了些禮物后,就上路趕往姐姐家中。
華福來到姐姐家中,他剛一進門,姐姐高興地告訴他,在它們鄰村有一個寡婦,前幾年因丈夫病逝,就剩下了她一個人。
因為,她本人不會生養,她丈夫去世前,并沒有給她留一兒半女,現在她的三年孝期以過,正準備尋個人家。所以,姐姐托人一說,人家聽說是衙門里的師爺,就答應了下來。
華福聽完姐姐的訴說,也感到這門親事還可以,便尋問了對方的長像跟年齡。姐姐告訴他,這個人的年齡有二十七,八歲,長像那就別說了,保證讓他滿意。
華福聽了姐姐將這個女人說的那么好,自己也就沒有在多問什么,因為,華福必竟還是非常了解姐姐的為人。華福的姐姐看自己兄弟還算滿意,她高興地說道:“那這件事就這么定了,吃過飯后,我便去告訴媒人,選個吉日就娶過門怎樣?”。
華福聽完了姐姐的話,他只是開心地笑著,滿心歡喜地點了點頭。他也就等著喜慶的好那一天了。華福在姐姐家中吃過了午飯后,他在姐姐的引領下去了一趟媒人家中,將這件事情定了下來,并留下了財禮錢。
倆人從媒人家中出來,回到了姐姐家中。華福在姐姐家里住了一夜后,第二天,便說要趕回城里。臨行前,華福又給姐姐留下了二十兩紋銀,做為媒人那里的支用,告辭了姐姐上車回城去了。
回城的路上,當馬車來到了一個叉路口時,他忽然想回家去看看,便叫車夫將車駛向了五里灣。一路上他沒有心思去留戀窗外的景色,而是,在車里沉思,思念。他思念故去的夫人在世時的思愛,思念過去那溫殸家園,還有那一家人的歡聲笑語。
馬車在路上行駛的很快,轉眼間便來到了了華福家的門前。車夫將驕車停穩后,他小心地對身后的車蓬內說道:“師爺,到家了”。
華福慢慢掀起了車簾,從車上下來,他站在自家的大門前停留了許久,也沒能向著自己家的門里跨進一步。因為,自從自己的夫人去逝后,華福就再也沒有回到過這里。所以,他今天見到了惜日的故里,他眼前又浮現出了過去的一幕。如今,他見到門前是塵土滿地,掛滿了織蛛網,他怎能再有勇氣向前邁進一步。
華福的眼睛里含滿了淚水,如若不是睫毛的堵擋,它會像一座決口的堤壩傾瀉而下。他轉身又回到了車上。放下車簾后,用袖口沾了沾眼角的淚水,向車夫說道:“回城”。車夫看到師爺那付悲傷的樣子,他長嘆了一口氣后,這才調轉了馬車駛向村外,馬車在大路上帶著一股塵煙奔向城里。
華福回到城里后,在衙門里消了假,并向李銘揚訴說了這次回家相親的事情,李銘揚聽說師爺又要續賢,向華福表示了祝賀。并且,李銘揚對華福表示,將在大喜之日,將親自前去為師爺祝賀。
華福聽了李銘揚的話,他非常的感動,向老爺一在表示了謝意。華福從李銘揚的書房出來后,他找人將自己在鄉下的住房及田產變賣后,又在城里尋了一處舊的住宅,將這片住宅買了下來。他讓人將舊宅翻新了一下,做為自己在城中的一處新家,這也是他在后半生養老生存的地方。
時間過去的很快,轉眼天氣又進入到了盛夏。今年的天氣有點反常,夏季里的溫度比那一年都熱,讓人無法忍受熱氣的烘烤。華福在城里的新家早已翻蓋一新,姐姐讓人傳來了話說,大喜的日子定在了下月,讓他在城里早做準備。華福聽見這個消息后,每天都滿懷心喜地,安排著新婚所需要的一切,就等著那一天迎娶新娘了。
由于天氣的酷熱,衙門里的差人們在沒事的時候很少出去,大家都躲在衙門里避著外面的熱浪。李銘揚近來更是很少走出衙門,常常一個人在后院做著自己的事情。
他心里知道,夏季的反常將會給秋季帶來連續不斷地雨水,這對秋季的莊稼是一種危害,所以,他在思考如何處理秋天突如其來的災難,使莊稼少受損失。可他一連思考了很長時間,也沒有一個穩妥的辦法。
這天他將華福叫到了自己的內衙,將他的這一想法告訴了師爺,華福聽完李銘揚的話后,也感到這件事有些不好辦,他也一時半會拿不出一個好的主意。
倆人在屋里沉默了許久,都沒有想出一個好的辦法,最后,李銘揚看了看華福那一臉的無奈,就讓他先回去考慮一下,等有了辦法再來告訴自己,并且,李銘揚又訊問了一下華福的個人問題,華福向他面前的老爺做了一次幽默的回答,讓李銘揚的心情頓覺好了起來。
華福告辭出來了以后,回到了自己的書房,辦理起了自己的事情。
自從靜安寺增添了帶發修行的慧悟和慧覺以后,他們在寺中也到勤快,每天從早到晚打掃著寺院,倆人并無太多的語言,空閑的時候,倆人也去伙房幫助師兄們干點雜活,也深得師兄們的喜愛。
無靜將倆人所做的一切并不感到意外,因為,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一個出家人必須要做的事情,也是對他們過去所做罪惡的一次認識,他們正用汗水洗刷著自己的靈魂。
長老們也都在用心地觀察著他們的一言一行,看他們是否能棄惡從善歸于佛門。慧悟跟慧覺在寺中并不為自己的今天而后悔,反而覺著眼前的一切,都是命遠的按排,是上天憐憫,才使自己保全了性命。他們只有聽從上天的按排,才能擺脫命遠中的陰影。
慧悟和慧覺在這種思想的支持下,在靜安寺一住就是小半年,這天,無靜大師將倆人叫到了自己屋中,他向慧悟跟慧覺尋問道:“慧悟,慧覺,你二人在寺院已有半年有余,可體會出了什么心得沒有,是否有回家的打算”。
慧悟跟慧覺聽見無靜大師的問話,知道長老們對他們二人出家,并沒有抱什么太大的希望。倆人急忙跪下向無靜長老申辯道:“大師對我二人有救命之恩,弟子不敢存有半點離去之心,更何況家中父母早以不在人世,屋中也不曾有過妻兒,只有一心歸于佛祖,才能報答長老們對我二人的恩情”。
慧覺跪在那里等著慧悟說完后,自己也趕忙向面前的無靜大師表示說:“主持請不要讓我們離去,我們是真心要歸依佛祖,望大師早日為我倆剃渡,我倆將永遠侍奉神靈”。
無靜見二人跪在地上,忙讓他們起來,可二人就是不起來。無靜沒有辦法,只有對他們說道:
“并非老納非要你二人離去,只是怕你二人吃不了這佛門的清苦,所以,讓你們另尋生路,這也是為了你二人好呀”。
慧悟說道:“大師,請為我們剃渡吧,只有這樣才能表白我們的決心”。
無靜嘆了口氣說:“如若你們決心以定,容我再和眾位長老們商議一下。不過,近來你們在寺中的修行不錯,我這里有一本“勸善經”送于你們,你們可在空閑的時候去看看,如有不懂的地方,可向師兄們請教”。慧悟接過主持無靜遞過來的書,倆人叩頭拜謝無靜大師。他們表示回去后,一定認真習學經文。
慧悟,慧覺告辭無靜大師出去后,無靜在屋中沉思了許久,才讓慧能去請來了各位長老,并且,對他們說道:“各位長老,剛才老納叫來了帶發修行的慧悟跟慧覺,訊問了他們修行期間的想法,倆人都要求歸依佛門,我看這也是佛祖的緣份,能把倆個罪惡之人,點化為佛門弟子,這也是我寺的容光。今天請各位長老們前來也就是為了此事,不知各位長老有何想法”。
長老們聽完了無靜大師的話后,它們相互看了一眼,紛紛表示贊同無靜的意見,為慧悟和慧覺二人剃渡。無靜見大家對這件事情都沒有意見,便又對眾人說:“各位長老們如若沒有意見,那就將選定吉日為他們剃渡”。幾天后,靜安寺里舉行了隆重的剃渡典禮,從此,靜安寺里又多了倆位出家的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