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入冬的天氣并不算太寒冷,可街面上已有災民漸漸的出現了,他們用靠沿街乞討的方法,維持著自己生命。
慧安寺的僧人們,早早就在北城門的空地上搭起了粥棚,它們每天按時為災民們發放食物,可城中的災民每天都在增加,可是,寺中的存糧也不多了。靜法向靜安寺發出了送糧文牒,可是,慧安寺中,遲遲沒有見到送糧的人來,靜法的心中非常地著急。
其實,靜安寺的僧人們近期也非常地忙,來寺中逃難的災民也不在少數,他們每天除了安排人施粥外,還要向那些出不了家們的老弱幼小家中送糧,靜安寺里根本派不出人來向城中送糧。
無靜大師在想盡了辦法后,還是抽出了一少部分的僧人向城中送糧。七、八天后,靜法收到了靜安寺送來的每一批糧食,他從送糧人的口中,得知了靜安寺的情況后,他馬上將寺中一部分僧人安排去靜安寺背糧,這樣城中慧安寺的粥棚,每天都有糧食送來。
青安城的縣衙內,在入冬后的半個月里,接到了朝廷放賑的官文,李銘揚在接到官文后,急忙安排人員搭設粥棚,組織人員放賑。師爺除了每天發放所需的糧食外,還要檢查各粥點的放粥情況,這也是他的主要任務。
這天,華福帶著兩名差役去各粥點前查看,見各粥點前排隊的人是一個緊挨著一個,隊伍中有老人婦女,還有那未成年的孩子,它們在寒風中凍的瑟瑟發抖。
華福看見這一場景,心中不免也有一絲同情。他不忍心再看下去,就轉身帶著差役向東門走去。當他來到城門口的時候,見城外的大路上,還有不少的人群向城中擁來,災民們拖兒帶女,三、五成群地,慢慢的向城中前進。
華福站在城門洞里,向門丁老張尋問道:“這幾天城外的鄉民一直這樣多嗎?”。門丁回答道:“回師爺的話,災民從昨天開始漸漸多了起來,前幾天還沒有這樣多,看來是有增無減呀”。
華福聽完了門丁的講述后,他又向門丁問道:“他們都有各村地保的條子嗎?”。門丁老張回答道:“小人每天都要抽檢幾個人,他們都有路條”。
華福看著經過城門的災民,他心有所思地說:“有條子的讓他們去衙門報到,沒有條子的衙門可管不著,可別讓那些沒條子的人走錯了地方”。門丁老張小心地回答道:“是,師爺,小人只認條子不認人”。
華福聽了門丁老張的話,他笑了笑,倒背著雙手在原地來回走動了一陣,然后,對門丁老張說:“你讓那些有條子的災民,都到我這里集中,本師爺帶它們去各各粥點”。
門丁老張聽完師爺的吩咐,他站在那里大聲喊著:“大家都給我聽好了,有各村地保開條子的人都到我這里來”。
進城的災民聽見門丁老張的喊話,大家都停下了腳步,向著門丁老張站立的地方靠攏,不一會的時間,他的身邊就圍了二、三十人,華福一看,心說,怎么這么多有條子的,看來今年的災情還不小呀。他不敢再等下去,讓身邊的差役帶上這群人回了衙門。
靜安寺的僧人近幾日里,每天都有十幾個人向青安城送糧,他們天不亮就要起床,背上糧食向慧安寺進發,三天后再反回靜安寺,第二天的清晨又要出發。無靜見這些人都以開始彼倦,他便和長老們商量,在從寺中再抽出一些人來,作為第二只送糧隊伍,這樣每天走三十里的路程最起碼有一隊可以在家休息一天,使送糧的僧人從體力上可以得到緩解。
無靜跟長老們商議好后,并由寺中的靜聲長老,在寺中負責挑選第二支送糧隊,靜聲領到主持無靜的這項法旨后,他開始在寺中的花名冊上選人,
可是,他選來選去始終是缺少倆人,靜聲看了看花名冊上在無人可選,自己一個人坐在屋中苦苦地思索著。正在靜聲發急的時候,突然,他的僧僮慧心進來向師傅湊報說:“師傅,寺中的慧悟跟慧覺,在外面要面見師傅”。靜聲頭也沒有抬,就回決了僧僮所講的話,并且,讓僧僮傳話,讓倆人回去,好好地誦經,有什么事等他忙完了在說。
僧僮慧心出去后,靜聲坐在那里繼續考慮著人選問題。其實,靜安寺中并不是無人可選,因為,在靜安寺里有一條寺規規定,凡在靜安寺出家的僧人,要想出寺院的山門,必須是寺中那些德、行、品、學兼優的僧人,方可出寺外辦事,一般的僧人除了在寺中修行,是不可以出山門半步。
所以,靜聲在這次選人當中,還真將他給難住了。
他起身帶上花名冊走出自己的房間,去找師傅無靜大師,想讓師傅給于指點迷津,
靜聲來到主持無靜的屋外,聽僧僮慧能講,師傅正在屋中誦經,他在屋外等了一會,等師傅誦經完畢后,靜聲這才讓慧能進去湊報,等慧能湊報完后,得到了師傅的許可后,他才來到了師傅無靜的房中,
無靜見靜聲來了,他問道:“你找為師有什么事嗎?”。靜聲不好意思地對無靜大師說:“師傅,弟子在挑選送糧的人選中,碰到了些難題,弟子一時也拿不定主意,所以,來找師傅給于指點迷津”。
無靜聽了靜聲所講的話,他沉思了一下,說道:“人選中碰到了什么問題,那你就講一講吧”。靜聲說:“在寺中的花名冊中,弟子進行了查閱,按寺規弟子在冊中選了十二名品學兼優的僧人,可現在還少兩名”。
無靜聽到這里,他心中有些疑惑地問道:“難道全寺的僧人中再也找不了兩名品學兼優的僧人嗎?”。靜聲聽了師傅的問話,他回答道:“按寺規,靜安寺中確實在也無人可選,除非越過寺規,方可補齊第二隊人員”。
無靜聽到這里,他坐下身來又思考了一會,他才向靜聲問道:“按你所講,如何打破寺規,挑選這倆名僧人?”
靜聲聽了師傅的話,知道自己說走了嘴,他便小心地回答道:“照寺規能出寺院辦事的僧人,必須是德、行、品、學兼優的僧人,目前,在寺中除了第一隊的那十四名外,如今又在寺中挑選了十二名,剩余的就是那些新來僧人,還有那些平時不太用功的人,這件事還得請師傅給拿個主意”。
無靜再一次聽到了靜聲的訴說后,他知道弟子靜聲確實碰到了難題,也就沒有再問下去,他將花名冊要了過去,看了看靜聲在花名冊中挑選的人。
無靜看完后,對弟子靜聲挑選的十二名僧人,從心眼里還是比較滿意,他又將名冊上其它的僧人看了一遍,當無靜將花名冊翻到最后一頁的時候,正如弟子靜聲所講的一樣,這些人確實不付合寺規。
無靜放下了花名冊,坐在那里沉思起來,忽然,他的心中有了主意,他便向靜聲問道:“慧悟跟慧覺近來功課做的怎么樣,你不是常講二人進寺后,非常地用功嗎,而且還經常去向你請教,是這回事嗎?”。
靜聲聽見師傅問到了這倆個人,便回答道:“師傅所言沒錯,自從二人入寺以來,經常來向弟子請教,他們在習學經文上,也非常地用功,可是,他們來寺院還不到一年,如若讓他們出寺怕不太何適”。
無靜見靜聲在這倆人的事上拿不定主意,而且,還有著一種意外的擔心,無靜就向靜聲說:“為師認為,這次讓他們出寺可得三件好處,第一,可以考驗一下他們在修行中的品行,第二,也能考驗一下他們二人,修行了這么長的時間,是否脫離了凡念,第三,這次救災設粥棚,也是為了宏揚佛法的普渡眾生,讓倆人磨練一下,也能使他們看到佛祖的慈悲心懷,這不是一舉三得的好事嗎,你還猶豫什么”。
靜聲聽了師傅在這倆個人身上的闡述跟解釋,是那么的有理有階,讓他的心中頓時一亮。靜聲向無靜深施一禮,說道:“多謝師傅給弟子指點迷津,使弟子茅塞頓開,弟子這就馬上去辦”。
無靜見弟子靜聲領會了自己的意思,就對弟子靜聲說:“好吧,那你就快去辦吧,城中還等著運糧呢”。靜聲告別了師傅后,馬上去寺中按排運糧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