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安寺的僧人們經過了一個冬季的努力,終于完成了向城內送糧的任務,他們在寺中稍作了一下休息后,一切又都恢復了正常,大殿內的香火,依然是青煙遼繞,每天的誦經打破了周圍的寂靜,讓那神臺上的神仙,一下子就安靜了下來。
通往寺院的山路上,一輛馬車飛馳在山路上,車夫的鞭稍聲回蕩在山谷里,發出了啪、啪的響聲,揚起的塵土遮蓋了道路兩邊的樹木。
車輛很快來到了,寺院的山門前停了下來,從車蓬里走下了一位官家打扮的人,這時,有寺院的僧人迎了上來,接待了這位客人。
原來,這人就是衙門里的師爺華福,他在車前和這位僧人說了幾句后,僧人轉身向寺內去了,華福對蓬內喊道:“夫人,到了,下車吧”。只見從車蓬里傳出了王迎花的聲音,她今天是一身皂衣打扮,也沒有了好往日的妖艷。
王迎花在車上,手打吊簾,向四周圍望了一下,便在丈夫的參扶下,腳踏著車登,從車上慢慢地下來。王迎花在地上站穩后,看著眼前的寺院,感到了靜安寺的雄偉和壯觀,這是她平生頭一次見這么大的寺院。因為,在過去,她只是在村頭上的土地廟燒香叩頭,這次來到這里,見到了這么一座宏偉壯觀的大寺院,怎能讓她不震驚跟好奇呢。
王迎花站在那里,觀看完了周圍的一切景物后,她開口向丈夫問道:“這是靜安寺嗎?”。華福看到夫人那種驚呀的表情,他笑著回答道:“是,夫人,這就是我們要進香的地方”。
倆人正在這里說著話,華福見從山門里走出了剛才那位僧人,他就對夫人說:“好了,我們進去吧”。說完,倆人在僧人的引領下,向寺院里走去。
它們來到了大殿,由靜塵法師接待了他們,華福跟夫人上完香后,又向寺院捐了二十兩紋銀。靜塵留兩人在寺院里,稍歇了一陣后,他帶二人觀看了寺院中的建筑風格。回到客房后,靜塵按排了一頓素齋,等二人用過后,華福便辭了靜塵,回到了城里。
自從華福帶夫人王迎花去了趟靜安寺,回來后,在家中休息了一日,便回衙應差了。
他回到了衙門,見自己的桌子上,又堆放著不少公文。華福坐下來趕緊處理,等他處理完這些公文后,他稍作了一下休息,便起身又來到了老爺李銘揚的書房。
他向李銘揚湊報了,外面對風凰山強盜的一些傳言,李銘揚聽完了他的講述后,坐在那里沒有吱聲,只是默默地思考和分析著其中的真偽。
其實,李銘揚當初留下這倆個人,只是為了能盡快結案,所以,沒有將這倆名犯人列入在案,今天他聽見華福重提這件事情,這無形中給自己出了一個難題。
如果現在重提此案,那么很可能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搞不好連自己的這頂烏紗都保不住。因為,他自己也十分清楚,自己的過去,稍有不慎,就會有人在背后下刀子,所以,他當初是想利用這個機會,撈回自己的名譽,才有可能在將來東山再起。
可是,今天得到了這樣的湊報,這件事傳出去,上司多少會有一點耳聞,很可能會派人下來暗訪,到那時,一切都會浮出水面,自己可就什么都完了。
李銘揚思考了半天,最后,還是決定盡快解決此事,以防發生不必要的麻煩,他抬頭看了看師爺,微笑著向他問道:“這件事能有多少人知道”。華福回答道:“回老爺,小人調查完后,沒對任何人講過”。
李銘揚見師爺還沒有將這件事情向外面講,他暫時放下心來,但是,李銘揚必竟是官場上過來的人,比起華福來,心眼不知多了有多少倍。他坐在那里向華福問道:“你看這件事將如何處理,寺院可是一個官家管不著的地方”。
其實,華福站在那里也看到了李銘揚左右為難,所以,他今天來找老爺。是想看老爺如何處理這件事情。華福聽見李銘揚的問話,他裝作思考問題,等了一會,才向李銘揚說道:“我看這件事情還真不好辦,如果拿人,讓上面知道了,對老爺是很不利,不拿吧,將來要是傳到別人的耳朵里,也對老爺不利,哎,這事情還真不好說”。
李銘揚見師爺對這件事情,不發表自己的看法,也就沒有再向師爺問下去,他對華福說:“這件事情,你先不要對任何人講,等老爺我閑下來的時候,再對這件事情做出處理”。
華福聽完了老爺的吩咐,便退出了李銘揚的書房。
幾天后,李銘揚將華福叫到了自己的書房,向他尋問了風凰山逃匪的事情,華福又從新做了祥細地回答。李銘揚聽完了師爺的講述,最后,他決定對這倆名逃犯進行抓捕。
李銘揚的這一決定讓師爺感到驚呀,因為,他對這件事情也仔細想過,老爺不會為了漏網的兩條小魚而失去面子,今天,李銘揚突然決定抓捕這倆個人,這是他意想不到的事情。
李銘揚見華福楞在了那里,他知道師爺被自己的這一決定給震往了,所以,他對于師爺的這一表情,并不感到驚呀。李銘揚提高了聲音對師爺問道:“師爺,你怎么了,我剛才的話,有什么問題嗎?”。
華福在驚呀中聽到了李銘揚的問話,知道自己剛才的失態,趕緊回答道:“沒什么,老爺,小人剛才想,如果抓人會不會對老他不利呀”。
李銘揚見華福的話語中,他笑了笑說道:“這沒什么,只要是為朝廷出力,自己的那點得失,又算的了什么,今天叫你來,也就是想合實一下情況,也考慮讓你去辦理這件事情,因為,你對這件事情的經過都十分清楚,由你來辦理這件事情也比較合適。你現在將你的想法再跟我談一下,看有沒有老爺我想不到的地方”。
華福見李銘揚以經動了抓人之心,他也只能順水推舟向李銘揚說道:“老爺,我看在抓捕中的問題,還得好好研究一下,雖然,人現在寺院,可要動起手來,也沒有那么容易,我們可不可以來一個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華福說完,他停下了自己的話語,看了一下李銘揚,李銘揚知道師爺有了新的主意,他點頭讓師爺講下去。
華福見李銘揚讓自己講下去,于是,他又對李銘揚說道:“我們不能去寺院強行抓人,寺院必僅是佛門清靜之地,強行抓人,可能會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如果能采取別的辦法,選一個合適的時候,在寺院外拿人,那是最好的辦法”。
李銘揚聽完了華福的主意,他高興的頻頻點頭,稱贊這個辦法好,他在一邊鼓歷師爺講下去。
華福接著說道:“我們采取調虎離山之計,將倆人調出寺外,然后,密密關進大牢,這樣就能神不知,鬼不覺地了確此事”。
李銘揚聽到這里他拍手叫好,并且興奮地說:“那你講一講,如何將二人調出寺外,又在什么地方抓捕這倆個人呢?”。
華福見李銘揚贊同自己的想法,他咽咽口水又說道:“寺院的僧人們經常在后山打柴,每天的人數也不多,就是那七八個人,都是一些身強力壯的僧人,小人曾讓人去觀察過,這倆個人有時也在其中,我們可在這些人經常去的地方等候,只要見到這倆個人,那就大功告成了”。華福說完,他洋洋得意地搓了搓兩只手掌。
李銘揚聽完了師爺的全盤計劃后,感到非常滿意,他對華福好好地夸獎了一番,并且,讓華福趕快準備,同時,他又向師爺面受了自己的想法。
華福聽明白了李銘揚的意思后,回到了自己的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