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告訴你關于跟葉文昊的巧遇,你在那邊沉默了一會,而后笑著說道:“嗯,我知道了。”真不知道,你會是這種反應,遠遠沒有我預料的那種驚喜。
馬上就到重陽節了。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因為《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并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
正好文昊也休假,我們決定一起去找他玩。他現在在他的爺爺家,我們打車去很快就到了。
他的家就在泰山他的爺爺是大學教授,教歷史的,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慈祥的老人。白發蒼蒼身體卻很健朗,他的夫人也依舊美麗。并沒有美女遲暮般那種凄涼,反而更有種風燭殘年的風韻在內。
見到他,我并沒有歷史老師在我印象中的古板,只是很納悶為什么文昊的歷史為什么會不及格,想起高中時期的文昊不禁暗笑。
他的爺爺很熱情地歡迎我們,文昊說爺爺也很想見見他的好朋友們。還為我們準備好了
重陽糕、菊花酒。
我跟俊熙相視一笑。俊熙趕快把我們準備好的泰山女兒茶送給他的爺爺,他爺爺如此周到與細心讓我不禁感激萬分,倍感殊榮。也越覺得文昊的爺爺更加慈祥親切。
“今天是重陽節,登高的節日啊!”爺爺忽然感嘆道,“在我的小時候,每當這一天,全家族都會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插茱萸、賞菊花。”
在這個老人的眼神里,我看出了一絲遺憾,瞬間,我有了一個好主意。
“爺爺,不如我們今天去爬山吧。”不經思索的我建議到,坐在旁邊俊熙對我聳聳肩。
“嗯...”爺爺點點頭,又看著文昊,“你說呢,文昊?”
“只要爺爺高興,怎么著都行,那要不我們就去好了。”文昊配合著。
“爺爺...你的身體..還可以嗎?”俊熙關心地問,又很擔憂地自語:“不知今天上山的人會不會多?”
“哎呀,我沒事我沒事。我以前好參加過登山比賽呢,別看我年紀大,我的身體好著呢!”爺爺拍拍自己的胸膛。
“你怎么這么羅嗦..”我撒嬌地說“爺爺都說了嘛,今天是爬山的好日子,以前的人都會登高的。”
爺爺對我笑著,我仿佛看到爺爺那愉快的心,在高高的山頂,或者真的能寄托一個人對過去對故人的一種思念吧。
很快我們已經準備好出發,一路上,爺爺不耐其煩地給我們講著有關泰山的故事,還有那說不盡道不完的奇聞趣事。
費盡千辛萬苦,終于,我們到了南天門。天街上,人仙人海,重陽節這天,來山上進香的人特別多。
我們走走停停,終于來到了瞻魯臺。據說,這里曾經就是孔子帶領弟子瞻望魯國的地方。而孔子走到了這里,也有了孟子“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慨。
“孩子們。”爺爺對我們呼喚著,“來這里看看。”
“這里是什么啊爺爺?”我們都好奇地走過來,只見這里三面陡峭,下臨深淵。
“這里叫愛身崖。”爺爺說著,“古時候,很多善男信女為給父親祈福或者為情所困,就從這里跳下去,明朝時,泰安知縣何起鳴建了這道石欄桿,禁止舍身,并將這里改名為愛身崖。”
身臨其境,卻仿佛有一陣眩暈。腦子亂亂的,有種害怕的感覺。
“是你嚷著非要來,”俊熙從后面輕輕抱住我,“沒想到你還恐高啊哈哈!”
沒有理會他,我細細看著這里,有人還在石頭上刻上了“哀愚”兩個字,哀嘆這種愚昧的行為。而我卻沉默了。
“康熙皇帝在位期間,有過六次著名的南巡,而六次南巡又有三次在山東停留,東巡泰山、曲阜。這期間,他做了不少有利于國計民生的好事。同時,也有三件事他堅決不做……”我的注意力再次被爺爺吸引了,爺爺繼續給我們講著,“其中有一個就是不看舍身崖;其次他只祭山,不封禪;再就是只拜師,不拜王。”
佩服爺爺的博學,如此飽學之士卻又待人如此溫和,怎能不讓人敬佩。
“咱們泰山可真是雄偉至極”看到泰山之壯麗,文昊不禁感慨萬分。“它多么像龍頭啊!”
“是啊,”爺爺感嘆道:“我清楚地記得,在康熙四十八年的時候,他還曾發表了轟動一時的《泰山龍脈論》。”
“龍脈?”俊熙小心問道。
“龍脈是指山川形勢、氣象與脈絡連屬,在古時,“龍脈”之說不僅作為建筑城池的依據,甚至認為天下盛衰潛消、人物兇吉榮達,皆由所處“龍脈”而定。”
我聽著爺爺的話而感到感到佩服萬分。
“書中論述了泰山山脈自長白山來,他親自至泰山與遼東,細考形式,深究地絡,并且遣人航海測量,察覓山脈走向,是發源于長白山的。”
“那么,泰山真的是發源于長白山的么?”大家都很有疑問。
“呵呵。”張父笑道:“這種政治上的事,都是很難言談的。清朝時由滿族建立的,滿漢畢竟是兩支源流不同的民族,在文化上更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性。滿族的神山信仰是長白山,因為那是愛新覺羅的發祥地。”
“哦.....”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爺爺繼續說道:“咱們漢文化最重追根溯源,康熙帝講泰山是龍頭,長白山是龍尾。從地緣上來說,滿漢實為一體,即有著共同的文化淵源。”
“康熙帝倡為次論,其意絕非在地里方面,乃是更著眼于政治與文化。”文昊嘆道。
“這孩子有覺悟。”我開玩笑道。大家笑成一片。爺爺也笑了,此時,我覺得爺爺是那么親切,那么年輕。
太陽下山前,我們乘興歸去,我記得,那天我們都玩得很開心。